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深秋  拼音:shēn qiū
晚秋。指入秋已久的时节。如:「深秋时节,天候渐寒,敬请多加珍重。」
《漢語大詞典》:秋晚
(1).深秋。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 唐 韦应物 《赠王侍御》诗:“ 上阳 秋晚萧萧雨, 洛水 寒来夜夜声。” 宋 蔡襄 《慈竹赋》:“借如秋晚霜重兮,万木零零而僵悴。 陇 榆尽兮塞月高,堤枫丹兮 楚 江紫。”
(2).秋日傍晚。 唐 鲍溶 《晚山蝉》诗:“山蝉秋晚妨人语,客子惊心马亦嘶。”
《國語辭典》:季秋  拼音:jì qiū
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文选。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季秋边朔苦,旅雁违霜雪。」
《國語辭典》:寒蛩  拼音:hán qióng
蟋蟀。元。关汉卿〈大德歌。风飘飘〉曲:「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洒芭蕉。」
分類:蟋蟀九月
《國語辭典》:寒螀(寒螿)  拼音:hán jiāng
昆虫名。似蝉而较小,色青赤。也作「寒蜩」。
《國語辭典》:暮秋  拼音:mù qiū
阴历九月,秋季的末期。《文选。江淹。别赋》:「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也称为「暮商」、「晚秋」。
分類:农历九月
《國語辭典》:授衣  拼音:shòu yī
1.授以冬衣。《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唐。杜甫 诗四首之三:「多病久加饭,衰容新授衣。」
2.引申指九月。唐时国学于九月有授衣假,后来转以授衣指九月。宋。欧阳修〈渔家傲。九月霜秋秋已尽〉词:「晓日阴阴晴未定,授衣时节轻寒嫩。」
《國語辭典》:晚秋  拼音:wǎn qiū
阴历九月,秋季的末期。《南史。卷五○。刘虬传》:「兼晚秋晷促,机事罕暇,夜分求衣,未遑披括。」也称为「暮秋」、「暮商」。
《國語辭典》:夫差  拼音:fú chāi
人名。(?~西元前473)春秋吴王,因父阖闾为越王句践所败,故败困句践于会稽,以报父仇,并率精兵北会诸侯于黄池,与晋争霸,句践乘虚而入,遂灭吴,夫差自刭而死,在位二十三年。
《漢語大詞典》:穷秋(窮秋)
晚秋;深秋。指农历九月。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一:“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唐 韩愈 《鸣雁》诗:“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宋 秦观 《浣溪沙》词:“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移帐》:“穷秋纔换小阳春,盻不见梅花信。”
《漢語大詞典》:秋暮
(1).秋日的傍晚。大戴礼记·保傅:“ 三代 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别也。” 唐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诗:“ 杜陵 往往逢秋暮,望月临风攀古树。”
(2).深秋。 谢觉哉 《不惑集·游秦堤灵渠》:“可惜今已秋暮,小舟掠秋柳而过,仅觉阴凉而已。”
《國語辭典》:肃杀(肅殺)  拼音:sù shā
严厉而有摧残的力量。多用来形容秋冬草木枯落的萧条气象。《汉书。卷二二。礼乐志》:「西颢沆砀,秋气肃杀。」《老残游记》第一一回:「譬如秋冬的肃杀,难道真是杀吗?只是将生气伏一伏,蓄点力量,做来年的生长。」
《國語辭典》:无射(無射)  拼音:wú yì
1.不厌。射,通「斁」。《诗经。周颂。清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也作「无斁」。
2.十二律之一,为六阳律的第六律。参见「十二律」条。也作「亡射」。
《國語辭典》: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相传为黄帝的乐官伶伦利用竹筒长短造成发音高低不同的原理,而定出的声律准则。分为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也称为「十二宫」。
《漢語大詞典》:秋杪
暮秋,秋末。 唐 唐彦谦 《初秋到慈州冬首换绛牧》诗:“秋杪方攀玉树枝,隔年无计待春暉。” 宋 邵雍 《秋日饮郑州宋园示管城簿周正叔》诗:“我来游日逢秋杪,君为开筵对晚花。” 明 李贽 《与焦弱侯太史书》:“弟岂遂以此一病遽长别乎!若幸获愈,决以此秋杪相见也。”
分類:九月
《漢語大詞典》:晚菘
秋末冬初的大白菜。南史·周颙传:“ 文德太子 问 顒 菜食何味最胜。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清 赵翼 《观家人腌菜戏成四十韵》:“抝嫩先冬笋,尝新竝晚菘。” 马南村 《燕山夜话·种晚菘的季节》:“ 陆放翁 种的晚菘,究竟是什么?原来所谓菘,就是 北京 人说的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