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九道
(1).九州的道路。《左传·襄公四年》:“芒芒 禹 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 杜预 注:“启开九州之道。”《史记·河渠书》:“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 张守节 正义引 颜师古 曰:“通九州之道。”
(2).古人指日月运行的轨道。 汉 王充 《论衡·说日》:“日月有九道。” 晋 成公绥 《天地赋》:“ 望舒 弭节於九道, 羲和 正轡於中黄。”
(3).指九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昔 禹 脩九道,《书》録其功; 后稷 躬稼,《诗》列于雅。”
(4).犹言许多道。 唐 李白 《庐山谣》:“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唐 李白 《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诗:“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5).九门学问。《鹖冠子·学问》:“如於初问,终於九道。一曰道德,二曰阴阳,三曰法令,四曰天官,五曰神徵,六曰伎艺,七曰人情,八曰械器,九曰处兵。”
(2).古人指日月运行的轨道。 汉 王充 《论衡·说日》:“日月有九道。” 晋 成公绥 《天地赋》:“ 望舒 弭节於九道, 羲和 正轡於中黄。”
(3).指九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昔 禹 脩九道,《书》録其功; 后稷 躬稼,《诗》列于雅。”
(4).犹言许多道。 唐 李白 《庐山谣》:“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唐 李白 《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诗:“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5).九门学问。《鹖冠子·学问》:“如於初问,终於九道。一曰道德,二曰阴阳,三曰法令,四曰天官,五曰神徵,六曰伎艺,七曰人情,八曰械器,九曰处兵。”
《漢語大詞典》:九山
(1).九州的大山。《书·禹贡》:“九山刊旅。” 孔 传:“九州名山与槎木通道而旅祭矣。”《国语·周语下》:“封崇九山。” 韦昭 注:“凡此诸言九者,皆谓九州之中山川藪泽。”《史记·五帝本纪》:“唯 禹 之功为大,披九山。”
(2).九座山。《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山? 会稽 、 太山 、 王屋 、 首山 、 太华 、 歧山 、 太行 、 羊肠 、 孟门 。” 金 元好问 《颖亭留别》诗:“七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鬱峥嶸,了不受陵跨。” 施国祈 笺注:“九山,案 轘辕 、 潁谷 、 告成 、 少室 、 大箕 、 大陘 、 大熊 、 大茂 、 具茨 是也。”
(3).指 九嶷山 。 唐 李贺 《湘妃》诗:“蛮娘吟弄满寒空, 九山 静緑泪花红。” 唐 陈羽 《湘妃怨》诗:“ 九山 沉白日,二女泣沧洲。”
(2).九座山。《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山? 会稽 、 太山 、 王屋 、 首山 、 太华 、 歧山 、 太行 、 羊肠 、 孟门 。” 金 元好问 《颖亭留别》诗:“七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鬱峥嶸,了不受陵跨。” 施国祈 笺注:“九山,案 轘辕 、 潁谷 、 告成 、 少室 、 大箕 、 大陘 、 大熊 、 大茂 、 具茨 是也。”
(3).指 九嶷山 。 唐 李贺 《湘妃》诗:“蛮娘吟弄满寒空, 九山 静緑泪花红。” 唐 陈羽 《湘妃怨》诗:“ 九山 沉白日,二女泣沧洲。”
《漢語大詞典》:禹鼎
(1).传说 夏禹 以九牧之金铸鼎,上铸万物,使民知何物为善,何物为恶。《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毁皇姑寺》:“观 世宗 屡諭,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 禹 鼎 秦 镜。” 清 赵翼 《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即今一卷《荷戈》诗,己如 禹 鼎铸魅魑。” 清 何世麟 《感赋》诗:“ 越 裳依旧防 倭 寇, 禹 鼎何时铸 汉 奸。”
(2).即九鼎。传说 禹 铸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国家领土、政权。 陈毅 《赣南游击词》:“贼子引狼输 禹 鼎,大军抗 日 渡 金沙 。”
(3). 西周 晚期青铜器。 宋 代《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书著录,称为“穆公鼎”。铭文二○五字,记述 禹 以 武公 的兵车百辆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随 周 王作战,俘获 鄂侯 事。1942年 陕西 岐山 又出一鼎,与 宋 代著录相同,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2).即九鼎。传说 禹 铸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国家领土、政权。 陈毅 《赣南游击词》:“贼子引狼输 禹 鼎,大军抗 日 渡 金沙 。”
(3). 西周 晚期青铜器。 宋 代《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书著录,称为“穆公鼎”。铭文二○五字,记述 禹 以 武公 的兵车百辆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随 周 王作战,俘获 鄂侯 事。1942年 陕西 岐山 又出一鼎,与 宋 代著录相同,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