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使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使又名随眠。皆为烦恼之异名。小乘俱舍以见思之惑立九十八使。(参见:思条及九十八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俱舍之见思二惑总数也。
【佛学次第统编】
由见思二惑,分别三界有九十八使。九十八使,即九十八随眠。谓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十使。
一、见惑八十八使 谓欲界三十二,色无色界各二十八,成八十八也。
一、欲界三十二 谓苦下十,集灭下各七,道下八,成三十二也。
一、苦下十 贪、瞋、痴、慢、疑、身、边、见、取、戒。
二、集下七 贪、瞋、痴、慢、疑、见、取(缺身、边、戒)。
三、灭下七 贪、瞋、痴、慢、疑、见、取(缺身、边、戒)。
四、道下八 贪、瞋、痴、慢、疑、见、取、戒(缺身、边)。
二、色界二十八 谓苦下九,集下六,灭下六,道下七,成二十八也。
一、苦下九 贪、痴、慢、疑、身、边、见、取、戒(缺瞋)。
二、集下六 贪、痴、慢、疑、见、取(缺瞋、身、边、戒)。
三、灭下六 贪、痴、慢、疑、见、取(缺瞋、身、边、戒)。
四、道下七 贪、痴、慢、疑、见、取、戒(缺瞋、身、边)。
三、无色界亦二十八,同于色界。
二、思惑十使 谓欲界下四,色无色界下各三,而成十也。
一、欲界下四 贪、瞋、痴、慢。
二、色界下三 贪、痴、慢。
三、无色界下三 贪、痴、慢。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谓欲界有贪瞋痴慢四种思惑,色界、无色界各有贪痴慢三种思惑,三界思惑,共为十使,并前见惑八十八使,合之而为九十八使也。
(术语)使又名随眠。皆为烦恼之异名。小乘俱舍以见思之惑立九十八使。(参见:思条及九十八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俱舍之见思二惑总数也。
【佛学次第统编】
由见思二惑,分别三界有九十八使。九十八使,即九十八随眠。谓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十使。
一、见惑八十八使 谓欲界三十二,色无色界各二十八,成八十八也。
一、欲界三十二 谓苦下十,集灭下各七,道下八,成三十二也。
一、苦下十 贪、瞋、痴、慢、疑、身、边、见、取、戒。
二、集下七 贪、瞋、痴、慢、疑、见、取(缺身、边、戒)。
三、灭下七 贪、瞋、痴、慢、疑、见、取(缺身、边、戒)。
四、道下八 贪、瞋、痴、慢、疑、见、取、戒(缺身、边)。
二、色界二十八 谓苦下九,集下六,灭下六,道下七,成二十八也。
一、苦下九 贪、痴、慢、疑、身、边、见、取、戒(缺瞋)。
二、集下六 贪、痴、慢、疑、见、取(缺瞋、身、边、戒)。
三、灭下六 贪、痴、慢、疑、见、取(缺瞋、身、边、戒)。
四、道下七 贪、痴、慢、疑、见、取、戒(缺瞋、身、边)。
三、无色界亦二十八,同于色界。
二、思惑十使 谓欲界下四,色无色界下各三,而成十也。
一、欲界下四 贪、瞋、痴、慢。
二、色界下三 贪、痴、慢。
三、无色界下三 贪、痴、慢。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谓欲界有贪瞋痴慢四种思惑,色界、无色界各有贪痴慢三种思惑,三界思惑,共为十使,并前见惑八十八使,合之而为九十八使也。
九十八随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于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于三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之欲界有三十六种。色无色无瞋,故于五部减之,各有三十一种。故为九十八种。盖见惑八十八使,加修惑之十随眠也。出于阿毗达磨发智论五,大毗婆沙论四十六,俱舍论十九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前十随眠分见道所断与修道所断之二,其见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之四谛而分八十八,修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而分十,因得九十八之数。
(术语)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于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于三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之欲界有三十六种。色无色无瞋,故于五部减之,各有三十一种。故为九十八种。盖见惑八十八使,加修惑之十随眠也。出于阿毗达磨发智论五,大毗婆沙论四十六,俱舍论十九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前十随眠分见道所断与修道所断之二,其见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之四谛而分八十八,修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而分十,因得九十八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