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辟君三舍  拼音:bì jūn sān shè
三舍,古代以一舍为三十里,三舍则为九十里。辟君三舍指退兵九十里。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后比喻遇到实力很强的对手,为避免正面冲突折损太多,乃主动让步,不与人争。如:「君才能出众,为不世之才,吾等俱应辟君三舍矣。」也作「退避三舍」「退徙三舍」。
《国语辞典》:嘉南大圳  拼音:jiā nán dà zùn
以曾文溪及浊水溪为主要水源,延伸九十馀公里的灌溉水圳。范围遍及云林、嘉义、台南等县的农田达十五万公顷,对于农业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国语辞典》:大角度俯冲轰炸(大角度俯冲轰炸)  拼音:dà jiǎo dù fǔ chōng hōng zhà
军事上指与海平面成六十或九十度交角俯冲中所进行的轰炸行动。
《国语辞典》:医宗金鉴(医宗金鉴)  拼音:yī zōng jīn jiàn
书名。清乾隆四年敕撰,九十卷,相沿为医药的官书。
《国语辞典》:车百合(车百合)  拼音:chē bǎi hé
植物名。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高三十至九十公分,叶披针形,中、下部叶六至十五枚轮生,上部叶三至四枚轮生至散生。夏天开赤黄色花,花瓣上有紫褐色斑点。原产日本,栽植供观赏。
《国语辞典》:低纬度(低纬度)  拼音:dī wěi dù
地球表面以赤道分为南北半球,各分为九十纬度,邻近赤道附近,称为「低纬度」。
《国语辞典》:般舟三昧  拼音:pán zhōu sān mèi
佛学上指一种定的境界。修行者以七日或九十日为期,不间断地唱阿弥陀佛的修行,藉以达到定的境界。臻此境界时,能见十方诸佛站立在前面。
《国语辞典》:长豇豆(长豇豆)  拼音:cháng jiāng dòu
植物名。豆科豇豆属,为「豇豆」之亚种,豆荚长三十至九十公分。种子多肾形,有白、黑、紫红等。种子和嫩荚可供食用。在台湾常俗称为「菜豆」,与豆荚较短的「菜豆」、「短豇豆」容易相混。参见「豇豆」条。
《国语辞典》:木麻黄(木麻黄)  拼音:mù má huáng
植物名。木麻黄科木麻黄属,包括木贼叶木麻黄、山木麻黄、银木麻黄等约九十馀种之常绿乔木或灌木通称。雌雄同株或异株。小枝有关节,叶退化为鞘状,有齿裂,围绕于小枝关节间。可作防风,防砂等用途。乡间常用做行道树,田间及海滨用作防风林。
《国语辞典》:象限仪(象限仪)  拼音:xiàng xiàn yí
测量高度、角度的器具。由有角度刻度的九十度圆规加上标尺或望远镜,以及标定垂直水平方向的铅垂所组成。
《国语辞典》:四分仪(四分仪)  拼音:sì fēn yí
古代测量天体仰角的九十度分度器。
《国语辞典》:弓箭步  拼音:gōng jiàn bù
武术的基本动作之一。其方法为前腿屈膝成九十度,后腿则打直。因前腿弯曲如弓,后腿斜挺如箭,故有此称。也称为「弓步」。
《國語辭典》:权限(權限)  拼音:quán xiàn
行事权力的界限、范围。《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各人有各人的权限,他的压力虽大,怎么能够压得住我呢?」
九十八使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使又名随眠。皆为烦恼之异名。小乘俱舍以见思之惑立九十八使。(参见:思条及九十八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俱舍之见思二惑总数也。
【佛学次第统编】
由见思二惑,分别三界有九十八使。九十八使,即九十八随眠。谓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十使。
一、见惑八十八使 谓欲界三十二,色无色界各二十八,成八十八也。
一、欲界三十二 谓苦下十,集灭下各七,道下八,成三十二也。
一、苦下十 贪、瞋、痴、慢、疑、身、边、见、取、戒。
二、集下七 贪、瞋、痴、慢、疑、见、取(缺身、边、戒)。
三、灭下七 贪、瞋、痴、慢、疑、见、取(缺身、边、戒)。
四、道下八 贪、瞋、痴、慢、疑、见、取、戒(缺身、边)。
二、色界二十八 谓苦下九,集下六,灭下六,道下七,成二十八也。
一、苦下九 贪、痴、慢、疑、身、边、见、取、戒(缺瞋)。
二、集下六 贪、痴、慢、疑、见、取(缺瞋、身、边、戒)。
三、灭下六 贪、痴、慢、疑、见、取(缺瞋、身、边、戒)。
四、道下七 贪、痴、慢、疑、见、取、戒(缺瞋、身、边)。
三、无色界亦二十八,同于色界。
二、思惑十使 谓欲界下四,色无色界下各三,而成十也。
一、欲界下四 贪、瞋、痴、慢。
二、色界下三 贪、痴、慢。
三、无色界下三 贪、痴、慢。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谓欲界有贪瞋痴慢四种思惑,色界、无色界各有贪痴慢三种思惑,三界思惑,共为十使,并前见惑八十八使,合之而为九十八使也。
九十八随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于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于三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之欲界有三十六种。色无色无瞋,故于五部减之,各有三十一种。故为九十八种。盖见惑八十八使,加修惑之十随眠也。出于阿毗达磨发智论五,大毗婆沙论四十六,俱舍论十九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前十随眠分见道所断与修道所断之二,其见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之四谛而分八十八,修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而分十,因得九十八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