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尚书》卷四〈虞书·大禹谟〉~53~
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火、水、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旧题汉·孔安国传:「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叙,皆可歌乐,乃德政之致。」唐·孔颖达疏:「养民者使水、火、金、木、土、谷,此六事惟当修治之;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当谐和之。」

例句

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 李世民 执契静三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宁建阳人,字勉之,一字禹成,号受斋先生。游九言弟。以荫补官。累除兵部郎官,出知泉州。理宗端平初,召为司农少卿,论沿边夫役之弊。兼枢密副都承旨,知庆元府,以循吏称。入权刑部侍郎,奉祠。清慎廉恪,与九言自为师友。卒年八十一。谥文清,或作庄简。
全宋诗
游九功,字勉之,一字禹成,号受斋,建阳(今属福建)人。九言弟。以父任为临海县主簿。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知咸宁县。后知江陵县。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知金州。十六年,除湖北运判兼知鄂州。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泉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为司农少卿,兼枢密院副承旨。俄出知庆元府。以权刑部侍郎召,力辞,閒居八年而卒,年八十一,谥文清。事见《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三引《建安志》。今录诗六首。
张九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张九功,字叙之,河南河南府陕州人,民籍。进士出身。早年出身国子生,河南乡试第十七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会试第二十五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八十六名。

人物简介

维基
胡九功(1486年—?年),字允治,河南开封府尉氏县人,民籍。治《诗经》,行一,由国子生中式河南乡试第二十三名举人,年三十八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百二十四名,第三甲第十二名进士。初授常州府推官,调官扬州府推官,盐徒田昆坐拒捕罪,被判死刑,九功特宽宥之。扬州风俗构陷巨室多污及妇女,九功力白当道,令勿听。以病卒于官。

人物简介

维基
李九功(1511年—?),字惟叙,河南南阳府裕州人,军籍。河南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会试第二百六十六名,登第三甲第八十名进士。授宿迁县知县,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行取南京福建道监察御史。二十八年十月实授。
姚九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姚九功(1523年—?),字惟叙,山西潞安府襄垣县人,民籍。山西乡试第五十五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第二甲第六十七名进士。授河南许州知州,升刑部员外郎,历官陕西佥事,陕西兵备副使,陕西右参政。

人物简介

维基
张九功(1528年—1565年),字惟叙,号继源,山西汾州人。张鹏之子。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山西乡试第五十八名举人,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巡视卢沟桥工程,巡视两淮盐法,三十九年(1560年)巡视京营,四十年(1561年)升河间府知府,四十二年(1563年)升湖广副使、兵备郴桂,驻节郴州,四十四年(1565年)升陕西行太仆寺卿,未任去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字允治,号新渠,河南南阳县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允治,南阳人。嘉靖丙辰进士,历官南刑部右侍郎有息机堂槁
方九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方九功(1537年—1588年),字允治,号新渠,河南南阳府南阳县人,军籍。河南乡试第六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三十五名进士。大理寺观政,本年六月授江都县知县,三年任满,隆庆二年(1568年)六月升吏部主事,三年八月升员外郎,万历元年(1573年)正月复除本部,十一月升郎中,二年十月调文选司郎中,万历三年(1575年)十月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五年四月养病,十一月科道拾遗,改南京别衙门用。九年十月起补南京鸿胪寺卿,十一年十一月升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十二年七月升南京太常寺卿,十三年五月升南京大理寺卿,再升南京工部右侍郎,十五年二月被弹劾致仕,十六年去世,十七年赐祭葬。
《國語辭典》:九功  拼音:jiǔ gōng
1.古称六府、三事为九功,是养民、教民的九项事功。《书经。大禹谟》:「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2.周代时九种职业所应缴交的赋税。《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唐。贾公彦。疏:「谓九职之功,大宰以九职任之,成孰敛其税,则是九功也。」
《漢語大詞典》:九功舞
唐 代舞蹈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九功舞者,本名《功成庆善乐》。 太宗 生於 庆善宫 , 贞观 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閭里……帝欢甚,赋诗。起居郎 吕才 被之管絃,名曰《功成庆善乐》。以童儿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袴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号九功舞。”
分類:舞蹈
《漢語大詞典》:九德
(1).古谓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良品格。九德内容,说法不一。书·皋陶谟:“ 皋陶 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 曰:‘何?’ 皐陶 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孔 传:“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伪则可知。”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无悔。”逸周书·常训:“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旧唐书·杨绾传:“宽柔敬恭,协於九德;文行忠信,弘於四教。” 清 颜元 存性编·明明德:“九德乃吾性成就。”
(2).称具有九德的人。后汉书·杨震传:“方今九德未事,嬖倖充庭。”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夫贵贱之宜,只论才德,大贤受大位,小贤受小位,故九德为帝,三德有家。”
(3).九功之德。国语·周语下:“夫六,中之色也,故名曰黄鐘,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 韦昭 注:“九德,九功之德。”参见“ 九功 ”。
《國語辭典》:九功  拼音:jiǔ gōng
1.古称六府、三事为九功,是养民、教民的九项事功。《书经。大禹谟》:「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2.周代时九种职业所应缴交的赋税。《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唐。贾公彦。疏:「谓九职之功,大宰以九职任之,成孰敛其税,则是九功也。」
《漢語大詞典》:九叙(九敍)
谓九功各顺其理,皆有次序。泛指德政。书·大禹谟:“九功惟敍,九敍惟歌。” 孔 传:“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敍,皆可歌乐,乃德政之致。” 宋 周必大 《谢赐历日表》:“九敍惟歌,使咸知於帝力。” 太平天囯 黄际世 《建天京于金陵论》:“臣等识闇观天,情深爱日,对高天之祝,敬颂三多;效 启 辨之歌,勿忘九敍。”参见“ 九功 ”。
《國語辭典》:九功  拼音:jiǔ gōng
1.古称六府、三事为九功,是养民、教民的九项事功。《书经。大禹谟》:「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2.周代时九种职业所应缴交的赋税。《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唐。贾公彦。疏:「谓九职之功,大宰以九职任之,成孰敛其税,则是九功也。」
《漢語大詞典》:九则(九則)
(1).九功的法则。逸周书·大匡:“昭明九则,九丑自齐。”国语·周语下:“五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 韦昭 注:“言万物既成,可法则也。故可以咏九功之则,成民之志,使无疑贰也。”参见“ 九功 ”。
(2).九等。《楚辞·天问》:“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王逸 注:“谓九州之地,凡有九品。”汉书·叙传下:“坤作墬势,高下九则。” 颜师古 注引 刘德 曰:“九则,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國語辭典》:九功  拼音:jiǔ gōng
1.古称六府、三事为九功,是养民、教民的九项事功。《书经。大禹谟》:「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2.周代时九种职业所应缴交的赋税。《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唐。贾公彦。疏:「谓九职之功,大宰以九职任之,成孰敛其税,则是九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