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树冠(樹冠)
乔木树干以上连同集生枝叶的部分,其状如冠,故称。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下乡去三》:“我真爱那白果树,我爱它那独立不倚、孤直挺劲的姿态,我爱它那鸭掌形的碧叶,那如夏云静涌的树冠。”
《国语辞典》:栾树(栾树)  拼音:luán shù
植物名。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一回或不完全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边缘具钝齿。圆锥花序顶生,花黄绿色。蒴果膨大,膜质,圆锥形,种子球形,黑色坚硬。也称为「栾」。
《国语辞典》:莲雾(莲雾)  拼音:lián wù
植物名。桃金娘科赤楠属,常绿乔木。叶对生,长椭圆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长十二至二十公分,表面暗绿色,里面黄绿色。花色白,花序聚伞状。果实也称为「莲雾」,扁倒圆锥形,有青绿、深红、粉红和白色等。一般供观赏,鲜果供食用,叶、种子可为解热剂。也称为「爪哇蒲桃」。
《国语辞典》:珙桐  拼音:gǒng tóng
植物名。珙桐科珙桐属,乔木。高约十八公尺,叶广卵形,先端渐尖,头状花序。著生于短枝上,果实略呈球形,内有坚核。一般可作观赏用。
《国语辞典》:面包树(面包树)  拼音:miàn bāo shù
植物名。桑科波罗蜜属,常绿乔木。树冠伞状,全株含有乳汁。叶互生,阔叶形,羽状深裂。托叶大而作长三角形,有毛,雌雄同株。花被筒形,集合果头状,多肉质,外有六角形之瘤突。其果托特别肥大而为肉质,初为白色,成熟为黄色。一般供质欣赏,果实质如面包,可熟食。
《国语辞典》:油棕  拼音:yóu zōng
植物名。棕榈科油椰子属,乔木。单干直立,高达十至二十公尺,无刺。羽状复叶长三至三公尺半,小叶线状披针形,基部小叶缩短,针刺状,叶总柄宽阔,基部边缘具刺。雌雄两花著生于不同花序上,雄花序穗状,雌花序头状。果实卵圆形,成熟时呈黄赤色至紫黑色,中有一至三个种子,中果皮纤维质,含油分,压榨所得之油称椰子油,在蜡烛、肥皂制造上及工业上甚为重要。原产于西非洲。也称为「油椰子」。
《国语辞典》:阿勃勒  拼音:ā bó lè
植物名。豆科铁刀木属,落叶大乔木。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四至八对,广卵形,长六至十六公分。夏初开花,大型疏散下垂总状花序,花鲜黄色。荚果圆筒状,长三十至六十公分,暗褐色,内有红褐色种子。原产锡兰及印度。多栽植观赏植物或行道树。也称为「波斯皂荚」。
《国语辞典》:油柑  拼音:yóu gān
植物名。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叶互生,排成二列,外观颇似羽状复叶。花单性,雌雄同株,腋生,花被片六枚,淡黄色。蒴果肉质,扁球形,成熟黄白色。果实可食用及制染料。也称为「庵摩勒」、「余甘子」。
《国语辞典》:白千层(白千层)  拼音:bái qiān céng
植物名。桃金娘科白千层属,常绿大乔木。树皮具多数薄层,呈木栓质。叶具短柄,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花无梗,形成顶生穗状花序。花轴在开花后,再成新枝而生叶。花淡黄白色。蒴果镊合状三裂,种子细小。芽、叶可提炼白树精油,树皮可作包裹原料。
《漢語大詞典》:银杉(銀杉)
常绿乔木。树干通直,树冠塔形,叶子条形,球果卵圆形。是我国稀有的树种。产于 广西 龙胜 及 四川 南部 金佛山 。1956年始发现。木材供建筑、造船等用。树姿优美,可供观赏。
《国语辞典》:柞树(柞树)  拼音:zuò shù
植物名。壳斗科檞属,落叶乔木。高十公尺,树皮灰褐色,叶倒卵形,叶柄短而有褐色绒毛,果实为坚果,卵状四角形。产于大陆黄河流域与东北、蒙古等地。
《國語辭典》:榆叶梅(榆葉梅)  拼音:yú yè méi
植物名。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渐尖或三浅裂,中裂片尾状,粗重锯齿缘。春间开花甚繁,花单立,偶并生,淡红色。核果近球形,被毛。原产中国大陆。
《國語辭典》:柚木  拼音:yòu mù
植物名。马鞭草科柚木属,落叶乔木。叶长三十至六十公分,卵形或椭圆形,背面满布灰黄色星状毛。圆锥花序长二十至七十公分,秋季开花,花白色或黄色。核果略球形。木材暗褐色,坚硬耐腐蚀,适于造船、车、桥梁和制作家具等。产于爪哇、泰国、印度等热带地区。
《国语辞典》:鱼木(鱼木)  拼音:yú mù
植物名。白花菜科鱼木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小枝著生显著的白点,叶具长柄,掌状复叶,小叶三片,全边有光泽,六、七月开黄白色花,伞房花序,实圆而尖,分布于热带非洲、亚洲及太平洋诸岛,琉球土人取实为饵以钓鱼,故称为「鱼木」。
《国语辞典》:月桂树(月桂树)  拼音:yuè guì shù
植物名。樟科月桂树属,常绿乔木。叶互生,披针形或长椭圆形,羽状脉。伞形花序腋生,一至三个成簇或总状排列;花被片四枚,黄色。浆果卵形,呈暗紫色。叶片可做香料。也称为「月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