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05,分514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连钱贵
井底之蛙
君房天下妙
康侯马
抗行比元常
孔淳辞散骑
木兰之枻
貌似牢之(又作:酷似仰牢之)
永和
廊庙之具
泪成河
一斛槟榔
嫠妇之忧
离骚之裔
强弩之末
典故
连钱贵
 
锦障泥
 
障泥未解
 
马惜障泥

相关人物
王济之


《世说新语》下卷上《术解》
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箸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

例句

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 霍聪 骢马

典故
井中蛙
      
坐蛙井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597~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杂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829~
是时公孙述称帝于蜀,嚣使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典故
君房天下妙
 
君房语
 
君房语妙

相关人物
贾捐之


《汉书》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下·贾捐之〉~2830~
贾捐之字君房,贾谊之曾孙也。元帝初即位,上疏言得失,召待诏金马门。……捐之数召见,言多纳用。时中书令石显用事,捐之数短显,以故不得官,后稀复见。而长安令杨兴新以材能得幸,与捐之相善。捐之欲得召见,谓兴曰:「京兆尹缺,使我得见,言君兰,京兆尹可立得。」兴曰:「县官尝言兴瘉薛大夫,我易助也。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使君房为尚书令,胜五鹿充宗远甚。」
典故
康侯马

相关人物
周成王
 
康叔封(周武王之弟)


《周易》卷四《晋卦》
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例句

青丝玉勒康侯马,孟水金堤滑伯城。 韩翃 送康洗马归滑州

典故
抗行比元常

相关人物
王羲之
 
钟繇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羲之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书,犹当雁行也。』」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晋。王右军(羲之)《自论书》「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

例句

近来渐有临池兴,为报元常欲抗行。 刘禹锡 答后篇

典故
孔淳辞散骑

相关人物
孔淳之


《南史》卷七十五《隐逸上·孔淳之传》
孔淳之字彦深,鲁人也。祖惔,尚书祠部郎。父粲,秘书监徵,不就。……淳之少有高尚,爱好坟籍,为太原王恭所称。居会稽剡县。性好山水,每有所游,必穷其幽峻,或旬日忘归。尝游山,遇沙门释法崇,因留共止,遂停三载。法崇叹曰:「缅想人外三十年矣,今乃倾盖于兹,不觉老之将至也。」及淳之还,乃不告以姓。除著作佐郎、太尉参军,并不就。……元嘉初,复徵为散骑侍郎,州刺史,出都与别,司徒王弘要淳之集冶城,即日命驾东归,遂不顾也。元嘉七年卒。

例句

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 王绩 赠李徵君大寿

典故
刳兰
 
木兰之枻
 
木兰楫
 
木兰桡
 
木兰楫
   
木兰双桨
 
兰枻
  
兰楫
  
兰艇

相关人物
鲁班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草木一·木·木兰树〉~3277~
七里洲中,有鲁斑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所云木兰舟,出于此也。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
《述异记》卷下
在浔阳江中,多木兰。又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舟,至今在洲中。今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例句

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 戎昱 采莲曲二首

枫树林中经楚雨,木兰舟上蹋江潮。 韩翃 兖州送李明府使苏州便赴告期

相访不辞千里远,西风好借木兰桡。 韩翃 送丹阳刘太真

青丝䋏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韩翃 送冷朝阳还上元

风帆木兰楫,水国莲花府。 韩翃 送万巨

典故
刘牢出外甥
 
貌似牢之
  
酷似仰牢之

相关人物
何无忌
 
刘牢之
 
刘裕(宋武帝)


《晋书》卷八十五《何无忌传》
何无忌,东海郯人也。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镇北将军刘牢之,即其舅也,时镇京口,每有大事,常与参议之。会稽世子元显子彦章封东海王,以无忌为国中尉,加广武将军。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恸哭而出,时人义焉。随牢之南征桓玄。……初,刘裕尝为刘牢之参军,与无忌素相亲结。至是,因密共图玄。刘毅家在京口,与无忌素善,言及兴复之事,无忌曰:「桓氏强盛,其可图乎?」毅曰:「天下自有强弱,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无忌曰:「天下草泽之中非无英雄也。」毅曰:「所见唯有刘下邳。」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无忌伪著传诏服,称敕使,城中无敢动者。初,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也,甚惧。其党曰:「刘裕乌合之众,势必无成,愿不以为虑。」玄曰:「刘裕勇冠三军,当今无敌。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摴蒱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例句

辕门拜首儒衣弊,貌似牢之岂不怜。 刘长卿 送秦侍御外甥张篆之福州谒鲍大夫秦侍御与大夫有旧

徐庶高交友,刘牢出外甥。 杜甫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

酷似仰牢之,雄词挹亭伯。 权德舆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顾己文章非酷似,敢将幽劣俟洪炉。 卢纶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

孤贱易蹉跎,其如酷似何。 卢纶 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

酷似牢之玉不如,落星山下白云居。 许浑 余谢病东归王秀才见寄今潘秀才南棹奉酬

牢之坐被青云逼,祗问君能酷似无。 赵嘏 赠薛勋下第

典故
永和
 
兰亭会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例句

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刘言史 上巳日陪襄阳李尚书宴光风亭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孟浩然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不因醉本兰亭在,兼忘当年旧永和。 李商隐 寄在朝郑曹独孤李四同年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誇。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人逢毂阳望,春似永和年。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兰亭旧趾虽曾见,柯笛遗音更不传。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陵秀才

从今留胜会,谁肯画兰亭。 李群玉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一作张文新诗)

流觞想兰亭,捧剑传金人。 李适 三日书怀因示百僚

地殊兰亭会,人似山阴归。 权德舆 和九华观见怀贡院八韵

兰亭应驻楫,今古共风光。 武元衡 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

兰亭旧都讲,今日意如何。 温庭筠 赠越僧岳云(一作雪)二首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独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一作亭)重阳宴集作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皇甫冉 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一作刘长卿诗)

典故
廊庙之具
  
相关人物
许靖(字文休)

参考典故
许靖


《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许靖传》
评曰:许靖夙有名誉,既以笃厚为称,又以人物为意,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廊庙器」也。

例句

廊庙之具裴施州,宿昔一逢无此流。 杜甫 寄裴施州

上无皋陶伯益廊庙材,的不能匡君辅国活生民。 白居易 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

典故
泪成河

相关人物
顾恺之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47~
顾长康拜桓宣武墓,作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宋明帝文章志曰:「恺之为桓温参军,甚被亲昵。」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哭之状其可见乎?」顾曰:「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春秋考异邮曰:「距不周风四十五日,广莫风至。广莫者,精大备也。盖北风也,一日寒风。」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例句

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杜甫 得舍弟消息

典故
一斛槟榔
 
泪向槟榔
 
食槟榔

相关人物
刘穆之


《南史》卷十五〈刘穆之列传〉~427~
穆之少时,家贫诞节,嗜酒食,不修拘检。好往妻兄家乞食,多见辱,不以为耻。其妻江嗣女,甚明识,每禁不令往江氏。后有庆会,属令勿来。穆之犹往,食毕求槟榔。江氏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妻复截发市肴馔,为其兄弟以饷穆之,自此不对穆之梳沐。及穆之为丹阳尹,将召妻兄弟,妻泣而稽颡以致谢。穆之曰:「本不匿怨,无所致忧。」及至醉饱,[六]穆之乃令厨人以金柈贮槟榔一斛以进之。

简释

一斛槟榔:喻不计前怨,或喻因贫困而遭戏弄。唐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例句

泪向槟榔尽,身随鸿雁归。 李嘉祐 送裴宣城上元所居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且请同观舞鸲鹆,何须竟哂食槟榔。 卢纶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典故
嫠妇之忧

相关人物
游吉(字太叔)
 
范献子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郑伯如晋,子太叔相,见范献子。献子曰:「若王室何?」对曰:「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然大国之忧也,吾侪何知焉?」

例句

虽然小或可谋大,嫠妇之忧史尚存。况我长怀丈夫志,今来流落沧溟涘。 吴融 风雨吟

典故
离骚之裔

相关人物
杜牧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三〈杜牧六·太常寺奉礼部李贺歌诗集序〉~7806~2~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某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生平所著歌诗,杂为四编,凡若干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夕,一觞一饭,显显焉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常恨想其人咏其言止矣。子厚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由来,亦少解我意。」某其夕不果以书道其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让。居数日,某深惟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某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序,终甚惭。
典故
力穷鲁缟
  
强弩末


《史记》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286~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彊,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许慎曰:「鲁之缟尤薄。」
《汉书》卷五十二〈窦田灌韩列传·韩安国〉~2402~
安国曰:「不然。臣闻用兵者以饱待饥,正治以待其乱,定舍以待其劳。故接兵覆众众,伐国堕城,常坐而役敌国,此圣人之兵也。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彊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夫盛之有衰,犹朝之必莫也。今将卷甲轻举,深入长驱,难以为功;[五]从行则迫胁,衡行则中绝,疾则粮乏,徐则后利,不至千里,人马乏食。兵法曰:『遗人获也。』意者有它缪巧可以禽之,则臣不知也;不然,则未见深入之利也。臣故曰勿击便。」
《國語辭典》:井底之蛙  拼音:jǐng dǐ zhī wā
比喻见识浅薄的人。如:「此人有如井底之蛙,却还高谈阔论,实在好笑!」《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汝乃井底之蛙,安知玄奥乎!」《红楼梦》第四九回:「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
分類:井蛙
《國語辭典》:井蛙  拼音:jǐng wā
井底之蛙。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用以比喻见闻偏狭,识见短浅的人。宋。苏轼〈辨道歌〉:「吾恨尔见有所遮,海波或至惊井蛙。」
《漢語大詞典》:井底蛙
亦作“ 井底鼃 ”。 即井蛙。东观汉记·马援传:“ 子阳 井底鼃耳!” 明谢谠《四喜记·紫禁明扬》:“浅陋真如井底蛙。” 郭沫若 《文化上的友谊竞赛》:“他们的所谓自由世界是井底蛙眼中的世界。”亦省作“ 井底 ”。 宋 曾巩 《贺克伏交阯表》:“唶海隅之昧俗,肆井底之狂谋。”参见“ 井蛙 ”。
分類:井蛙
《國語辭典》:井蛙  拼音:jǐng wā
井底之蛙。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用以比喻见闻偏狭,识见短浅的人。宋。苏轼〈辨道歌〉:「吾恨尔见有所遮,海波或至惊井蛙。」
《漢語大詞典》:坎井
(1).亦作“ 埳井 ”。废井;浅井。庄子·秋水:“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成玄英 疏:“埳井,犹浅井也。”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鼃,不可与语东海之乐,此之谓也。”后汉书·杜笃传:“彼埳井之潢污,固不容夫吞舟。” 李贤 注:“埳井喻小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鬼﹞或隐入坎井,人过乃徐徐出。”
(2).陷阱,井,通“ 阱 ”。喻艰难或险阻。陈书·江总姚察传论:“至於九流、《七略》之书,名山、石室之记, 汲郡 、 孔堂 之书,玉箱、金板之文,莫不穷研旨奥,遍探坎井,故道冠人师,搢绅以为準的。”《北史·隋纪下》:“又 沧海 道军,舟艫千里,高颿电逝,巨舰云飞。横断 沮江 ,逕造 平壤 。岛屿之望斯絶,坎井之路已穷。”
《漢語大詞典》:坎蛙
见“ 坎井之鼃 ”。
《國語辭典》:坎井之蛙  拼音:kǎn jǐng zhī wā
浅井里的青蛙。《庄子。秋水》:「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后比喻见识浅薄的人。《荀子。正论》:「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漢語大詞典》:坐井蛙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语出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宋 苏轼 《南禅长老和诗不已故作六虫篇答之》:“那将坐井蛙,而比 谈天衍 。”
分類:见识短浅
《漢語大詞典》:蛙井喜
庄子·秋水:“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后以“蛙井喜”喻识浅者的沾沾自喜。 宋 黄庭坚 《次韵答邢敦夫》:“方求无津涯,不作蛙井喜。”
分類:沾沾自喜
《國語辭典》:木兰舟(木蘭舟)  拼音:mù lán zhōu
以木兰为材料刻成的舟,后借指美好的小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舟,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唐。冷朝阳 送红线诗:「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
分類:木兰
《漢語大詞典》:木兰船(木蘭船)
木兰舟。 南朝 梁 刘孝威 《采莲曲》:“金桨木兰船,戏採 江 南莲。” 唐 贾岛 《和韩吏部泛南溪》:“木兰船共山人上,月映渡头零落云。” 清 纳兰性德 《忆江南》词之四:“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簫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漢語大詞典》:兰棹(蘭棹)
兰舟。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玉牕之归步愁举,兰棹之移声忍闻。” 唐 张松龄 《渔父》词之八:“兰棹快,草衣轻,只钓鱸鱼不钓名。” 明 无名氏 《霞笺记·书房私会》:“谁料渔人冲波使兰棹,雄向沙头困,雌向溪边遶。”参见“ 兰舟 ”。
《國語辭典》:兰舟(蘭舟)  拼音:lán zhōu
用木兰树材造成的船只。后为一般船只的美称。唐。杜牧 陵阳送客诗:「兰舟倚行棹,桂酒掩馀樽。」清。龚自珍 浪淘沙。云外起朱楼词:「同上兰舟,镜槛与香篝,雅憺温柔。」
《國語辭典》:兰桡(蘭橈)  拼音:lán náo
以木兰树制成的船桨。唐。刘禹锡〈采菱行〉:「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也借指船。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宋。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國語辭典》:酷似  拼音:kù sì
极似、极像。《晋书。卷八五。何无忌传》:「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唐。白行简《李娃传》:「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
分類:酷似
《國語辭典》:廊庙器(廊廟器)  拼音:láng miào qì
比喻能担负国家重责大任的人才。《三国志。卷三八。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许靖》:「许靖夙有名誉,既以笃厚为称,又以人物为意,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廊庙器』也。」唐。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诗:「进乏廊庙器,退非乡曲豪。」
《漢語大詞典》:廊庙才(廊廟才)
见“ 廊庙材 ”。
《國語辭典》:廊庙材(廊廟材)  拼音:láng miào cái
1.建筑廊庙的木材。《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
2.能担负国家重责大任者。唐。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诗:「上无皋陶伯益廊庙材,的不能匡君辅国活生民。」
《國語辭典》:强弩之末(強弩之末)  拼音:qiáng nǔ zhī mò
强弩射出的箭,到射程尽头,已经没有力道。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能再发挥效用。参见「彊弩之末」条。《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分類:强弩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