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05,分514页显示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6  47  48  4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未定之天
未竟之志
味之素
未形之患
未意之志
未之或知
畏之如虎
谓之何哉
屋乌之爱
巫蛊之祸
乌衣之游
无稽之言
无藉之徒
无籍之徒
无稽之谈
《國語辭典》:未定之天  拼音:wèi dìng zhī tiān
语本。苏轼 三槐堂铭叙:「盗蹠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比喻事情尚未成定局。如:「这件事是成是败,尚在未定之天,轻言放弃,岂不可惜?」
《國語辭典》:未竟之志  拼音:wèi jìng zhī zhì
尚未完成的志向。《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分類:完成志向
《漢語大詞典》:味之素
即味精。一种调味品。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喂,再来一瓶味之素吧,一个揖作到底,我半年未吃味之素了。”参见“ 味精 ”。
《國語辭典》:味精  拼音:wèi jīng
一种用豆、麦等物制成的调味品。也称为「味素」。
《國語辭典》:未形之患  拼音:wèi xíng zhī huàn
还没显露的祸患。宋。苏舜钦 咨目五:「不如先取为备,可以建事立功,消未形之患。」
《高级汉语词典》:未意之志
没有完成的志向
《分类字锦》:未之或知
易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分类:通用
《漢語大詞典》:畏之如虎
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惧怕到极点。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 浙 人畏之如虎。”
《分类字锦》:谓之何哉(谓之何哉)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分类:通用
《漢語大詞典》:屋乌之爱(屋烏之愛)
犹言爱屋及乌。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若县试第一人,必谓明府推屋乌之爱耳。”参见“ 屋上乌 ”。
《漢語大詞典》:屋上乌(屋上烏)
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韩诗外传》卷三:“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餘。” 唐 杜甫 《奉赠射洪李四丈》诗:“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 宋 苏轼 《送宋彭州迎侍二亲》诗:“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亦省作“ 屋乌 ”。 明 张凤翼 《灌园记·计投太史》:“八口难供在粥饘,特地投庭院。敢祈慨然,倘念屋乌休弃捐。”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同来我亦辞巢燕,暂止人犹爱屋乌。”
《漢語大詞典》:巫蛊之祸(巫蠱之禍)
汉武帝 时因巫蛊而引起的一场统治者内部的斗争。 汉 时迷信,以为用巫术诅咒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可以害人,称为“巫蛊”。 武帝 晚年多病,疑乃左右人巫蛊所致。 征和 二年, 江充 因与太子有隙,借机诬告太子宫中埋有木人,太子惧,杀 充 及 胡 巫, 武帝 发兵追捕,太子兵拒五日,战败自杀。掘蛊之事上牵丞相,下连庶民,前后被杀者数万人,史称“巫蛊之祸”。事见汉书·武帝纪《江充传》《公孙贺传》
《漢語大詞典》:乌衣之游(烏衣之游)
宋书·谢弘微传:“ 混 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 灵运 、 瞻 、 矅 、 弘微 并以文酒赏会。尝共宴处,居在 乌衣巷 ,故谓之 乌衣 之游, 混 五言诗所云‘昔为 乌衣 游,戚戚皆亲姪’者也。”后因谓亲属间文酒赏会为“乌衣之游”。梁书·萧介传:“ 介 性高简,少交游,惟与族兄 琛 、从兄 眎素 及 洽 、从弟 淑 等文酒赏会,时人以比 谢氏 乌衣 之游。”亦作“ 乌衣之游 ”。 王闿运 《罗季子诔》:“ 乌衣 之游,惟余最密;青青子衿,劳思何及!”
分類:亲属
《國語辭典》:无稽之言(無稽之言)  拼音:wú jī zhī yán
没有根据,无从考查的话。《荀子。正名》:「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一一出:「愿主公即日赦之,勿听无稽之言也。」也作「无稽之谈」。
《漢語大詞典》:无藉之徒(無藉之徒)
无赖汉;游民。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人知的道我好心赌是,不知我的道我恃老无藉之徒。”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于是将古庙为家,在外纠合无藉之徒,因山作炭,卖炭买铁,就起箇铁冶。”一本作“ 无籍之徒 ”。
《國語辭典》:无籍之徒(無籍之徒)  拼音:wú jí zhī tú
无赖汉。明。朱权《荆钗记》第二九出:「况孙家是个无籍之徒,必来我家打闹。」明。邵璨《香囊记》第三六出:「如今不知怎么又落在那无籍之徒手里,却将来做聘物。」也作「无藉之徒」。
《國語辭典》:无稽之谈(無稽之談)  拼音:wú jī zhī tán
没有根据,无从考查的话。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一》:「阴蓄一貌类己者,以备代死,后在阜城尤家店,竟用是私遁去。余谓此无稽之谈也。」《扫迷帚》第二三回:「愚民听信无稽之谈,以致自耳其祸,可为浩叹。」也作「无稽之言」。
分類: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