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02,分314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宋之问( 宋少连 延清 少连 行第 世称 宋考功 )
孙嘉之
金刚智(别称 跋日罗菩提 国师、国师之号 )
崔泰之(泰之 清河郡公 )
郭敬之(敬之 )
张说(道济、说之 世称 燕许大手笔、燕文贞公、张燕公 燕国公 文贞 )
徐玄之
袁从之
崔孝昌(庆之 )
严挺之( 浚 )
姚绍之
裴耀卿(焕之、涣之 赵城侯 文献 )
何延之
李适之( 李昌、昌 清和县公 )
卜隐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2 【介绍】: 唐汾州人,一说虢州弘农人,字延清,一名少连。宋令文子。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文辞,诗与沈佺期齐名,学者号为“沈宋”。从武则天游龙门,赋诗冠诸臣。历转洺州参军、左奉宸内供奉,媚附张易之兄弟。中宗神龙时,贬泷州参军。景龙中,累迁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复媚太平公主。及典举,引拔后进,多知名者。坐贪赃受贿,贬越州长史。睿宗立,流钦州,玄宗先天中赐死。工五律,律诗之格至沈、宋始备。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6—713 一名少连,字延清,排行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疑西河为郡望,弘农为实籍。因曾官考功员外郎,世称宋考功。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武周天授元年(690)与杨炯并以学士分直习艺馆,历洛州参军,复与修《三教珠英》,迁左奉宸内供奉。神龙元年(705),中宗复辟,之问以谄事张易之,坐贬泷州参军。次年春逃归洛阳匿张仲之家,令兄子告发仲之谋杀武三思事,擢鸿胪主簿。景龙中以户部员外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再转考功员外郎,三年(707)知贡举贪贿,贬越州长史。睿宗立,流于钦州,后赐死,约当玄宗先天中。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之问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于初唐时律体之完成颇有贡献。尤善五律,观察入微,巧思善炼,能于精丽缜密中见自然之致。《夏日仁萼亭应制》、《扈从登封途中作》等篇,虽体沿唐初宫廷格局,却宽然有远意,颇见新进境。流贬中所作,如《途中逢寒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更以凄情运精思,语近旨远,清通圆美,开盛唐先声。五言排律取景宽大,故富丽整严而警秀不滞。明胡应麟评为“古今排律绝唱”(《诗薮》内编卷四)。名篇有《初至崖口》、《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灵隐寺》等,而《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为上官婉儿评为群作之冠。律体外,五绝如《渡汉江》,语浅情深,思致婉曲,七古如《寒食还陆浑别业》、《明河篇》,整丽流荡而清气发越,均足为初盛唐中介。原集10卷,唐武平一辑,久佚。今存《宋之问集》2卷,后人所辑,有《四部丛刊续编》本。今人陶敏有《宋之问集校注》。《全唐诗》编其诗为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27首,断句9。
唐诗汇评
宋之问(656?-712),—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授洛州参军,寒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倾附张易之兄弟,易之败,左迁泷州参军。未几遇赦归,起为鸿胪主簿。中宗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知景龙二年贡举。寻抟越州长史。睿宗即位,眨钦州。玄宗先天初,赐死于核州。之问以文词知名,工五言律诗,声律精切,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有《宋之问集》十卷,已佚。今《宋学士集》九卷乃明张燮所辑。《全唐诗》编诗三卷。
黄鹤楼志·人物篇
宋之问(约656—712) 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曾任湖北蕲州刺史,官至考功员外郎。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擅长五言律诗,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有《宋学士集》。早年奉使南行过江夏时曾作五律《汉江宴别》一首。
全唐诗补逸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
全唐文·卷二百四十
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虢州宏农人。武后朝与杨炯分直内教授洛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坐谄附张易之兄弟左迁陇州参军。未几逃还。匿洛阳人张仲之家。仲之与驸马都尉王同皎谋杀武三思。之问发其事。起为鸿胪主簿。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首膺其选。寻转越州长史。睿宗立。以旧附张武配徙钦州。先天中赐死。

作品评论

元稹《故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唐兴,学官大振,历世之久,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
新唐书·文艺传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唐才子传
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唐诗变体,始自二公,犹汉人五言诗始自苏武、李陵也。
瀛奎律髓
宋之问,唐律诗之祖,诗未尝不佳……字字细密。
《艺苑卮言》
六朝之末,衰飒甚矣,然其偶俪颇切,音响稍谐。一变而雄,遂为唐始;再加整栗,便成沈、宋。人知沈、宋律家正宗,不知其权舆于三谢,橐籥于陈隋也。
诗薮
沈詹事七言律,高华胜于宋员外。宋虽微少,亦见一斑,歌行觉自陟健。
诗薮
沈七言律,高华胜宋;宋五言排律,精硕过沈。
诗薮
沈、宋本自并驱,然沈视宋稍偏枯,宋视沈较缜密。沈制作亦不如宋之繁富。沈排律工者不过三数篇,宋则遍集中无不工者,且篇篇平正典重,赡丽精严,初学入门,所当熟习。右丞韵度过之,而典重不如;少陵闳大有加,而精严略逊。
诗薮
延清排律,如《登粤王台》、《虚氏村》、《禹穴》、《韶州》、《清远峡》、《法华寺》等篇,叙状景物,皆极天下之工。且繁而不乱,绮而不冗,可与谢灵运游览诸作并驰,占今排律绝唱也。
师友诗传录
萧亭答:七言律诗,五言八句之变也,唐初始专此体。沈、宋精巧相尚,然六朝馀气犹存。
《载酒园诗话又编》
宋古诗多佳,真苦收之不尽。律诗扈从、应制诸篇,实亦不能高出于沈;山水丽情,则沈犹竹生云梦,宋则伶伦子吹之作凤鸣矣。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元晖、沈休文。五言长篇蔚密,短篇明秀,高凌宣远,卑拟韩卿。七言短章,独开蹊径,玩词已尽,而寻味方永,实文坛之独帜,韵府之高言。《明河》发咏,为西昆之体所师意焉。应制律词,特饶风韵,后唯钱起足以方之。
《诗学渊源》
之问诗文情并茂,虽取法齐梁,而古调犹未尽泯,自杜审言下逮蒋挺辈,并入近体,唯杂曲作齐梁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7—739 【介绍】: 唐潞州涉县人。弱冠以文章著称。武则天垂拱、载初间,诣洛阳,献书阙下,极论时政。因抵忤不合,遂投太学常调。天册万岁中,登进士第。拜蜀州新津主簿,补河南缑氏尉,改王屋主簿。其间受道诀于司马承祯。历洺州曲周令、宋州襄邑令。致仕后,以子逖任中书舍人,特授宋州司马。
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九
嘉之。河朔人。天册中进士擢第。久视初又中拔萃科。解褐蜀州新津县主簿。开元二十七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9—741 【介绍】: 唐僧。南天竺摩赖耶国人。属婆罗门种姓。相传本中天竺国王伊舍那靺摩第三子,为南天竺国王所遣,入唐传法。玄宗开元时入长安,译密教经典数种,大智、大慧、不空、一行等皆师事之。后至洛阳,示寂于广福寺。卒谥国师。译有《瑜珈念诵法》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华言金刚智。南印土摩剌耶国人也。摩剌耶。华言光明。其国近观音所居补陀洛伽山。故云尔。父婆罗门善五明论。建支王师事之。智甫数岁。即能日诵万言。不废忘。年十六出家。随师学于中印土那烂陀寺。修多罗阿毗昙。莫不练习。洎登戒法。遍听律部。既而诣西印土究讨小乘诸部。瑜伽三密陀罗尼门。十馀年。于是博通三藏。次东游楞伽山。历佛逝裸人等。二十馀国。开元七年。至广州。诏迎居京师之慈恩寺。徙荐福寺。至必建大曼拿罗灌顶法。度四众。大智大慧不空三师。皆行弟子礼。十九年。从驾幸洛阳。会久不雨。诏结坛祷之。于是依菩萨法在所住处。用不空钩穴地深四肘。起坛其上。绘七俱胝菩萨像。对之祀呗。期以像目开。即雨七日。炎气益炽。天无云翳。午后目开。西北风起雨大霔。飞瓦拔树。远近惊骇。而坛屋穿漏。莫知其故。或传以为龙飞去云。士庶来观。日千万辈。时上以得姓之始。崇老氏。有司希意请。凡蕃客一切并逐。报可。侍者以告。智曰。吾梵僧也。非蕃客。诏旨宁为我哉。卒不去。未几陛辞游雁门。上大惊。下握手上殿。慰问移时。有皇女。疾久不愈。迁卧咸宜外馆。闭目经旬。浃无所语。诏智授诫。因择宫中七岁女子二人。以绯缯蔽面卧地。上使牛仙童。书若敕者。焚之它处。智嘿有所诵。二女子忽能诵所焚敕语。不遗一字。顷之皇女亦起。坐上闻之。不俟仗卫驰而至。而皇女因谓上曰。冥数难移。琰摩王以陛下之德。见二女子持敕至。遂令先保母镏氏护送。随二女子归。犹获半日之活。以慰陛下。自是上加钦仰。武贵妃造金刚寿命菩萨像。河东郡王。绘毗卢遮那塔中像。皆智所戒饬也。曰庶几其延寿。二贵。人果皆不久而终。大慧禅师一行。请译灌顶诸部流通。十一年。诏于资圣寺置馆。出瑜伽念诵法二卷。七俱胝陀罗尼二卷。东印土婆罗门。大首领。直中书。伊舍罗译语。嵩岳沙门温古笔受。十八年于大荐福寺。出㬅殊室利五字心陀罗尼观自在瑜伽法要各一卷。沙门智藏译语。一行笔受。又补足旧译随求章句。二十年。于洛阳广福寺。语门人曰。白月圆时。吾当逝矣。八月既望。礼毗卢遮那佛像。绕旋七匝。还院焚香发愿。顶戴梵夹拜所译。从容付嘱。寂然而化。寿七十一。腊五十一塔于龙门伊川之右。
宋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之一
释跋日罗菩提。华言金刚智。南印度摩赖耶国人也。华言光明。其国境近观音宫殿补陀落伽山。父婆罗门善五明论。为建支王师。智生数岁日诵万言。目览心传终身无忘。年十六开悟佛理。不乐习尼揵子诸论。乃削染出家。盖宿植之力也。后随师往中印度那烂陀寺。学修多罗阿毗达磨等。洎登戒法遍听十八部律。又诣西印度学小乘诸论及瑜伽三密陀罗尼门。十馀年全通三藏。次复游师子国登楞伽山。东行佛誓裸人等二十馀国。闻脂那佛法崇盛。泛舶而来。以多难故累岁方至。开元己未岁达于广府。敕迎就慈恩寺。寻徙荐福寺。所住之刹必建大曼拿罗灌顶道场度于四众。大智大慧二禅师。不空三藏。皆行弟子之礼焉。后随驾洛阳。其年自正月不雨迨于五月。岳渎灵祠祷之无应。乃诏智结坛祈请。于是用不空钩依菩萨法。在所住处起坛。深四肘。躬绘七俱胝菩萨像。立期以开光明日定随雨焉。帝使一行禅师谨密候之。至第七日炎气爞爞天无浮翳。午后方开眉眼。即时西北风生。飞瓦拔树崩云泄雨。远近惊骇。而结坛之地穿穴其屋。洪注道场。质明京城士庶皆云。智获一龙穿屋飞去。求观其处日千万人。斯乃坛法之神验也。于时帝留心玄牝。未重空门。所司希旨奏。外国蕃僧遣令归国。行有日矣。侍者闻智。智曰。吾是梵僧且非蕃胡。不干明敕吾终不去。数日忽乘传将之雁门奉辞。帝大惊。下手诏留住。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钟其爱。久疾不救。移卧于咸宜外馆。闭目不语已经旬朔。有敕令智授之戒法。此乃料其必终。故有是命。智诣彼择取宫中七岁二女子。以绯缯缠其面目卧于地。使牛仙童写敕一纸焚于他所。智以密语咒之。二女冥然诵得不遗一字。智入三摩地以不思议力令二女持敕诣琰摩王。食顷间王令公主亡保母刘氏护送公主魂随二女至。于是公主起坐开目言语如常。帝闻之不俟仗卫。驰骑往于外馆。公主奏曰。冥数难移。今王遣回略觐圣颜而已。可半日间然后长逝。自尔帝方加归仰焉。武贵妃宠异六宫。荐施宝玩。智劝贵妃急造金刚寿命菩萨像。又劝河东郡王于毗卢遮那塔中绘像。谓门人曰。此二人者寿非久矣。经数月皆如其言。凡先觉多此类也。智理无不通事无不验。经论戒律秘咒馀书。随问剖陈如钟虡受。有登其门者。智一觌其面永不忘焉。至于语默兴居凝然不改。喜怒逆顺无有异容。瞻礼者莫知津涯自然率服矣。自开元七年始届番禺。渐来神甸。广敷密藏。建曼拿罗依法制成。皆感灵瑞。沙门一行钦尚斯教。数就咨询。智一一指授曾无遗隐。一行自立坛灌顶。遵受斯法。既知利物请译流通。十一年奉敕于资圣寺翻出瑜伽念诵法二卷七俱胝陀罗尼二卷。东印度婆罗门大首领直中书伊舍罗译语。嵩岳沙门温古笔受。十八年于大荐福寺又出曼殊室利五字心陀罗尼观自在瑜伽法要各一卷。沙门智藏译语。一行笔受删缀成文。复观旧随求本中有阙章句。加之满足。智所译总持印契凡至皆验。秘密流行为其最也。两京禀学济度殊多。在家出家传之相继。二十年壬申八月既望。于洛阳广福寺命门人曰。白月圆时吾当去矣。遂礼毗卢遮那佛。旋绕七匝。退归本院焚香发愿。顶戴梵夹。并新译教法付嘱讫。寂然而化。寿七十一。腊五十一。其年十一月七日。葬于龙门南伊川之右建塔旌表。传教弟子不空奏举。敕谥国师之号。灌顶弟子中书侍郎杜鸿渐。素所归奉。述碑纪德焉。 系曰。五部曼拿罗法。摄取鬼物必附丽童男处女。去疾除祅也绝易。近世之人用是图身口之利。乃寡徵验。率为时所慢。吁正法醨薄一至于此。
神僧传·卷第七
释跋日罗菩提。华言金刚智。南印度摩赖耶国人也。生数岁日诵万言。目览心传终身不忘。年十六开悟佛理。乃削染出家。从师历游诸国。至开元中达于广府。后随驾洛阳。其年自正月不雨迨于五月。岳渎灵祠祷之无应。乃诏智结坛祈请。于是用不空钩依菩萨法。在所住处起坛。深四肘。躬绘七俱胝菩萨像。立期以开光明日定随雨焉 帝使一行禅师谨密候之。至第七日炎气爞爞(徒冬切)天无浮翳。午后方开眉眼即时西北风生。飞瓦拔树崩云泄雨。远近惊骇。而结坛之地。穿穴其屋洪注道场。质明京师一庶皆云。智获一龙穿屋飞去。求观其处日千万人。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钟其爱。久疾不救移卧于咸宜外馆。闭目不语已经旬朔。有敕令智授之戒法。此乃料其必终故有是命。智诣彼择取宫中七岁二女子。以绯缯缠其面目卧于地。使牛仙童写敕一纸焚于他所。智以密语咒之。二女冥然诵得不遗一字。智入三摩地。以不思议力令二女持敕诣琰摩王。食顷间王令公主亡保母刘氏护送公主魂。随二女至。于是公主起坐开目言语如常。帝闻之不俟仗卫驰骑往于外馆。公主奏曰。冥数难移。今王遣回略觐圣颜而已。可半日间然后长逝。自尔帝方加归仰焉。武贵妃宠异六宫荐施宝玩。智劝贵妃急造金刚寿命菩萨。又劝河东郡王于毗卢遮那塔中绘像。谓门人曰。此二人者寿命非久矣。经数月皆如其言。至二十年壬申八月既望。于洛阳广福寺命门人曰。白月圆时吾当去矣。遂礼毗卢遮那佛旋绕七匝。退归本院焚香发愿。顶戴梵夹并新译教法。付嘱讫寂然而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23 【介绍】: 唐许州鄢陵人,字泰之。十二岁游昭文馆,对策高第,补雅州参军。武周末,累迁职方郎中。预平二张,拥立中宗复位,拜太仆少卿。中宗神龙中,武三思弄权,出为洺、德、梓、开四州刺史,复贬资州司马。玄宗初,起为济州刺史,旋入朝,累历户部侍郎、尚书左丞、黄门侍郎、户部尚书,官至工部尚书,封清河郡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7—723 以字行。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一说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学精而博。12岁游昭文馆,对策高第,调补雅州参军事。历太子通事舍人、太子司仪郎、右史,以职方郎中预平二张,拥立中宗复位,拜太仆少卿,封安平县男兼卫王长史。武三思擅权,出为洺州刺史,转德州、梓州、开州刺史,降为资州司马。玄宗即位,起为济州刺史,旋拜国子司业,历礼部侍郎、尚书左丞、黄门侍郎,拜户部尚书,封清河郡公。官终工部尚书。开元十一年(723)卒,赠荆州大都督。事迹见《千唐志斋藏志·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守工部尚书赠荆州大都督清河郡开国公上柱国崔公(泰之)墓志铭并序》、《旧唐书·崔知温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全唐诗》存诗4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44 【介绍】: 唐华州郑县人,字敬之。郭子仪父。始自涪州录事参军转瓜州司仓、雍北府右果毅,加游击将军、申王府典军、金吾府折冲、原州别驾、左威卫左郎将,兼监牧南使,历渭、吉、绥、寿四州刺史。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31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为黄门侍郎。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为李林甫所挤,罢相。卒谥文贞。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7—730 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迁家洛阳(今属河南)。武后永昌中,中贤良方正科第一,授太子校书郎。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累迁凤阁舍人。因持正不愿谄事张易之兄弟构陷魏元忠,忤武后旨,流配钦州。中宗复位,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宰相,监修国史。玄宗即位,因决策诛太平公主有功,封燕国公,世称张燕公,任中书令。后因与姚崇不和,出为相州、岳州刺史。开元九年(721),又召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俄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丞相。卒,谥文贞。生平详见张九龄《燕国公张公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祖言有《张说年谱》。说前后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凡30年,文辞俊丽,用思精密,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尤长于碑文墓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合称“燕许大手笔”。说诗朴实遒劲,贬岳州后,“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新唐书》本传)。原集30卷已佚,明人刻印《张燕公集》25卷。《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4,题1则。
唐诗汇评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洛阳。天授元年(690)应制科举,授太子校书,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擢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为张易之所构,流钦州。中宗即位,召为兵部员外郎,历工、兵二部侍郎。睿宗景云二年,同平章事,监修国史。玄宗印位,以定策诛大平公主功拜中书令,封燕国公。与姚崇不协,出守相、岳二州。开元九年复入相,官至右丞相兼中书令。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朝廷大手笔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有《张说之文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五卷。
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
说字道济。又字说之。其先范阳人。徙家河南之洛阳。弱冠应诏举。对策乙第。授太子校书。中宗朝历工部兵部侍郎。加宏文馆学士。睿宗景云二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尚书左丞。罢知政事。徵拜中书令。出为相州刺史。开元九年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为朔方军节度大使。十三年授集贤院学士知院事。将东封。授右丞相兼中书令。致仕。在家修史。十七年复拜尚书左丞相。加开府仪同三司。十八年卒。年六十四。追赠太师。谥曰文贞。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说)为文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诗法特妙。晚谪岳阳,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之助。
《唐诗品》
燕公精藻逼人,敷华当世,文堪作拣,调亦含宫,于绮丽鲜错之中,有神悰独运之美。故时体稍变,适其旨趣。自岳州而后,声鬯益隆,华要并存,清辉四远。时称燕、许手笔,何惭何惑!惟古风凋委,差谢前流,综理遗篇,仅有《杂兴》一首,可窥曹谢,圭璋未合,良有馀恨。
诗薮
二张(按指说与九龄)五言律,大概相似于沈、宋、陈、杜,景物藻绘中,稍加以情致,剂以清空。学者间参,则无冗杂之嫌,有隽永之味。然气象便觉少隘,骨体便觉稍卑。品望之雌,职此故耶?
诗薮
燕国如《岳州燕别》、《深度驿》、《还端州》,始兴如《初秋忆弟》、《旅宿淮阳》、《豫章南还》等作,皆冲远有味,而格调严整,未离沈、宋诸公,至浩然乃纵横自得。
唐音癸签
张燕公说诗率意多拙,但生态不痴。律体变沈、宋典整前则,开高、岑清矫后规。
《诗源辨体》
张说五言律,才藻虽不及沈、宋,而声气犹有可取。至如“西楚茱萸节”一篇,则宛似少陵。排律尚多有失粘者。七言律气格苍莽,不足为法。
《载酒园诗话又编》
燕公大雅之才,虽轩昂不受羁绁,终带声希味澹之致。唯“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未免与利齿儿竞慧,特其气浑,固不类中晚。
《唐诗观澜集》
燕公五排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时于坚壁中作浑脱舞。后人竭力效之,终不可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元晖,而词取排丽,深容苍态,自谢古人。惟古音璆然,有六朝遗则。名并燕、许,不独出廷硕一头。迁谪后词益以凄惋,人谓得江山之助,良不虚言。
《诗学渊源》
诗以七言为胜。初尚宫体,谪岳州后,颇为比兴,感物写怀,已入盛唐,苏顾不及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洪州南昌人。年十七,第进士。武则天时,官监察、殿中御史。历考功、司勋、吏部员外郎,迁主客、吏部郎中。玄宗开元七年,自谏议大夫出为湖州刺史。后迁邠王府长史。能诗。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南昌(今属江西)人。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自谏议大夫授湖州刺史,后改邠王府长史。又曾任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司勋、考功、吏部员外郎,主客、吏部郎中。事迹见《元和姓纂》卷二、《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三等。《全唐诗》存诗1首。
袁从之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一
从之。景龙中官左台侍御史。
崔孝昌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9—711 【介绍】: 唐清河东武城人,字庆之。崔知温子。年十三,以门子补修文生。明经上第,授洛州参军,累转太子舍人,出为郑州司马。武周末,为华州长史。中宗神龙初,坐兄累贬衢州长史。睿宗景云二年,拜太子右赞善大夫,寻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73—约742 【介绍】: 唐华州华阴人,名浚,以字行。少好学,举进士。中宗神龙元年进士,制举擢第,授宜兴尉。姚崇执政,引为右拾遗,屡有疏谏。玄宗开元中,为考功员外郎,累进给事中,典贡举,选人颇平允。迁给事中,忤宰相李元纮,出为登州刺史,寻迁濮、汴。二十年,擢为刑部侍郎,深见恩遇,改为太府卿。张九龄入相,为尚书左丞,知吏部选。为李林甫排挤,出为洺州刺史,后移绛郡太守。天宝元年,诏归东都养疾。遂郁郁而卒。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挺之名浚。以字行。华州华阴人。举进士。并擢制科。开元中累官至尚书左丞。出为洛州刺史。徙绛州。元宗欲大用。为李林甫所挤。言其老病。乃授员外詹事。令诣东京就医。郁郁成疾。自为墓志。与浮屠惠义善。卒葬其塔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湖州武康人。历迁鸾台典仪、监察御史。中宗时,武三思烝僭不轨,王同皎等谋杀之,事泄,诏绍之按治,遂诬以谋反,皆论族。擢左台侍御史。尝奉使江左,过汴州,廷辱录事参军魏传弓。后绍之坐赃,传弓按之,当死,以韦后妹救请,减死,贬琼山尉。玄宗开元中,为括州长史同正,不得与州事,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1—743 【介绍】: 唐绛州稷山人,字焕之。裴子馀弟。擢童子举。累迁国子主簿。玄宗开元初为长安令,长安旧有配户和市之法,耀卿预给其值,遂革奸僦之弊。历迁济、宣、冀州刺史,皆有惠政。玄宗开元二十年,授京兆尹。请广漕运以实关辅,并陈置仓纳租、水陆易道转运诸便宜,帝然其计。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转运使。分段运粮,比三年,积粟七百万石,省运赀三十万缗。进侍中。二十四年,以尚书左丞相罢,封赵城侯。天宝初,累授右仆射。卒谥文献。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1—743 字涣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八岁神童擢第。弱冠授秘书省正字,俄补相王府典签。睿宗立,转国子主簿,检校詹事府丞。历河南府士曹参军、考功员外郎,进右司郎中,转兵部郎中。玄宗开元中,任长安县令,出为济州刺史,转宣州、冀州刺史,入为户部侍郎,迁京兆尹。二十一年(733)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转运使。次年迁侍中。二十四年,改尚书右丞,罢知政事,封赵城侯。天宝元年(742),进尚书左仆射,转右仆射。卒,谥文献。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孙逖《唐济州刺史裴公德政碑》,王维《裴仆射济州遗爱碑》,许孟容《唐故侍中尚书右仆射赠司空文献公裴公神道碑铭并序》。耀卿能诗文,《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七
耀卿字焕之。宁州刺史守真子。擢童子举。睿宗朝授国子主簿。开元二十一年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转运使。迁侍中。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罢知政事。累封赵城侯。天宝元年进尚书左仆射。俄改右。薨年六十三。赠太子太傅。谥曰文献。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一
延之开元十年官职方员外郎筠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 【介绍】: 唐宗室。恒山王李承乾孙。始名昌。开元中累迁通州刺史,以强干见称。擢拜御史大夫,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天宝初为左相。五载,为李林甫所构陷,贬宜春太守,终仰药而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7 原名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中宗神龙初(705),擢左卫郎将。宗开元中,累官通州刺史、秦州都督、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长史。天宝元年(742),为左相,李林甫构陷之,罢知政事,任太子少保,寻贬宜春太守。六年,李林甫杀李邕、裴敦复,朝野震惊,适之亦忧惧而自尽。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适之性疏放嗜饮,工诗。杜甫《饮中八仙歌》曾咏及。《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
唐诗汇评
李适之(?-746),名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恒山王承乾之孙。神龙初,起家拜左卫郎将。开元中,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二十七年,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知节度事。天宝元年,自刑部尚书代牛仙客为左相,与右相李林甫不叶。五载,罢相,守太子少保,坐与韦坚善,眨宜春太守。御史罗希奭奉使杀韦坚等于贬所,经宜春,适之惧,服药自杀。适之嗜酒,与李白、贺知章等合称“饮中八仙”。《全唐诗》存诗二首。
全唐文·卷三百四
适之初名昌。恒山悯王承乾孙。神龙初起家左卫郎将。开元中拜刑部尚书。天宝元年为左相。累封清和县公。罢政事。守太子少保。坐与韦坚相善。贬宜春太守。会御史罗希奭阴被诏杀坚等于贬所。过宜春。适之惧。仰药死。
卜隐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玄宗开元年间处士。有《拟文选》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