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08,分514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有生之年
有事之秋
羽旄之美
逾淮之橘
渔翁之利
侑酒之欢
宥坐之器
于是之
渔父之图
渔人之利
谀墓之金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鱼菽之祭
鱼菽之奠
鱼米之地
《國語辭典》:有生之年  拼音:yǒu shēng zhī nián
馀生,存活的岁月。《镜花缘》第六八回:「此后有生之年,莫非主上所赐,惟求格外垂怜!」
分類:活着岁月
《漢語大詞典》:有事之秋
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北史·王罴王轨等传论:“ 王思政 驱驰有事之秋,慷慨功名之际。”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莫讲把 何玉凤 支使得眼花繚乱,连 张金凤 在 淮安 过门时,正值那有事之秋,也不似者番热闹。”
《漢語大詞典》:羽旄之美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这里指君王的仪仗。美,形容词用作名词。例如:百姓闻王车马之声,见羽旄之美。——《孟子·梁惠王下
《漢語大詞典》:逾淮之橘
晏子春秋·杂下十:“ 晏子 避席对曰:‘ 婴 闻之,橘生 淮 南则为橘,生于 淮 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后以“逾淮之橘”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 叶圣陶 《穷愁》:“无如工厂之制,昌于西土,殆如逾 淮 之橘,迁地弗良。丝厂旋歇业, 阿松 遂失所依恃。”
分類:易地变质
《國語辭典》:渔翁之利(漁翁之利)  拼音:yú wēng zhī lì
从他人冲突矛盾中取得的利益。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老残游记》第一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國語辭典》:渔人得利(漁人得利)  拼音:yú rén dé lì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李都管本欲唆孙寡妇、裴九老两家与刘秉义讲嘴,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高级汉语词典》:侑酒之欢
陪侍进酒的欢乐
《漢語大詞典》:宥坐之器
即攲器。古时国君置于座右,以为不要过或不及之劝戒。荀子·宥坐:“ 孔子 观於 鲁桓公 之庙,有欹器焉。 孔子 问於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孔子 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杨倞 注:“宥与右同,言人君可置於坐右以为戒也。説苑作‘右坐’。或曰:‘宥与侑同,劝也。’”参阅《孔子家语·三恕》
《漢語大詞典》:于是之
(1927- )演员。原籍天津,生于北京。曾就读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任祖国剧团、北平艺术馆演员。建国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院长。主演话剧《龙须沟》《茶馆》《关汉卿》和电影《青春之歌》等。
《高级汉语词典》:渔父之图
比喻行动之中别有所图
《國語辭典》:渔人之利(漁人之利)  拼音:yú rén zhī lì
从他人冲突矛盾中取得的利益。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隋唐演义》第五二回:「王世充残忍褊隘之人,刻刻在那里觊觎非望,以收渔人之利。」
《國語辭典》:渔人得利(漁人得利)  拼音:yú rén dé lì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李都管本欲唆孙寡妇、裴九老两家与刘秉义讲嘴,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高级汉语词典》:谀墓之金
为人作墓志所得的报酬
《國語辭典》: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拼音: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有缺失就加以改正,没有就勉励自己小心不要犯错。《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句下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漢語大詞典》:鱼菽之祭(魚菽之祭)
以鱼、豆为祭品的祭事。鱼、豆是常用食品,表明祭品的菲薄。《公羊传·哀公六年》:“ 陈乞 曰:‘ 常 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 何休 注:“ 齐 俗,妇人首祭事。言鱼豆者,示薄陋无所有。”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 清 龚自珍 《农宗》:“宅不什一,则不足以容鱼菽之祭,不足以容舂揄。”亦作“ 鱼菽之奠 ”。 明 杨慎 《祭毛以正文》:“同乡友生 杨慎 谨以薄陋鱼菽之奠,致祭于亡友乡进士 毛君 以正 之灵。”
分類:祭品食品
《漢語大詞典》:鱼菽之奠(魚菽之奠)
见“ 鱼菽之祭 ”。
《漢語大詞典》:鱼菽之祭(魚菽之祭)
以鱼、豆为祭品的祭事。鱼、豆是常用食品,表明祭品的菲薄。《公羊传·哀公六年》:“ 陈乞 曰:‘ 常 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 何休 注:“ 齐 俗,妇人首祭事。言鱼豆者,示薄陋无所有。”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 清 龚自珍 《农宗》:“宅不什一,则不足以容鱼菽之祭,不足以容舂揄。”亦作“ 鱼菽之奠 ”。 明 杨慎 《祭毛以正文》:“同乡友生 杨慎 谨以薄陋鱼菽之奠,致祭于亡友乡进士 毛君 以正 之灵。”
分類:祭品食品
《漢語大詞典》:鱼米之地(魚米之地)
见“ 鱼米之乡 ”。
《國語辭典》:鱼米之乡(魚米之鄉)  拼音:yú mǐ zhī xiāng
近水而盛产鱼、米的地带。泛指物产富庶之地。《旧唐书。卷九三。王晙传》:「望至秋冬之际,令朔方军盛陈兵马,告其祸福,啖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水浒传》第三八回:「兄长,你不见满江都是渔船,此间正是鱼米之乡,如何没有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