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05,分514页显示  上一页  141  142  143  144  145  147  148  149  15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不费之惠
不逞之徒
不测之罪
不测之渊
不宾之士
不才之事
不测之忧
伯鸾之灶
伯仲之间
伯道之忧
不祧之宗
不祧之祖
不速之客
不祥之兆
不舞之鹤
《漢語大詞典》:不费之惠(不費之惠)
白白得到的好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那时是白得来的东西,左右是不费之惠,料然决不怠慢了我们。”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一条毛巾或两刀稿纸什么的,难道他自己不会去买,而必定托我去?这里就有文章!可是,咱们也会做文章!一条毛巾或两刀稿纸,咱们还能没地方去‘拿’?拿来送给他,这就叫不费之惠!我要连这个小过门都不会,还当什么庶务?”
分類:白白好处
《國語辭典》:不逞之徒  拼音:bù chěng zhī tú
心怀不满而闹事的人。《后汉书。卷六四。史弼传》:「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也作「不逞之人」。
分類:犯法为非
《漢語大詞典》:不测之罪(不測之罪)
指大罪,死罪。 战国 乐毅 《报燕惠王书》:“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今 少卿 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僕又薄从上 雍 ,恐卒然不可为讳,是僕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好逑传》第十三回:“莫非朝议以我前罪尚轻,又加以不测之罪么?”
分類:死罪
《國語辭典》:不测之渊(不測之淵)  拼音:bù cè zhī yuān
深暗得无法测量的深渊。比喻危险的地方。《战国策。魏策三》:「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且犹知哀其将绝也。」
分類:深渊危险
《漢語大詞典》:不宾之士(不賓之士)
不愿出仕的隐士。《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詔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 伯夷 、 叔齐 不食 周 粟, 太原 周党 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
《高级汉语词典》:不才之事
不好的事情
《漢語大詞典》:不测之忧(不測之憂)
意外的祸患。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于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而 田公 之言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郎君若自恃其勇,好杀不已,将来必犯天道之忌,难免不测之忧矣。”
分類:意外祸患
《漢語大詞典》:伯鸾之灶(伯鸞之竈)
汉 梁鸿 字 伯鸾 。少孤,诣太学受业。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邻舍先炊已,呼 伯鸾 趁热釜炊, 伯鸾 曰:“童子 鸿 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之。见东观汉记·梁鸿传。后以“伯鸾之灶”比喻沾他人的光或依附他人。 清 全祖望 《亭林先生神道表》:“ 徐尚书 乾学 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别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或叩之,答曰:‘昔岁孤生,飘摇风雨;今兹亲串,崛起云霄。思归 尼父 之辕,恐近 伯鸞 之灶。且天仍梦梦,世尚滔滔,犹吾大夫,未见君子,徘徊 渭川 ,以毕餘年足矣。’”
《國語辭典》:伯仲之间(伯仲之間)  拼音:bó zhòng zhī jiān
才能相当,不相上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國語辭典》:伯道之忧(伯道之憂)  拼音:bó dào zhī yōu
比喻人没有子嗣。参见「伯道无儿」条。
《國語辭典》:伯道无儿(伯道無兒)  拼音:bó dào wú ér
伯道,晋朝邓攸的字。邓攸为河东太守时,因避石勒兵乱,带著自己的儿子及侄子逃难。途中数次遇到贼兵,邓攸因不能两全,乃丢弃儿子保全侄儿,以致没有后嗣。见《晋书。卷九○。良吏传。邓攸传》。后以伯道无儿比喻人没有子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太傅重邓仆射,常言『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也作「伯道之忧」。
《漢語大詞典》:不祧之宗
见“ 不祧之祖 ”。
《漢語大詞典》:不祧之祖
不迁入祧庙的祖先,一般指创业之祖。常用以比喻创立某种事业永远受到尊崇的人。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至於 空同 ,唯以高声大气为 少陵 ; 于鳞 ,唯以皮毛鲜润为盛 唐 ,其义本欲振起‘中’‘晚’,而不知全无自己,以病为药也。然在今日,遂为不祧之祖,何也?”亦作“ 不祧之宗 ”。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曾文正公 略师 班氏 ,其文规恢閎阔,遂崒然直躋两 汉 ,况进於此者邪?故今断以 马 、 班 、 韩 、 欧 为百世不祧之宗云。”参见“ 不祧 ”。
《漢語大詞典》:不祧之祖
不迁入祧庙的祖先,一般指创业之祖。常用以比喻创立某种事业永远受到尊崇的人。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至於 空同 ,唯以高声大气为 少陵 ; 于鳞 ,唯以皮毛鲜润为盛 唐 ,其义本欲振起‘中’‘晚’,而不知全无自己,以病为药也。然在今日,遂为不祧之祖,何也?”亦作“ 不祧之宗 ”。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曾文正公 略师 班氏 ,其文规恢閎阔,遂崒然直躋两 汉 ,况进於此者邪?故今断以 马 、 班 、 韩 、 欧 为百世不祧之宗云。”参见“ 不祧 ”。
《國語辭典》:不祧  拼音:bù tiāo
一种古代庙制。古时要把世次过远的祖先神主,陆续迁于太祖庙合祭,称为「祧」,只有创业的始祖是永不迁移的,称为「不祧」。后比喻永久不废之意。《宋史。卷一○六。礼志九》:「今太祖受命开基,太宗缵承大宝,则百世不祧之庙矣。」
《國語辭典》:不速之客  拼音:bù sù zhī kè
没邀请就自己来的客人。《易经。需卦》:「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唐。孔颖达。正义:「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聊斋志异。卷一。青凤》:「生突入,笑呼曰:『有不速之客一人来。』群惊奔匿。」也作「不肃之客」。
《國語辭典》:不祥之兆  拼音:bù xiáng zhī zhào
不吉祥的徵兆。《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狐升御座,不祥之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若供了壮缪,一面才开张,一面便供出那关门的『关』字来,这不是不祥之兆么?」
《國語辭典》:不舞之鹤(不舞之鶴)  拼音:bù wǔ zhī hè
羊叔子向客人誇耀自己所养的鹤善舞,但是鹤在客人面前却羽毛松散,不肯起舞。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用以比喻人无能而出丑。《聊斋志异。卷九。折狱》:「过蒙器许,而驽钝不才,竟以不舞之鹤为羊公辱。」
分類:名不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