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05,分514页显示  上一页  130  131  132  133  134  136  137  138  13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非义之财
肺腑之言
分而治之
诽谤之木
放之四海而皆准
飞耳之听
丰屋之过
丰屋之祸
丰屋之戒
风尘之会
风尘之惊
风尘之警
风尘之声
风尘之言
风雷之变
《高级汉语词典》:非义之财
不应得的财物
《國語辭典》:肺腑之言  拼音:fèi fǔ zhī yán
发自内心的真话。《三国演义》第八回:「允曰:『汝无所私,何夜深于此长叹?』蝉曰:『容妾伸肺腑之言。』」
分類:内心
《漢語大詞典》:分而治之
(1).分别治理。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2).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宋庆龄 《人民团结起来是不可战胜的》:“维护国与国之间友爱关系,互利与和平事业,反对民族奴役,反对分而治之的策略。”
《國語辭典》:诽谤之木(誹謗之木)  拼音:fěi bàng zhī mù
相传尧时立木牌于桥边,供人书写谏言。后世因于宫外立木,任人书写政治得失,称为「诽谤之木」。《淮南子。主术》:「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國語辭典》:放之四海而皆准(放之四海而皆準)  拼音: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用到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可作为准则。语本《礼记。祭义》:「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分类字锦》:飞耳之听(飞耳之听)
梁武帝求谠言诏百辟无沃心之言四聪阙飞耳之听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丰屋之过(豐屋之過)
见“ 丰屋之戒 ”。
《漢語大詞典》:丰屋之戒(豐屋之戒)
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 高亨 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於天空,故能大其屋也。”后以“丰屋之戒”、“丰屋之祸”、“丰屋之过”谓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 三国 魏 杨阜 《谏营洛阳宫殿观阁疏》:“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起第宅,采椽麤朴,足避风雨。常称丰屋之戒,若不修德,虽有崇臺广厦,犹转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章华构,而丰屋之过成;露臺輟,而玄默之风行。”
分類:高大
《漢語大詞典》:丰屋之祸(豐屋之禍)
见“ 丰屋之戒 ”。
《漢語大詞典》:丰屋之戒(豐屋之戒)
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 高亨 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於天空,故能大其屋也。”后以“丰屋之戒”、“丰屋之祸”、“丰屋之过”谓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 三国 魏 杨阜 《谏营洛阳宫殿观阁疏》:“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起第宅,采椽麤朴,足避风雨。常称丰屋之戒,若不修德,虽有崇臺广厦,犹转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章华构,而丰屋之过成;露臺輟,而玄默之风行。”
分類:高大
《漢語大詞典》:丰屋之戒(豐屋之戒)
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 高亨 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於天空,故能大其屋也。”后以“丰屋之戒”、“丰屋之祸”、“丰屋之过”谓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 三国 魏 杨阜 《谏营洛阳宫殿观阁疏》:“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起第宅,采椽麤朴,足避风雨。常称丰屋之戒,若不修德,虽有崇臺广厦,犹转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章华构,而丰屋之过成;露臺輟,而玄默之风行。”
分類:高大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会
谓战乱之际。 汉 班固 《答宾戏》:“彼皆躡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晋书·慕容垂载记:“且 垂 犹鹰也,飢则附人,饱则高颺,遇风尘之会,必有陵霄之志。”
分類:战乱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惊(風塵之驚)
见“ 风尘之警 ”。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警
谓兵乱之警报和惊忧。《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鋭,当矢石,启前行。”新唐书·马周传:“若人既劳,而用之不息,万一中国水旱,而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窃发,非徒旰食晏寝而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仅一宪臣居城中,称兵使者,而一参戎同事,所部兵止数百人,脱有风尘之警,立见瓦裂。”亦作“ 风尘之惊 ”。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諠嚣,仓黄促战。”
分類:兵乱警报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警
谓兵乱之警报和惊忧。《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鋭,当矢石,启前行。”新唐书·马周传:“若人既劳,而用之不息,万一中国水旱,而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窃发,非徒旰食晏寝而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仅一宪臣居城中,称兵使者,而一参戎同事,所部兵止数百人,脱有风尘之警,立见瓦裂。”亦作“ 风尘之惊 ”。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諠嚣,仓黄促战。”
分類:兵乱警报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声(風塵之聲)
见“ 风尘之言 ”。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言(風塵之言)
指流言蜚语。晋书·刘聪载记:“闻风尘之言,谓大将军、卫将军及左右辅皆谋奉太弟,剋季春构变,殿下宜为之备。”《魏书·王慧龙传》:“ 义隆 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亦作“ 风尘之声 ”。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 梁州 刺史 甄法护 诬臣遣 司马飞龙 扰乱 西蜀 ,诸所譖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分類:流言蜚语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言(風塵之言)
指流言蜚语。晋书·刘聪载记:“闻风尘之言,谓大将军、卫将军及左右辅皆谋奉太弟,剋季春构变,殿下宜为之备。”《魏书·王慧龙传》:“ 义隆 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亦作“ 风尘之声 ”。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 梁州 刺史 甄法护 诬臣遣 司马飞龙 扰乱 西蜀 ,诸所譖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分類:流言蜚语
《漢語大詞典》:风雷之变(風雷之變)
书·金縢载: 周武王 死后, 周公 摄政,镇压了 武王 的弟弟 管叔 、 蔡叔 等的叛乱。 武王 子 成王 因受流言影响,怀疑 周公 的忠诚,于是“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后遂以“风雷之变”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下:“夏四月,京师地震。癸巳,司空 陈褒 以灾异免。於是犹有风雷之变,有司復以追咎三公。” 明 何景明 《应诏陈言治安疏》:“昔 成王 感於风雷之变,乃有刑措之休; 高宗 感於雊雉之异,是臻 嘉靖 之效。”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尚书三“ 周公 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夫是非曲直必无竝行之理,既知 管 蔡 流言,则又何疑乎 周公 ,乃必待风雷之变、发金縢之书而后悔而迎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