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05,分514页显示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123  124  125  12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得意之馀
得意之事
得意之色
得胜之兵
得胜之师
地利之便
得而诛之
倒屣迎之
导引之术
蹈厉之志
倒悬之苦
倒悬之危
帝王之道
颠而倒之
点鬼之谈
《国语辞典》:得意之馀(得意之馀)  拼音:dé yì zhī yú
得意之后、得意之外。如:「他的作品获得首奖,在得意之馀,不忘感谢周围所有亲友的鼓励与支持。」
分类:得意之外
《国语辞典》:得意之事  拼音:dé yì zhī shì
称心如意的事。《文明小史》第八回:「傅知府听了,心想这事又有财发,又有官升,正是天下第一得意之事。」
分类:称心如意
《国语辞典》:得意之色  拼音:dé yì zhī sè
得意的表情。《红楼梦》第六九回:「贾琏将秋桐之事说了,未免脸上有些得意之色,骄矜之容。」
分类:得意表情
《国语辞典》:得胜之兵(得胜之兵)  拼音:dé shèng zhī bīng
获得胜利的军队。《三国演义》第七回:「孙坚将得胜之兵,长驱大进。」《封神演义》第九三回:「然后以得胜之兵,掩诸侯之后,出其不意,彼前后受敌,一战乃成擒耳。正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此诚不出世之功也。」
《国语辞典》:得胜之师(得胜之师)  拼音:dé shèng zhī shī
获得胜利的军队。《三国演义》第二回:「朝廷命朱俊即以得胜之师讨之。俊奉诏,率军前进。」
《国语辞典》:地利之便  拼音:dì lì zhī biàn
地理上的优势。如:「香港因著地利之便而成为东亚的空中交通枢纽。」
分类:地理优势
《国语辞典》:得而诛之(得而诛之)  拼音:dé ér zhū zhī
比喻人恶贯满盈,人人若捉得他皆可杀他。《三国演义》第四回:「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清史稿。卷四○八。列传。李续宜》:「若正彼叛逆之名,人人得而诛之。宽其党羽,使为我用,彼势孤,终成擒耳。」
《国语辞典》:倒屣迎之  拼音:dào xǐ yíng zhī
因急著迎接客人,而将鞋子穿反了。语出《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比喻热情款待宾客。也作「倒履相迎」、「倒屣奔出」、「倒屣相迎」、「倒屣而迎」、「倒屣迎宾」。
《国语辞典》:导引之术(导引之术)  拼音:dǎo yǐn zhī shù
古代道家的养生法。参见「导引胎息」条。
《国语辞典》:蹈厉之志(蹈厉之志)  拼音:dào lì zhī zhì
蹈厉,踏地猛烈,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蹈厉之志比喻奋发前进的志向。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盖其流风之未泯欤。」
《国语辞典》:倒悬之苦(倒悬之苦)  拼音:dào xuán zhī kǔ
比喻处境极为艰困、危险。也作「倒悬之急」。
《国语辞典》:倒悬之危(倒悬之危)  拼音:dào xuán zhī wéi
比喻处境极为艰困、危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有游客张君瑞,奉书令小僧拜投于麾下,欲求将军以解倒悬之危。」也作「倒悬之急」。
《国语辞典》:帝王之道  拼音:dì wáng zhī dào
帝王治国的典范。指仁义之道。《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修易序书制作春秋,以记帝王之道。」《文选。扬雄。剧秦美新》:「二世而亡,何其剧与,帝王之道,兢兢乎不可离已。」
《国语辞典》:颠而倒之(颠而倒之)  拼音:diān ér dǎo zhī
形容潦倒困穷。《通俗常言疏證。人事。颠而倒之》引《金印记剧》:「阿呀阿呀!人穷得颠而倒之。」
分类:潦倒困穷
《国语辞典》:点鬼之谈(点鬼之谈)  拼音:diǎn guǐ zhī tán
写文章喜欢堆砌古人姓名和典故。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第一》:「能精善用,虽寸长尺短,亦可成名。否则才誇金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著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