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91,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义和
义将
义居
衍义
玄义
论义
义丁
义节
义说
存义
多义
义言
诗义
墨义
义味
《漢語大詞典》:义和(義和)
语本左传·襄公九年:“利,义之和也。”后以“义和”指讲义气,彼此和睦。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一折:“生着那义和的兄弟廝寻争,孝顺的儿子学生分。”
《韵府拾遗 漾韵》:义将(义将)
心书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谓之义将
《漢語大詞典》:义居(義居)
旧指孝义之家世代同居。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人事》:“ 姑苏 冯氏 兄弟三人,其季娶妇逾年,輒风其夫分异。夫怒詬曰:‘吾家义居三世矣,汝欲败吾素业耶?’妇乃不復言。”宋史·孝义传·洪文抚:“六世义居,室无异爨。” 明 宋濂 《郑仲涵墓志铭》:“ 仲涵 家义居十世,族属颇众。”
《國語辭典》:衍义(衍義)  拼音:yǎn yì
不合于仁义之道。《左传。定公十年》:「于德为衍义,于人为失礼。」
分類:推演意义
《漢語大詞典》:玄义(玄義)
(1).玄妙精深的义理。南齐书·张融传:“ 融 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白黑谈论,鲜能抗拒。”法苑珠林卷四五:“出玄义而似云屯,决众难而方泉涌。”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他若虽一卉木竹石,视之均函有神閟性灵,玄义之中,不同凡品。”
(2).佛教 天台宗 解释诸经,先于卷首论此经要旨,题为玄义,相当于现代著作的绪论。如《法华经玄义》金光明经玄义等。
《漢語大詞典》:论义(論義)
论说义理。 南朝 梁 萧子显 《御讲〈摩诃般若经〉序》:“又外国诸僧所论义者,不必开所立之义,直是素有心疑,止来求决。”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玄奘:“能论义者数千人,各擅雄辩,咸称克敌。” 明 何良俊 语林·雅量:“ 孔文举 在 青州 ,为 袁谭 所攻,流矢雨集,矛戟内接, 孔 隐几安坐,读书论义自若。”
《漢語大詞典》:义丁(義丁)
旧指抗暴自卫的地方组织的兵丁。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臣居 庐陵 ,往往有寇警,则乡里又起所谓义丁者。” 明 高启 《广陵孙孝子爱日堂》诗:“城中义丁一百万,坐委沟谿不成用。”
《漢語大詞典》:义节(義節)
仪节。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主地,法 夏 而王,其道进阴,尊尊而多义节……主地,法文而王,其道进阴,尊尊而多礼文。”
分類:仪节
《漢語大詞典》:义说(義説)
为古书作注而阐明其义。 三国 魏 何晏 《〈论语集解〉序》:“近故司空 陈羣 、太常 王肃 、博士 周生烈 ,皆为义説。” 邢昺 疏:“谓作注而説其义,故云义説。”
《漢語大詞典》:存义(存義)
保全道义。《易·乾》:“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王弼 注:“夫进物之速者,义不若利;存物之终者,利不及义。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可与存义者,其唯知终者乎。”《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尚书清尚,勅行整身,抗志存义,味览典文,倚其高风,好侔古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古先哲王明於至道,莫不知其终以存义,顺其变以节哀。”
《国语辞典》:多义(多义)  拼音:duō yì
词、词组或句子有一个以上的解释,称为「多义」。
《漢語大詞典》:义言(義言)
文理和词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王 ( 王长史 )叙致作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 支 ( 支道林 )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 王 大惭而退。”
分類:文理词藻
《漢語大詞典》:诗义(詩義)
诗的含义。 唐 韩愈 《赠张籍》诗:“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丳。”
分類:含义
《國語辭典》:墨义(墨義)  拼音:mò yì
唐朝明经科考试,规定考生以笔墨作答,阐述义理,称为「墨义」。《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自唐以来,所谓明经,不过帖书、墨义,观其记诵而已。」
《漢語大詞典》:义味(義味)
文章的意味和情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数逢其极,机入其巧,则义味腾跃而生,辞气丛杂而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盖兴者,因物感触,言在於此而意寄於彼,义味乃可识,非若赋比之直言其事也。” 宋 陆游 《跋詹仲信所藏诗稿》:“予平生作诗至多,有初自以为可,他日取视,义味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