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58,分16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和义
扶义
义公
结义
义乡
义薄
义断
背义
法义
义类
负义
义愤
要义
志义
义足
《漢語大詞典》:和义(和義)
(1).谓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易·乾:“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 孔颖达 疏:“利者义之和者,言天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而和同也。”
(2).犹德义。史记·秦始皇本纪:“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 唐 李虞仲 《授王承休等诸州刺史制》:“咸以事劳,显於中外,或武称和义,环衞有严;或吏能适时,长征攸佐。”
《國語辭典》:扶义(扶義)  拼音:fú yì
仗义。《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
分類:仗义
《韵府拾遗 东韵》:义公(义公)
孟浩然诗义公习禅寂
《國語辭典》:结义(結義)  拼音:jié yì
朋友间因意气相投而相约为兄弟姊妹。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小生在这本庄上,结义了两个朋友,哥哥是王安道,兄弟是杨孝先。」也作「结拜」。
《韵府拾遗 阳韵》:义乡(义乡)
山海经淮水出馀山馀山在朝阳东义乡西
《分类字锦》:义薄(义薄)
吕温 送段秀才诗 寸义薄联组,片诚敌兼金。
分类:组绶
《漢語大詞典》:义断(義斷)
秉公断事。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义断行於乡党,岂不堪於事任乎!”
分類:秉公断事
《国语辞典》:背义(背义)  拼音:bèi yì
辜负别人给予的恩义。《三国演义》第七回:「背义之徒,何敢卖我!」
《漢語大詞典》:法义(法義)
法度义理。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义。”《韩诗外传》卷四:“封 黄帝 之子十九人,非法义也。” 宋 叶适 《黄观复墓志铭》:“应事必於法义,虽足以通於变故仓猝,不用也。”
分類:法度义理
《國語辭典》:义类(義類)  拼音:yì lèi
1.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作为原则、标准的分类。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
2.依事义所分的类别。晋。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其微显阐幽,裁成义类者,皆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
《國語辭典》:负义(負義)  拼音:fù yì
违背道义。如:「忘恩负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若便恝然无关,视老夫为何等负义之徒?」
《國語辭典》:义愤(義憤)  拼音:yì fèn
出于正义的愤怒。《红楼梦》第六○回:「四人终是小孩子心性,只顾他们情分上义愤,便不顾别的。」
《國語辭典》:要义(要義)  拼音:yào yì
重要的旨趣。如宋魏了翁有《周易要义》十卷。
《漢語大詞典》:志义(志義)
(1).犹志节。礼记·乐记:“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使此儿五十不死,其志义何如哉!” 明 方孝孺 《云敞赞》:“然其事师,不以死生变节,诚志义之士也哉。”
(2).意义。荀子·正名:“彼正其名,当其辞,以务白其志义者也。”
分類:意义志节
《國語辭典》:义足(義足)  拼音:yì zú
用橡皮或木头等制作的假脚,用来代替残缺的脚。
分類: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