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2,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枚举
举烽
对举
四举
飞举
举奏
觅举
唐举
申举
举箸
包举
进士举
举错
谬举
举将
《國語辭典》:枚举(枚舉)  拼音:méi jǔ
一一列举。如:「随著科技进步,全世界每日新发明的产品,真是不胜枚举。」金。元好问〈故物谱〉:「住在乡里,常侍诸父及两兄燕谈,每及家所有书,则必枚举而问之。」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九。阑驾上书》:「歌曰:『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如此怨谣,未能枚举,皆万姓不平之气,郁结于怀,而发诸声者然也。」
《國語辭典》:举烽(舉烽)  拼音:jǔ fēng
举起烽火。古代的一种军事示警信号设备。遇有敌兵入侵时,便在烽火台上燃烧薪草,通知警戒和救援。《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
《漢語大詞典》:举燧(舉燧)
(1).燃起火把。文选·张衡〈西京赋〉:“升觴举燧,既釂鸣鐘。” 薛综 注:“燧,火也。谓行酒举烽火以告众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割鲜野食,举燧命爵。”按,文选·班固〈西都赋〉作“举烽”。
(2).燃起告警烽烟。宋史·种世衡传:“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
《漢語大詞典》:对举(對舉)
犹对偶;相对举出。 清 汪师韩 《诗学纂闻·对举字》:“轩輊、依违、然疑、淹速,以对举见意。”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四》“于越”:“春秋之‘於越’,即是‘越’而以‘於’为发声,视此文之‘于越’与‘戎翟’对举者不同。”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辞笔或诗笔对举, 唐 世犹然,逮及 宋 元 ,此义遂晦。”
分類:对偶对举
《骈字类编》:四举(四举)
金史选举志泰和二年司空襄言恩榜本以优老于场屋者四举受恩则太优限以年则碍异材可五举则受恩华又宋书乐志萧芳四举 火周传
《漢語大詞典》:飞举(飛舉)
(1).谓乘风高举。 宋 张元干 《贺新郎》词:“风浩荡,欲飞举。” 赵朴初 《科伦坡海滨》词:“看不厌夜月朝阳万境开,疑飞举仙风天外。”
(2).指升天成仙。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叛贼·发冢:“我鍊形已满,飞举在邇。”
(3).越级举荐。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锺馗图:“不数日,为乡人官於外郡者飞举……到京授 四川 学官。”
《漢語大詞典》:举奏(舉奏)
上奏章检举。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 哀帝 崩, 王莽 秉政,使有司举奏 丁 傅 罪恶。” 汉 王充 论衡·超奇:“ 周长生 者,文士之雄也,在州为刺史 任安 举奏,在郡为太守 孟观 上书。”后汉书·袁安传:“ 安 与 任隗 举奏诸二千石,又它所连及贬秩免官者四十餘人。”
《漢語大詞典》:觅举(覓舉)
亦作“覔举”。 谓古代士子请托以求举用。新唐书·薛登传:“方今举士,尤乖其本。明詔方下,固已驱驰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陈篇希恩,奏记誓报。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觅者,自求也,非彼知之义。” 宋 陆游 《夜雨》诗:“壮心未减从戎日,苦学犹如觅举初。” 明 高启 《临顿里》诗:“养生应有道,觅举絶无书。”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汤 左 二公当骑驴覔举,手无寸柄之时,驛路偶经,即留意人才如此,儒臣识量,名相襟期,肇於此矣。”
《漢語大詞典》:唐举(唐舉)
战国 梁 人。以善相术著名。举也写作“莒”。荀子·非相:“今之世, 梁 有 唐举 ,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后多以指善相术者。 唐 钱起 《同邬戴关中旅寓》诗:“吞悲问 唐举 ,何路出屯蒙。”《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袁公 相术真奇絶, 唐举 许负 无差别。”参阅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漢語大詞典》:申举(申舉)
推荐。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主簿厅记》:“有力田,有孝悌,有义夫,有节妇,在乎助令长申举之,礼厚之,旌别之,则百里之人知劝而易其俗矣。”
分類:推荐
《国语辞典》:举箸(举箸)  拼音:jǔ zhù
拿起筷子。《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杜慎卿极大的酒量,不甚吃菜,当下举箸让众人吃菜,他只拣了几片笋和几个樱桃下酒。」
分类:筷子
《國語辭典》:包举(包舉)  拼音:bāo jǔ
总括、包罗一切。《文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漢語大詞典》:进士举(進士舉,進士擧)
亦作“ 进士擧 ”。进士科考试。太平广记卷一五七引 唐 卢肇 《逸史·李君》:“ 江陵 副使 李君 尝自 洛 赴进士擧,至 华阴 ,见白衣人在店, 李君 与语。” 前蜀 冯鉴 《续事始》:“ 隋 大业 初,始举进士举。”太平广记卷一五五引《野史·郭八郎》:“ 河中 少尹 郑復礼 始应进士擧,十上不第,困厄且甚。”
《漢語大詞典》:举错(舉錯)
见“ 举措 ”。
《國語辭典》:举措(舉措)  拼音:jǔ cuò
1.言行举动。《汉书。卷八。宣帝纪》:「君臣同心,举措曲直,各得其所,是以上下和洽,海内康平。」《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传》:「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
2.措施。《荀子。荣辱》:「政令法,举措时,听断公。」汉。王充《论衡。逢遇》:「武王诛残,太公讨暴,同浊皆粗,举措均齐,此其所以为遇者也。」
《漢語大詞典》:谬举(謬舉)
(1).妄事举用;妄加举荐。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然后明察否臧,精考真伪,得人者行进贤之赏,谬举者坐不当之辜。”
(2).错误的举措。 明 海瑞 《兴革条例·礼属》:“新进生员,旧例本生办酒桌席面奉县官学官,此谬举也。”明史·黄巩传:“雪已往之谬举,收既失之人心。”
《漢語大詞典》:举将(舉將)
犹举主。后汉书·郑弘传:“ 弘 少为乡嗇夫,太守 第五伦 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元和 元年,代 邓彪 为太尉。时举将 第五伦 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 弘 曲躬而自卑。”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 吴郡 太守 朱治 , 权 ( 孙权 )举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