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进任(進任)
举荐任用。汉书·吴王刘濞传:“﹝ 鼂错 ﹞絶先帝功臣,进任姦人,誑辞天下,欲危社稷。”
分類:举荐荐任
《漢語大詞典》:称举(稱舉)
(1).称誉举荐。史记·秦始皇本纪:“今 高 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论以同体,然后乃悦,於是乎有亲爱之情,称举之誉。”
(2).称说列举。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上介尚书左僕射 陆公 长源 ……闻其所为,每称举以戒其子。” 元 戴表元 《〈齐东野语〉序》:“他所称举,旁闻曲证,如归 泰山 之颠而记封邱之壝,过 矍相 之圃而数射夫之序。”
《漢語大詞典》:任举(任舉)
委任举荐,引荐保举。礼记·儒行:“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孔颖达 疏:“其任举有如此者,谓朋友更相委任举荐有如此在上诸事。”管子·任法:“法古之法也,世无请謁任举之人。” 尹知章 注:“任,保也。以法取人,则无请謁之保举。”史记·穰侯列传:“ 白起 者, 穰侯 之所任举也,相善。”南史·王僧绰传:“﹝ 僧绰 ﹞累迁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究识流品,任举咸尽其分。”
《漢語大詞典》:掌选(掌選)
主持选拔举荐。晋书·山涛传:“ 太康 初,迁右僕射,加光禄大夫,侍中、掌选如故。” 宋 苏轼 《宇文昌龄吏部郎祝庶刑部郎制》:“敕 昌龄 等,古之君子,以人物掌选,而士不滥进。”
《漢語大詞典》:旌举(旌舉)
表彰举荐。《宋书·前废帝纪》:“其有孝性忠节,幽居遯栖,信诚义行,廉正表俗,文敏博识,干事治民,务加旌举,随才引擢。” 明 徐渭 《为请复新建伯封爵疏》:“凡忠臣义士、孝子顺孙、烈女节妇,臣悉咨访,以备旌举。”
分類:表彰举荐
《漢語大詞典》:达吏(達吏)
向上举荐官吏。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统詔王驭万民,一曰亲亲,二曰敬故,三曰进贤,四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贵,七曰达吏,八曰礼宾。” 郑玄 注:“达吏,察举勤劳之小吏也。”
《漢語大詞典》:九举(九舉)
(1).谓九次举牲。 周 天子宴请上公之礼。周礼·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礼……饗礼九献,食礼九举。” 郑玄 注:“九举,举牲体九饭也。” 贾公彦 疏:“食礼之时,九举牲体而食毕。”
(2).指 齐桓公 九合诸侯。管子·幼官:“九举而帝事成形。” 尹知章 注:“説九合诸侯之所致。”
(3).多次举荐。 汉 蔡邕 《彭城姜伯淮碑》:“凡十辟么府,九举贤良方正。”
《漢語大詞典》:兴氓(興甿)
举荐民间的贤者和能者。周礼·地官·遂大夫:“三岁,大比,则帅其吏而兴甿。” 郑玄 注:“兴甿,举民贤者能者。”
《漢語大詞典》:显举(顯舉)
公开举荐。《后汉书·刘瑜传》:“故太尉 杨秉 知臣窃闚典籍,猥见显举,诚冀臣愚直,有补万一。”
分類:公开举荐
《漢語大詞典》:荐主(薦主)
(1).荐引人;介绍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人但见 天锡 言事而迁他官,则曰此劾内侍之过也。 吴燧 以改除致缴,则曰此 天锡 之荐主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有这样好説话的荐主,真是了不得!但是局卡衙门的事,我不想干了。”
(2).特指科举时代为士子向主考举荐的显贵。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盖房考座师,日后升沉不可问,而荐主西臺烜赫,且可藉以为援,势使然也。”
(3).指房考官。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 邵西樵 ﹞《过随园》云:‘白首再投前荐主,絳帷寧拒老门生?’”
《漢語大詞典》:贡选(貢選)
州郡向中央举荐选拔的人材。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乃惟慎贡选,明必黜陟,官得其人,人任其职。” 南朝 梁 何逊 《与建安王谢秀才笺》:“将以允应贡选,待问 金门 。”明史·选举志一:“八年从祭酒 倪元璐 言,以贡选为正流,援纳为闰流。”
《漢語大詞典》:呈见(呈見)
(1).谓举荐而使谒见。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白上呈见,果如其言。”
(2).呈现。朱子语类卷七四:“乾只略成一箇形象,坤便都呈见出许多法来。”
《漢語大詞典》:选望(選望)
指被举荐者的门望。宋书·孔觊传:“初, 晋 世散骑常侍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
分類:举荐门望
《漢語大詞典》:荐师(薦師)
科举时代士子称向主考官举荐自己的达官显贵。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数十年来,特重荐师,待以异礼,几出乡会座师之上。盖房考座师,日后升沉不可问,而荐主西臺烜赫,且可藉以为援,势使然也。”
《漢語大詞典》:选扬(選揚)
选拔举荐。 宋 秦观 《代谢中书舍人启》:“自非词章妙絶,吏术精通,何以特被选扬,预从班於仗内,遂叨任使,专制於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