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管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39,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司仓
司辰
司方
行典
缉捕
主领
司库
进马
分总
候官
复陶
典吏
吏部郎
上房
尸饔
《國語辭典》:司仓(司倉)  拼音:sī cāng
职官名。主管仓库。唐制,在府称仓曹参军,在州称司仓参军,在县称司仓。
《漢語大詞典》:司辰
(1).主管时令。 汉 祢衡 《鹦鹉赋》:“若迺 少昊 司辰, 蓐收 整轡,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唐 陈子昂 《饯陈少府从军序》:“尔其苍龙解角,朱鸟司辰,溽景薰天,炎光析地。”
(2).官名。 唐 代司天台之属官。掌知漏刻。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司方
(1).指南车。 汉 徐岳 《数术记遗》:“数不识三,妄谈知十,犹川人事迷其指归,乃恨司方之手爽。” 甄鸾 注:“司方者,指南车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圆丘歌·皇夏》:“式道移候,司方迴指。”
(2).指示方向。文选·左思〈吴都赋〉:“俞骑聘路,指南司方。” 吕向 注:“指南,车名。上有木人,常指其南方,故曰司方。”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初, 宋武 平 关中 ,得 姚兴 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巧,每行,使人於内转之。 昇明 中, 太祖 辅政,使 冲之 追修古法。 冲之 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马钧 以来未有也。”
(3).主管南方。 三国 魏 曹植 《大暑赋》:“ 炎帝 掌节, 祝融 司方。” 赵幼文 校注:“司,主也;方,谓南方。”
《漢語大詞典》:行典
主管行装的人。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御史知其诬罔,与告事者行数驛,佯失告状,惊惧鞭挞行典。”
《國語辭典》:缉捕(緝捕)  拼音:qì bǔ
1.查缉搜捕。《水浒传》第一七回:「差下本管眼明手快的公人,去黄泥冈上往来缉捕。」
2.捉拿盗贼的官役。《水浒传》第一七回:「府尹看罢大惊,随即便唤缉捕人等。」
《漢語大詞典》:主领(主領)
(1).主管领导。《汉书·礼乐志二》:“僕射二人主领诸乐人。” 唐 白居易 《和钱华州题少华清光绝句》:“高情雅韵三峯寺,主领清光管白云。”
(2).带头的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下卷:“有蕃长为主领,市舶使籍其名物,纳舶脚,禁珍异。”
《漢語大詞典》:司库(司庫)
(1).官名。《周官·夏官》有司甲, 魏 以后有库部。 唐 初亦设库部,后曾改为司库,属兵部,掌兵器卤簿等。参阅通典·职官五
(2).官名。 元 置司库,属户部,掌财宝。 清 户部、王府亦分别置司库。参阅《清通典·职官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府官员制度
(3).团体的领导机构中主管财务的人。《人民日报》1972.9.14:“出席闭幕式的还有……亚兵联盟名誉司库。”
《漢語大詞典》:进马(進馬)
唐 时官名。主管典礼时仪仗队的骑乘。新唐书·百官志二:“进马五人,正七品上。掌大陈设,戎服执鞭,居立仗马之左,视马进退。”
《漢語大詞典》:分总(分總)
分别主管。宋史·兵志九:“帝责曰:‘朝廷比以四方骄悍为可虞,选置将臣分总禁旅,俾时训肄,以待非常。’”
分類:分别主管
《漢語大詞典》:候官
迎送宾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军候,占卜吉凶的官员等,都可称候官。(1)占候之官。《汉书·王莽传下》:“又候官奏月犯心前星,厥有占,予甚忧之。”(2)执掌侦伺刺探情况的官员。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候宫千数,重罪受賕不列,轻罪吹毛发举,宜悉罢之。” 胡三省 注:“ 魏太祖 置候官,以伺察内外。”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卷七:“ 魏 有校事官,似 北魏 之候官, 明 之厰卫。”参见“ 候人 ”、“ 候者 ”。
《漢語大詞典》:复陶(複陶)
(1).用毛羽制成的御风雪的外衣。左传·昭公十二年:“雨雪,王皮冠, 秦 復陶,翠被,豹舄。” 杜预 注:“ 秦 所遗羽衣也。” 孔颖达 疏:“冒雪服之,知是毛羽之衣,可以御雨雪也。”参阅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斗袚
(2).主管衣服之官。左传·襄公三十年:“与之田,使为君復陶,以为 絳县 师,而废其舆尉。” 杜预 注:“復陶,主衣服之官。”一说,陶,通“ 繇 ”,谓免役。 杨伯峻 注:“下文‘为 絳县 师’则不能兼为 晋 君主衣服之官。盖县师在郊,主衣官在公宫……为君復陶者,为君办理免役之事,因而为 絳县 师。”详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晋复陶春复陶说
(3).即蝝。说文·虫部:“蝝,復陶也。” 段玉裁 注:“《释虫》曰:‘蝝,蝮蜪。’俗字从虫也……復陶未知於今何物。”国语·鲁语上“虫舍蚳蝝” 三国 吴 韦昭 注:“蝝,復陶也,可食。”
古代用毛羽制作的御雨雪的衣服。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雨雪,王皮冠, 秦 復陶,翠被,豹舄。” 杜预 注:“ 秦 所遗羽衣也。” 孔颖达 疏:“文在冠下舄上,知是衣也,目之以 秦 ,明是 秦 所遗也,冒雪服之,知是毛羽之衣,可以御雨雪也。” 清 钱谦益 《古诗赠新城王贻上》:“穷子抵尺璧,冻人裂复陶。”
《漢語大詞典》:典吏
(1).主管的官吏。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 蜀 中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渔。”
(2).吏员的通称。 清 代司、道、府、厅、州、县的吏员都叫典吏。见《清会典·吏部·文选清吏司一》“八曰吏”注。
《漢語大詞典》:吏部郎
古官名。 东汉 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后代因之。晋书·毕卓传:“ 太兴 末,为吏部郎。”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上赏 谢朓 之功,迁尚书吏部郎。” 胡三省 注:“唐六典曰:吏部郎,职在选举。 魏 晋 用人,妙於时选,其诸曹郎功高者,迁吏部郎,歷代品秩皆高於诸曹郎。”
《國語辭典》:上房  拼音:shàng fáng
1.传统合院建筑中,位置在正面的房间。《红楼梦》第七回:「谁知王夫人不在上房,问丫鬟们时,方知往薛姨妈那边閒话去了。」也称为「正房」。
2.上等房间。如:「为了让远来贵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筹办单位准备了上房来接待!」
《國語辭典》:尸饔  拼音:shī yōng
主管烹饪饮食的事。《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女即入厨下,代母尸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