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叙文(叙文)  拼音:xù wén
作者陈述作品主旨、写作过程,或他人对著作的介绍、评述。也作「序言」。
《漢語大詞典》:旨奥
要旨,主旨。陈书·江总姚察传论:“至於九流、《七略》之书,名山石室之记, 汲郡 、 孔堂 之书,玉箱金板之文,莫不穷研旨奥,遍探坎井,故道冠人师,搢绅以为準的。”
分類:要旨主旨
《漢語大詞典》:达旨(達旨)
亦作“ 达恉 ”。
(1).传达旨意。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曳庸 曰:‘奉令受使,结和诸侯,通命达旨,赂往遗来,解忧释患,使无所疑,出不忘命,入不被尤;臣之事也。’”
(2).表达主旨。《晋书·裴頠传》:“君子宅情,无求於显,及其立言,在乎达旨而已。” 章炳麟 《文学说例》:“昔之单纯者,语不完具,无伤於达恉。”
《漢語大詞典》:指适(指適)
(1).合乎主旨。 晋 陆机 《文赋》:“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按,一说“适”音dí,当。见 张少康 《〈文赋〉集释》
(2).犹指归。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某等以其梦指适异常,试往相问,而果各得此梦,符协如一。”
分類:主旨
《漢語大詞典》:旨通
犹主旨,主题。南齐书·孔稚珪传:“臣寻《晋律》,文简辞约,旨通大纲,事之所质,取断难释。”
分類:主旨主题
《漢語大詞典》:冒子
(1).指文章的序、引子之属。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柳八 駮 韩十八 《平淮西碑》云:‘左飱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云“仰父俯子”。’ 禹锡 曰:‘美 宪宗 俯下之道尽矣。’ 柳 曰:‘ 韩 碑兼有冒子,使我为之,便説用兵讨叛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二:“尝见《九经口义》,先説一段冒子,全与所讲不干涉。”
(2).指与文章开端与主旨无关的赘语。
《國語辭典》:题旨(題旨)  拼音:tí zhǐ
1.创作文章时,指题目的意义。如:「写作文前,务必先看清题旨。」
2.评赏文章时,指作品的涵义要旨。如:「韩愈师说一文的题旨是阐扬师道精神。」
《漢語大詞典》:宗贯(宗貫)
贯串其间的主旨。 明 李贽 《圣教小引》:“五十以后,大衰欲死,因得友朋劝诲,翻閲贝经,幸於生死之原窥见斑点,乃復研穷《学》《庸》要旨,知其宗贯,集为《道古》一録。”
《漢語大詞典》:旨诣(旨詣)
谓文章的主旨达到完美的境界。晋书·潘岳传:“未几,选为 长安 令,作《西征赋》,述所经人物山水,文清旨诣,辞多不録。”
《國語辭典》:大头脑(大頭腦)  拼音:dà tóu nǎo
1.整体、大纲。《朱子语类辑略。卷二。小学》:「凡看道理,要见得大头脑处分明,下面节节,只是此理散为万殊。」也作「大总脑」。
2.头脑是人体的重要部分。引申为政府的高级官员。《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如此两位大头脑去说那些小附舟之事,你道敢不依从么?」
《国语辞典》:乡土艺术(乡土艺术)  拼音:xiāng tǔ yì shù
描写田园、农村的风趣,以表现乡民淳朴、敦厚的性格为主旨的艺术。
《国语辞典》:应徵信(应徵信)  拼音:yìng zhēng xìn
以应徵工作为主旨的书信。如:「我在将毕业时,就寄出了数十封的应徵信。」
分类:主旨书信
《漢語大詞典》:附辞会义(附辭會義)
谓使文辞前后联贯,使各段含意合于全篇主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於同归,贞百虑於一致。”
《漢語大詞典》:母题(母題)
主旨,主题。 朱自清 《中国歌谣》:“有许多歌谣是大同小异的。大同的地方是他们的本旨,在文学的术语上叫做‘母题’(Motif);小异的地方是随时添上的枝叶细节。” 郭沫若 《雄鸡集·燎原的星火》:“这里的许多故事尽可以发展成为小说、戏剧……就是音乐、舞蹈、建筑也会从这里得到不少雄壮的母题吧。”
分類:主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