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排洪溢道  拼音:pái hóng yì dào
为防止渠道漫溢,排减超过渠道设计容量的工程设施。
《国语辞典》:海港检疫(海港检疫)  拼音:hǎi gǎng jiǎn yì
为防止传染病侵入,对于进入海港的船舶、人员所进行的检疫措施。
《国语辞典》:防空演习(防空演习)  拼音:fáng kōng yǎn xí
为防禦敌人空袭所举行的演习。
《国语辞典》:紧急警报(紧急警报)  拼音:jǐn jí jǐng bào
1.对可能或即将来临的危急事件所发出的警戒报讯。如:「地震紧急警报」、「海啸紧急警报」。
2.指住宅或公共场所为防止火灾或盗匪所装设的警示设备。
《国语辞典》:一子继承制(一子继承制)  拼音:yī zǐ jì chéng zhì
为防止土地因均分继承而致细碎分割,造成使用不合理,乃主张由具有最佳耕作能力之一子单独继承的制度。
《国语辞典》:洗钱防制法(洗钱防制法)  拼音:xǐ qián fáng zhì fǎ
为防制洗钱,追查重大犯罪,特别制定的法律。制定于民国八十五年十月三日。
《国语辞典》:大捕头专线(大捕头专线)  拼音:dà bǔ tóu zhuān xiàn
财政部为防止商店逃税漏开统一发票,提供给民众的检举电话。
《国语辞典》:进口加签权(进口加签权)  拼音:jìn kǒu jiā qiān quán
一种贸易保护措施。政府为防范某一项商品在进口后,会对国内相关产业产生倾销,或政策性希望业者在一定交易条件下,能优先购用国货时,由主管单位或政府授权的机构,负责签审是否同意某类产品进口,并在其输入许可證上加盖同意与否的决定性戳记。
《国语辞典》:放流水标准(放流水标准)  拼音:fàng liú shuǐ biāo zhǔn
为防止水污染,对于工厂、矿场及其他排水所订定的排放标准。
《国语辞典》:工业安全卫生(工业安全卫生)  拼音:gōng yè ān quán wèi shēng
即「职业安全卫生」,现称「劳工安全卫生」,系指在工业场所,为防止建物、设备、材料、化学物品、气体、蒸气、粉尘等缘故引起工业灾害,而采取有效措施,以维护劳工健康。台湾的《劳工安全卫生法》于西元1974年公布实施,但只适用矿业、营造业、制造业、水电煤气业及交通运输等五大行业劳工;2013年,本法修订改称《职业安全卫生法》,并经修法与行政命令逐步扩大适用范围,迄已将大部分受雇勞工纳入适用。
《国语辞典》:卫星都市(卫星都市)  拼音:wèi xīng dū shì
为防止大都市人口过于集中,而于其周围建立的小都市,称为「卫星都市」。通常此类都市的经济发展往往依赖大都市,而处于附属地位。
《国语辞典》:违警罚法(违警罚法)  拼音:wéi jǐng fá fǎ
为规定违警行为与其罚则之法。亦即国家为防止危害,确保社会安宁秩序,维持善良风俗等目的,依警察权的作用,对人民的行为,规定何者为违警、依何种程序处罚、如何处罚的法律。现已被社会秩序维护法所取代。
《国语辞典》:套袋  拼音:tào dài
农业上为防止病虫害、鸟害、药害等问题,以纸制或塑胶制的袋子,套于果实上。此方法可防止阳光、雨水过度的曝晒与潮害,具有控制果实成长与增加甜度的好处。
《国语辞典》:防弹衣(防弹衣)  拼音:fáng dàn yī
为防止子弹、炮弹碎片等穿过人体而特别设计的衣服。可依材质、距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防护效果。如:「警察在逮捕枪击要犯时,都会身著防弹衣,以策安全。」也称为「防弹背心」。
《国语辞典》:防音墙(防音墙)  拼音:fáng yīn qiáng
为防止噪音干扰所建造的墙。材料有铝、木、玻璃纤维、砖土和其他吸音材料。因会影响道路采光,让驾驶者有封闭感,眼睛容易疲劳,故有用透明材质者,或以彩色图案美化,或变化造形者。主要建于道路或工厂附近,可降低噪音约十五分贝。也称为「隔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