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支队(支隊)  拼音:zhī duì
1.部队中相当于团或师的一级组织,或作战时编组的部队。如:「海军敦睦支队」、《台湾通史。卷四。独立纪》:「初四日,日军以山根支队进攻,大队继之。」
2.一般队伍组织中的小队。如:「台中市文化资产处志工服务队分为屯区、中区、海线、山城等四个支队。」
《国语辞典》:活支  拼音:huó zhī
可临时动用的款项。
《国语辞典》:典身  拼音:diǎn shēn
为借贷金钱临时性的卖身,期限结束后,便恢复自由身。元。关汉卿《五侯宴。楔子》:「既是这般,则今日我与些钱物,你埋殡你夫主。你便写一纸文书,典身三年。」
《漢語大詞典》:油殿
古代皇家用油布帐幕临时张设的殿堂。宋书·后妃传·文帝路淑媛:“臣等参议 脩寧陵 玄宫补治毁坏,权施油殿,暂出梓宫,事毕即窆,於事为允。”
《漢語大詞典》:印委
印官和临时差委的官员。 清 林则徐 《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疏》:“其驻厂弹压之印委员弁,皆准设立枷杖等刑具。”《官场现形记》第四九回:“回省之后,不特通省印委人员仰承鼻息,就是抚臺--有时还让他三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所以闔城文武印委各员,都纷纷前来道贺。”参见“ 印官 ”。
分類:临时官员
《漢語大詞典》:印官
明 清 制度,从布政使到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官皆用正方印,故称“正印官”或“印官”。其他临时差委以及非正规系统官员,则用长方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仓收陋弊》:“如有堆顿廒外,印官到仓,即要查问。” 清 严如熤 《老林说》:“命案相验,牒交印官。”
《國語辭典》:茶上  拼音:chá shang
伺候茶水的仆役。《儒林外史》第四九回:「管家叫茶上点上一巡攒茶。」
《國語辭典》:恶补(惡補)  拼音:è bǔ
恶性补习。指过分注重某种学科或项目,用尽精力时间作填鸭式的补习。如:「教育部三令五申,国中小学不准恶补。」
《漢語大詞典》:藩盾
用大盾临时构筑的屏藩。帝王出行时,用来护卫住所。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衞者。”
《漢語大詞典》:顾券(顧券)
旧时指临时雇佣的工役。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仓:“凡诸军、诸司、三学及百司、顾券、诸局工役等人皆给焉。”
《國語辭典》:打地铺(打地鋪)  拼音:dǎ dì pù
把地板当做临时的卧铺。如:「今晚你们三人只好打地铺了!」
《漢語大詞典》:地灶(地竈)
就地挖成的临时炉灶。 李季 《玉门儿女出征记》五:“千军万马向西走,那一夜宿营在一个村中。村子外边挖地灶,做一顿小米饭庆祝国庆。”《新华日报》1944.2.8:“砍掉树枝,搭起帐篷来,挖起地灶,就地采集了一些野菜来吃。”
《漢語大詞典》:留攒(留攢)
谓归葬时留其临时殡处遗迹。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阶毁留攒,川汎归轴。” 吕向 注:“攒谓堂中权殯之名也,其毁者谓启发其殯将归于国也,留谓留其殯处餘跡也。”
《漢語大詞典》:篷寮
指临时搭盖的简易房屋。 清 林则徐 《烧毁匪船以断接济折》:“臣等查此次烧燬运士及济夷匪船大小共二十三隻,篷寮六处。”
《國語辭典》:净鞭(淨鞭)  拼音:jìng biān
一种旧日朝会的仪仗。用绸缠绕编成的软鞭,鞭稍涂蜡,挥打时发出阵阵响声,使人肃静。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净鞭三下响,没揣地半张鸾驾从天降,举首彷佛见君王。」《水浒传》第一回:「凤尾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也称为「鸣鞭」、「静鞭」。
《國語辭典》:棘盆  拼音:jí pén
用棘树围成的临时戏场。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自灯山至宣德门楼横大街,约百馀丈,用棘刺围绕,谓之棘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