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钩致(鉤致)
(1).求取;招致。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鉤致。” 宋 叶适 《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故世人之与公遇者,多异公所为而已。然莫能鉤致公以轩輊之者,遂以此终其身。” 明 宋濂 《跋郑公墓铭》:“乡人 赵温叔 为相,雅欲相鉤致,亦未肯就。” 清 龙启瑞 《何雨人家传》:“其党先期受君鉤致,或反为我用。”
(2).用钩子钩取。 明 马愈 《马氏日钞·蟹芦图》:“沙狗小若彭蚏,见人輙走入沙穴,鉤致不可得。”
(3).串通勾结。明史·蜀王椿传:“前代 两川 之乱,皆因内地不逞者鉤致为患。”
《漢語大詞典》:合通
(1).沟通。国语·周语下:“宅居九隩,合通四海。” 韦昭 注:“使之同轨也。”
(2).串通,相互勾结。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掖庭丞吏以下皆与昭仪合通,无可与语者。”
《漢語大詞典》:通比
(1).串通勾结。韩非子·八经:“阴使时循以省衰,渐更以离通比。” 陈奇猷 集释:“此句当係言离臣下相通、比周之术。”
(2).总起来考核,总算。 宋 苏轼 《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令诸县不得将逐等人户,各别比较,须得将上三等人户,都数通比。”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销号件》:“諭令经承原差,将承催号件,严行催结,定于某日通比。”
《國語辭典》:通连(通連)  拼音:tōng lián
相通接连。如:「火车车厢总是通连在一起。」
《漢語大詞典》:通结(通結)
串通勾结。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府吏 冯元 者,姦巧通结权贵。”
《漢語大詞典》:钩贯(鉤貫)
(1).勾连贯串。 唐 柳宗元 《覃季子墓志》:“读经传言其説数家,推 太史公 、 班固 书下到今,横竖鉤贯。”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孟子文字最为巧妙:“文章铺敍事理,要须往復上下,宛转鉤贯。” 清 毛岳 《练伯颖〈后汉书公卿表〉序》:“虽颇譌脱,而鉤贯罗络,亦率有条理。”
(2).勾结串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 崔总宪 应阶 娶孙妇,赁彩轿亲迎,其家奴鉤贯,非三百金不能得,众喙一音。”
《國語辭典》:钩搭(鉤搭)  拼音:gōu da
1.引诱。通常指男女间不正当的关系。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这早晚王腊梅还不到房里歇息,多咱又和丁都管钩搭去了,那厮待瞒谁也呵。」也作「勾搭」。
2.相互串通,狼狈为奸。如:「我卖这块田地时吃了不少的亏,一定是他和买主从中钩搭的。」
《漢語大詞典》:钩染(鉤染)
亦作“钩染”。 谓勾结串通。新唐书·田弘正传:“ 幽 、 恒 、 鄆 、 蔡 大惧,遣客鐫説钩染, 弘正 皆拒遣之。”
分類:勾结串通
《國語辭典》:勾搭  拼音:gōu da
引诱。通常指男女之间的私情。《红楼梦》第六四回:「又时常借著替贾珍料理家务,不时至宁府中来勾搭二姐儿。」
《國語辭典》:双簧(雙簧)  拼音:shuāng huáng
由一个人坐在前面,不说不唱的表演各种动作,另一个人则躲在其身后说说唱唱,互相配合以逗引观众的表演方式。
《國語辭典》:勾通  拼音:gōu tōng
暗中串通。如:「他们暗中勾通,打算陷害你。」也作「勾串」。
《漢語大詞典》:句结(句結)
暗中串通结合。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台湾之狱:“以重资来 臺 窥探,欲行句结,寻即被获。”
《國語辭典》:串联(串聯)  拼音:chuàn lián
1.为了共同的目的,一个一个的联系起来,共同行动,使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如:「南北学生大串联」。
2.电路上各元件头尾相连,形成电流单一路径的连结法。
《漢語大詞典》:勾合
犹言串通,结合。《再生缘》第六五回:“那时勾合皇亲府,动地惊天闹起来。”
分類:串通结合
《國語辭典》:抬轿子(抬轎子)  拼音:tái jiào zi
1.前后并列,合力抬起轿子。也称为「抬轿」。
2.赌博时,数人联手欺诈他人赌资的行为。也称为「抬轿」。
3.合力吹捧逢迎,助人增长声势。如:「这次选举,他专为一号候选人抬轿子。」也称为「抬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