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9 【介绍】: 东晋义阳新野人。骁勇绝人。始为新野王司马歆镇南参军,累迁南蛮司马。永嘉之乱,故牙门将胡亢聚众起事,假曾竟陵太守。后斩亢并其众,自号南中郎将。据有沔汉。陶侃、荀崧、王廙攻之,均为所败。后为梁州刺史周访所破,斩首。
《國語辭典》:中郎将(中郎將)  拼音:zhōng láng jiàng
职官名。秦时设置。西汉时,宿卫宫中的中郎分属五官、左、右三署,各设中郎将统率之。东汉末增设东、南、西、北中郎将及虎贲、中郎将等。
《国语辞典》:虎贲中郎将(虎贲中郎将)  拼音:hǔ bēn zhōng láng jiàng
职官名。汉置,掌管护卫皇室。《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视事六年,徵入为虎贲中郎将。」
《國語辭典》:外郎  拼音:wài láng
1.职官名。汉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门户,出充车骑。而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为「外郎」。
2.衙门书吏。《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将玉堂春屈打成招,问了死罪,送在监里。若不是亏了一个外郎,几时便死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却有严公儿子平日最爱的相识,一个外郎,叫做丘三。」
《漢語大詞典》:郎将(郎將)
(1).武官名。 秦 置,主宿卫、车骑,即郎中令所辖三署的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 汉 袭 秦 制,属光禄勋。 唐 宋 设官,于中郎将之外,复置郎将。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邓皇后:“以 康 ( 邓康 )弟 统 袭封 昆阳侯 ,位侍中; 统 从兄 会 袭 安阳侯 ,为虎賁中郎将……宗族皆列校、郎将。” 唐 李白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王琦 题注:“按唐书·百官志,左右十四卫及太子左右六率府,皆有郎将,乃五品官也。”
(2).星名。史记·天官书“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傍一大星,将位也” 唐 张守节 正义:“郎将一星,在郎位东北,所以为武备,今之左右中郎将。”
《國語辭典》:五官  拼音:wǔ guān
1.人面目上的耳、目、口、鼻等器官的总称。如:「五官分明」、「五官清秀」。《荀子。正名》:「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徵之而无说。」
2.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韩非子。五蠹》:「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3.五行之官。古代传说中的五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4.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国语。楚语下》:「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5.司历之官,自唐迄清皆置之。《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乾元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
6.秦、汉时的武职。为皇帝的侍从官。如秦汉时有五官、左、右中郎将,东汉时有五官侍郎、五官郎中诸官。
《漢語大詞典》:五官郎
汉 时五官中郎将署下的属官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泛称“五官郎”。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后用以代称宫廷侍卫官。 唐 李白 《寒女吟》:“一拜五官郎,便索 邯郸 女。”
《漢語大詞典》:郅都鹰(郅都鷹)
汉 郅都 , 孝景 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后迁为中尉,行法严酷,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之畏惧,侧目而视,时号为“苍鹰”。见史记·酷吏列传。后因以“郅都鹰”形容威仪慑人。 唐 李商隐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诗:“日晚 鸊鵜泉 畔猎,路人遥识 郅都 鹰。”
《漢語大詞典》:五官将(五官將)
“五官中郎将”的省称。 三国 魏 曹操 《百辟刀令》:“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适成,先以一与五官将。”此指 曹丕 。参见“ 五官 ”。
《國語辭典》:五官  拼音:wǔ guān
1.人面目上的耳、目、口、鼻等器官的总称。如:「五官分明」、「五官清秀」。《荀子。正名》:「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徵之而无说。」
2.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韩非子。五蠹》:「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3.五行之官。古代传说中的五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4.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国语。楚语下》:「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5.司历之官,自唐迄清皆置之。《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乾元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
6.秦、汉时的武职。为皇帝的侍从官。如秦汉时有五官、左、右中郎将,东汉时有五官侍郎、五官郎中诸官。
《漢語大詞典》:五官郎
汉 时五官中郎将署下的属官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泛称“五官郎”。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后用以代称宫廷侍卫官。 唐 李白 《寒女吟》:“一拜五官郎,便索 邯郸 女。”
《漢語大詞典》:啮雪吞毡(嚙雪吞氈)
汉武帝 天汉 元年, 苏武 以中郎将出使 匈奴 ,单于留不遣,欲降 武 ,乃幽 武 于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 武 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终不屈。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嚙雪吞毡”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 明 张煌言 《祭四叔父文》:“姪自倡义以来,屡蹶屡奋,几于嚙雪吞毡,卧薪尝胆。虏招之不应,购之不克,始逮及妻孥。”《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李清 ﹞想道古人嚙雪吞毡,尚且救了性命;这里无雪无毡,只有烂泥在手头,便去抓一把来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