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拣选(揀選)  拼音:jiǎn xuǎn
挑选、选择。《水浒传》第五回:「洒家不忌荤酒。遮莫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三国演义》第二○回:「于是拣选良马、名鹰、俊犬,弓矢俱备,先聚兵城外,操入请天子田猎。」
《漢語大詞典》:试中(試中)
考试中选。金史·选举志一:“ 泰和 元年,定制,不分旧等,但从所愿,试中则以三等为次。”
《漢語大詞典》:岁课(歲課)
(1). 汉 时,每年从太学中选任官吏的考试。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
(2).一年的赋税。宋史·真宗纪三:“丁巳,定 江 淮 盐酒价,有司虑失岁课,帝曰:‘苟便於民,何顾岁入也。’” 清 黄景仁 《固关》诗:“关吏频年愁岁课,戍兵终日卧云光。”
(3).一年的劳绩。 唐 白居易 《花前叹》诗:“岁课年功头髮知,从霜成雪君看取。” 宋 林逋 《湖山小隐》诗之二:“岁课非无秫,家藏独有琴。”
《漢語大詞典》:选众(選衆)
谓从许多人中选拔人才。语出《论语·颜渊》:“ 舜 有天下,选於众,举 皋陶 ,不仁者远矣。”《晋书·曹志传》:“列藩九服,式序王官,选众命贤,惟德是与。”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选众而举,敦悦斯在。” 宋 曾巩 《监察御史制》:“御史持国纪纲,所以纠官邪,齐内外,选众而授,厥惟艰哉!”
《漢語大詞典》:抡魁(掄魁)
科举考试的第一名。亦指中选第一名。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开庆六士》:“时相好名,牢笼 宜中 为抡魁,餘悉擢巍科。”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文省幸抡魁,到皇都赴礼闈。”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功名着意本抡魁,一字争差不得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生以是抡魁。明年,举进士,授词林。”
《漢語大詞典》:中科
犹中品,中等。《周书·苏绰传》:“今之宰守,当勤於中科,而慕其上善。如在下条,则刑所不赦。”
(1).合格。晋书·孔坦传:“至是,帝申明旧制,皆令试经,有不中科,刺史、太守免官。”
(2).科举考试中选。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始自县考试,定其可举者,然后升于州若府,其不能中科者,不与是数焉。” 宋 王傥 唐语林·文学:“ 张维 、 皇甫川 、 郭鄩 、 刘庭辉 ,以古风著;虽然,皆不中科。”
《漢語大詞典》:正奏
古代科举考试中选而正式奏请朝廷批准。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状元之目始自辟召,而本朝科举,取士之法合以省试正奏第一名当之。”宋史·选举志二:“是岁,始定依 汴京 旧制,正奏及特恩分两日唱名。”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三年:“经明行修进士及该特奏而预正奏者,定著於令,遂升一甲。”
《國語辭典》:选集(選集)  拼音:xuǎn jí
精选一位或多位名家诗文编辑成的书。如:《朱自清选集》。
《國語辭典》:选本(選本)  拼音:xuǎn běn
将一人或多人的作品,选出精华篇章,汇集成的书,称为「选本」。
《國語辭典》:诗选(詩選)  拼音:shī xuǎn
挑选较优良、较有名气的诗,编辑而成的书册。如:「这本诗集所选收的诗大部分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
《國語辭典》:抡元(掄元)  拼音:lún yuán
获得第一。《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遇合有时,下科一定是抡元无疑的了。」
《漢語大詞典》:老秀才
明 代称从国子诸生中选出的优等人才。《明实录》卷一三七:“ 洪武 十四年六月赐国子生布帛各一匹,时於诸生中选才学优等聪明俊伟之士,得三十七人。命之博极羣书,讲明道德经济之学,以期大用。称之曰老秀才。”
《漢語大詞典》:帘试(簾試)
宋 代吏部补选缺官,凡中选者除同进士出身及恩科人员外,皆须赴吏部长贰厅前之考试,以防代笔之弊,谓之“帘试”。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科举之弊不可革:“吏部长贰帘试之制,非不善也,而文具儿戏,抑又甚焉。”参阅两朝纲目备要·绍熙二年
《漢語大詞典》:右榜
元 代选举制度,凡中选的举人和进士都分列二榜: 蒙古 、色目人一榜,称右榜; 汉 人、南人一榜,称左榜。 元 欧阳玄 《喜门生中状元》诗序:“ 泰定 丁卯八月十二日 崇天门 传臚赐进士,右榜第一人 阿察赤 ,左榜第一人 李黼 ……是日京尹备皷乐旗帜麾盖甚都,导二状元入学谢师,拜余 明伦堂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左右:“科场 蒙古 、色目人称右榜, 汉 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漢語大詞典》:策选(策選)
(1).谋划选取。鬼谷子·权:“权者,策选进谋以求信名,故曰权而于信。”
(2).经策试而中选。 宋 沈遘 《敕赐进士及第朱长文可试秘校守许州司户参军》:“惟尔早成,既登策选,復归于家,益修不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