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48分类词汇 48
《國語辭典》:禹馀粮(禹餘糧)  拼音:yǔ yú liáng
1.植物名:(1)百合科麦门冬属,「麦门冬」、「麦冬」之别称。参见「麦冬」条。《尔雅。释草》:「虋冬。」宋。邢炳。疏:「麦门冬,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馀粮。」(2)蒒草。莎草科薹草属。「蒒草」之别称。多年生草本,秆高十至二十公分,基部叶鞘破裂成纤维状,叶线形。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头状,小穗多数。小坚果三棱形。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三。谷部。蒒草》:「释名:自然谷、禹馀粮。」(3)百合科菝葜属,「土茯苓」之别称。攀缘灌木,根茎粗厚,块状,茎无刺光滑。叶狭卵状披针形。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叶腋。浆果熟时紫黑色。
2.一种中药。常呈大小圆石片或砂粒,胶附在褐铁矿上,中间有空处,含黄色黏土,匀细清洁。产在池泽山岛中的石类。相传大禹战胜,弃馀粮,化而为石,故有此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金石部。禹馀粮》:「时珍曰:『石中有细纷如面,故曰馀粮,俗呼为太一禹馀粮。』」
《漢語大詞典》:禹葭
麦门冬的别名。尔雅·释草“虋冬” 宋 邢昺 疏:“麦门冬, 秦 名羊韭, 齐 名爱韭, 楚 名马韭, 越 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餘粮。”
《漢語大詞典》:澄茄
中药名。即毕澄茄。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四·毕澄茄﹝集解﹞引 顾微 曰:“澄茄生诸海国,乃嫩胡椒也。”
《國語辭典》:赤石脂  拼音:chì shí zhī
中药名,主含禾乐石,成分为含水矽酸铝。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质软,易碎,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
《漢語大詞典》:地骨皮
中药名。枸杞的根皮。 明 无心子《金雀记·守贞》:“小子便説:‘天有天南星,地有地骨皮。家有廿四样君臣药,病也不怕你,疾也不怕你。’”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枸杞·地骨皮
《漢語大詞典》:马宝(馬寶)
(1).佛教语。七种王宝之一。谓神奇超凡之马。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詔以马宝示羣臣……足转惊电,眼流含烛;雾喷纷霏,流沫飘洒。数千为寿,岂待原蚕之禁;万里一息,不藉杜衡之草。 王良 不能控其衡策, 伯乐 不能辨其文机。”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 金轮圣神皇帝 ,置七宝於廷:曰金轮宝、曰白象宝、曰女宝、曰马宝、曰珠宝、曰主兵臣宝、曰主藏臣宝。”参见“ 七宝 ”。
(2).中药名。为病马胃肠道中所生结石。性凉、味甘咸微苦。功用镇惊、化痰,主治惊癎癫狂等症。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马宝》:“马宝,为马腹所生者,如牛黄、猴枣之类,真者难得,相传主治一切恶疮及癲癎。”
《國語辭典》:七宝(七寶)  拼音:qī bǎo
1.佛经中指七种珍贵的宝物,说法不一,如般若经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为「七宝」。阿弥陀经则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玻璃、赤珠为「七宝」。
2.泛指多种珍宝。唐。李峤 诗:「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妆。」《宋史。卷一四九。舆服志一》:「东都旧制,辇饰以玉,裙网用七宝,而滴子用真珠。」
《國語辭典》:瓦楞子  拼音:wǎ léng zi
蚶子的别名。参见「蚶子」条。
《漢語大詞典》:托卢(托盧)
中药名。即枸杞。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象柴,一名托卢是也。或云仙人杖,或云西王母杖,或名天精,或名却老,或名地骨,或名苟杞也。”骈雅·释草:“地辅、却暑、托卢,拘杞也。”参见“ 枸杞 ”。
《國語辭典》:枸杞  拼音:gǒu qǐ
植物名。茄科枸杞属,落叶灌木。高一至三公尺,常具枝刺,叶具短柄,披针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花一至二朵著生叶腋,花冠漏斗形,淡紫色。浆果红色,椭圆形。果入药,有明目、滋补的功能。根皮、枝叶也可作药用,能解热,消炎。
《國語辭典》:五味子  拼音:wǔ wèi zǐ
植物名。五味子科五味属。木质藤本,为「北五味子」之简称。叶倒卵形,锐浅齿缘。花簇生叶腋,花被片六至九枚。浆果球形,排成长穗状果序,熟则色红。也称为「荎蕏」、「北五味子」。
《漢語大詞典》:天灸
(1).旧俗以朱水点额或身以去病灾,谓天灸。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说郛卷三二引《潜居录》:“八月朔,以碗盛取树叶露,研辰砂,以牙筯染点身上,百病俱消,谓之天灸。”
(2).中药名。石龙芮的一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石龙芮今有两种:水中生者,叶光而末圆;陆生者叶毛而末鋭……陆生者亦谓之天灸,取少叶揉繫臂上,一夜作大泡如火烧者是也。”参阅 宋 寇宗奭 本草衍义卷九、 清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四。
《漢語大詞典》:伏龙肝(伏龍肝)
中药名。即灶心土。土灶底部中心黄褐色的焦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土·伏龙肝﹝释名﹞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曰::“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号为伏龙肝。”
《漢語大詞典》:猴枣(猴棗)
(1).柿的一种。实小簇生。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柹
(2).中药名。为猕猴等胆囊的结石。呈椭圆形,略似小枣。表面青铜色或墨绿色,平滑而有光泽。
《國語辭典》:鸡内金(雞內金)  拼音:jī nèi jīn
鸡肫皮的别名。参见「鸡肫皮」条。
《漢語大詞典》:蛤蜊粉
中药名。用蛤蜊壳煅制成的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蛤蜊﹝集解﹞引 汪机 曰:“ 闽 浙 人以其肉充海错,亦作为酱醢。其殻火煅作粉,名曰蛤蜊粉也。”
《漢語大詞典》:地肤子(地膚子)
中药名。地肤的果实。性寒,中医用以清湿热,利小便。
《漢語大詞典》:狮子术(獅子术)
中药名。 宋 陶谷 清异录·药品:“ 潜山 产善术,以其盘结丑怪有兽之形,因号为狮子术。”狮,一本作“ 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