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受暑  拼音:shòu shǔ
中了暑气。如:「烈日当空,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以免受暑!」
分類:受暑中暑
《國語辭典》:触暑(觸暑)  拼音:chù shǔ
因暑热而感冒。如:「今夏气温曾高达摄氏三十六度,使许多人触暑。」
分類:中暑暑热
《漢語大詞典》:病暍
中暑。《淮南子·人间训》:“病暍而饮之寒,此众人所以为养也,而良医之所以为病也。”
分類:中暑
《漢語大詞典》:暑暍
(1).犹中暑。 汉 王充 论衡·言毒:“盛夏暴行,暑暍而死,热极为毒也。”
(2).暑热。宋史·陶弼传:“课民植木官道旁,夹数百里,自是行者无夏秋暑暍之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余尝谓风寒暑暍皆可作疾,何必定有鬼作祟。”参见“ 暑热 ”。
分類:暑热中暑
《國語辭典》:暑热(暑熱)  拼音:shǔ rè
盛夏的热天。汉。晁错论贵粟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今大暑热,稍稍食饱,恐生它疾。」
《國語辭典》:受热(受熱)  拼音:shòu rè
1.遇热。如:「大部分的物体,受热都会膨胀。」
2.中暑。如:「顶著大太阳赶路,他受热不支倒地。」
《漢語大詞典》:暍疾
指中暑。 明 刘基 《刘显仁墓志铭》:“明年七月,得暍疾,二十日卒。”
分類:中暑
《漢語大詞典》:宛暍
中暑。荀子·富国:“故古人为之不然,使民夏不宛暍,冬不冻寒,急不伤力,缓不后时。” 杨倞 注:“宛,读为藴,暑气也。曰:‘藴隆虫虫。’暍,伤暑也。或曰宛当为奥,篆文宛字与奥字略相似,遂误耳。奥,於六反,热也。”
分類:中暑
《漢語大詞典》:燠暍
伤暑;中暑。 唐 韩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铭》:“萎枯以膏,燠暍以醒。”
分類:中暑
《漢語大詞典》:抱暑
中暑。 清 恽敬 《与李爱堂书》:“旌斾南行之后,贱体抱暑,疾愈后,为出都事劳弊,是以不及通问。”
分類:中暑
《漢語大詞典》:热暍(熱暍)
谓中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肉攫部:“凡鷙鸟,雏生而有惠,出壳之后,即於窠外放巢。大鷙恐其堕坠,及为日所曝,热暍致损,乃取带叶树枝,插其巢畔,防其坠堕及作阴凉也。”
分類:中暑
《漢語大詞典》:日射病
即中暑。由长时间受烈日的照射或室内温度过高、不通风引起。症状是头痛,耳鸣;严重时昏睡,痉挛,血压下降。
《漢語大詞典》:热着(熱着)
想念着;爱恋着。《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今日他也费心,整治许多菜蔬,叫两个唱的,落后又邀过 朱臺官 来陪我。我热着你,心里不自在,吃了几钟酒,老早就来了。”《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可可儿就是热着我来?我是那活佛出现,也不放在你那心上。”
受暑;中暑。红楼梦第三六回:“説了这半天,可别热着罢。”红楼梦第六四回:“ 寳玉 笑道:‘这真难为你想的到。只是也不可过於赶,热着了,倒是大事。’”
《國語辭典》:避暑  拼音:bì shǔ
避开暑气。如:「盛夏酷热,他们一家人就搬到山上的别墅去避暑。」《汉书。卷九八。元后传》:「成都侯商尝病,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西游记》第一回:「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國語辭典》:暍死  拼音:hè sǐ
因中暑而死。《汉书。卷六。武帝纪》:「夏,大旱,民多暍死。」
分類:中暑
《漢語大詞典》:扇暍
以扇扇苦热中暑的人。暍,伤暑,中暑。语本《淮南子·人间训》:“ 武王 荫暍人於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后因以“扇暍”为颂扬德政之典。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解网放禽,穿泉掩胔,起泣辜之泽,行扇暍之慈。”旧唐书·高宗纪论:“虚襟似纳於触鳞,下詔无殊於扇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