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1901 【介绍】: 清安徽合肥人,字少荃,晚号仪叟。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咸丰三年,回籍从军。从曾国藩于江西。同治元年,受国藩命编淮军,任江苏巡抚。与戈登“常胜军”合力抵抗太平军,复占苏、常、嘉、湖。封一等肃毅伯,署两江总督。五年,任钦差大臣,镇压东、西捻军。九年,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授文华殿、武英殿大学士。于南方创设上海广方言馆、金陵机器局、上海轮船招商局、机器织布局等。又与曾国藩建江南制造局。于北方则开办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津榆铁路等。以“自强”、“求富”为号召,为洋务派首脑。又创建北洋海军。外交以妥协求和为宗旨。中法战争乘胜求和;中日战争力求避战,招致败绩,分别签署《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光绪二十二年签署《中俄密约》,允许沙俄在我国东北建筑铁路。八国联军之役,以全权大臣与奕劻共同签署《辛丑和约》。皆为贬损中国权益之不平等条约。卒谥文忠。有《李文忠公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九
李鸿章,字少荃,晚号仪叟,合肥人。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封一等肃毅伯。赠太傅,进一等侯,谥文忠。有《李文忠公遗集》。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鸿章(1823~1901) 晚清官员。本名章铜,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晚号仪叟,别号省心,世称“李中堂”。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卒赠太傅,封一等肃毅侯,谥文忠。为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有《李文忠公全集》。同治八年(1869)正月,李鸿章出任湖广总督,曾两度为黄鹤楼题联,分别有“我来重访鹤,沧桑三度记曾经”和“英雄豪杰,当有共斯楼齐名”之语。
维基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训名章铜,字少荃、子黻、渐甫,号仪叟、省心,谥文忠,人称李中堂「大学士」俗称中堂。、李傅相李鸿章有「大学士」、「太子太傅」衔,被尊称为「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近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淮军创始人兼最高领袖。为另一重臣曾国藩的弟子。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李鸿章历经讨伐太平军、平定捻军、洋务运动、清法战争、甲午战争及义和团运动,是清朝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并且为清朝建立了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李鸿章被近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有着灵巧的外交手腕,与曾国藩、左宗棠和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李鸿章曾获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美国总统格兰特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宰相俾斯麦齐名。他的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人物简介

维基
福锟(1834年11月5日-1896年10月10日),爱新觉罗氏,字蓟甫,号箴庭、珍庭、珍亭,清宗室,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嫡次子理密亲王允礽(废太子)六世孙,因其当上大学士后于朝廷声名显赫,人称福中堂。福锟为咸丰八年(1858年)举人,九年(1859年)己未科第二甲进士,授任吏部主事,晋升吏部员外郎。光绪五年(1879年),由吏部员外郎迁右庶子,擢任太仆寺卿。光绪六年(1880年),赏任副都统,任西宁办事大臣。光绪八年(1882年),召命授任兵部侍郎,再历调刑部侍郎及户部侍郎。光绪十年(1884年),擢任工部尚书,兼任步军统领,后被受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兼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后再调户部,任协办大学士。福锟于户部驳斥机器制造及鼓铸钱币之弊,议革职,后改留任,很快得以复职。光绪十五年(1889年),被加封太子太保衔,再封詹事府右庶子。当时,崇文上疏弹劾东阁大学士张之万交纳外官,结党营私,命福锟偕同刑部尚书潘祖荫访查,后證明张之万之清白。光绪十七年(1891年),授任体仁阁大学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皇太后万寿,赏双眼花翎。时年京师常有盗案发生,福锟先禁止步军以严刑迫令盗犯招供,遂令盗贼更显放肆,于是福锟决定奏请通布缉捕章程,严拿罪犯,得允。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甲辰(1895年6月26日),福锟致仕。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丙申(1896年10月10日),福锟卒,光绪皇帝派贝子溥伦领侍卫十人,前往奠酒,并赏陀罗经被。赏其子毓方为郎中。寻予谥文慎。
《國語辭典》:中堂  拼音:zhōng táng
1.正中的厅堂。《仪礼。聘礼》:「公侧袭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閒。」汉。郑玄。注:「中堂,南北之中也。」《儒林外史》第五回:「灵柩停在第二层中堂内,众人进来参了灵,各自散了。」
2.庭院。三国魏。曹丕〈感物赋〉:「堀中堂而为圃,植诸蔗于前庭。」明。何景明 寄孙世其诗:「系马中堂树,听莺上苑花。」
3.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书画。《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有中间挂著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
《國語辭典》:中堂  拼音:zhōng tang
唐设政事堂于中书省,以宰相主领其事,因称宰相为中堂。明清以后则指内阁大学士。《儒林外史》第八回:「中堂在朝二十馀年,薨逝之后,赐了祭葬,谥为文恪。」《文明小史》第三一回:「那黄老前辈,不是我说他,碰著几个阔人,或是中堂、尚书有权势的,一般低颜下膝的恭维。」
《國語辭典》:中唐  拼音:zhōng táng
1.唐代诗风最盛,一般论诗者以唐代宗大历至文宗太和为中唐。以白居易、柳宗元等为代表人物。
2.大门到厅堂的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邛有旨鹝。」汉。毛亨。传:「中,中庭也;唐,堂涂也。」
3.庭院。《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汉。王粲〈槐树赋〉:「惟中唐之奇树,禀自然之天姿。」
《國語辭典》:四唐  拼音:sì táng
唐代诗风最盛,元杨士弘著《唐音》,品评唐诗,分初唐(高祖武德初至玄宗开元初)、盛唐(至代宗大历初)、中唐(至文宗太和九年)、晚唐(至昭宣帝天祐)四期论之,称为「四唐」。
《漢語大詞典》:阶序(階序)
(1).台阶与中堂两侧的厢屋。借指殿堂。汉书·诸侯王表序:“﹝ 王莽 ﹞因母后之权,假 伊 周 之称,顓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天下。” 颜师古 注:“序谓东西厢。”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 周兴 、 来俊臣 等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不可胜纪……由是破家者已千数, 则天 不下阶序,潜移六合矣。”
(2).专指台阶。镜花缘第八八回:“始命御史进於釦墀,再命太医列於阶序。”
(3).官阶的次序。南齐书·褚渊传:“详校阶序,愧在未优。”
《國語辭典》:立轴(立軸)  拼音:lì zhóu
直幅的书画作品,装裱时大都采用立轴形式,上端为细木条,下端装有木轴,以便悬挂壁间,供人观赏。
《国语辞典》:条屏(条屏)  拼音:tiáo píng
用中堂、条幅等尺幅相同的纸张,写成相同格式,数张为一组的作品,称为「条屏」。原指画在屏风上的装饰性绘画,后演变成组装的挂轴,通常以双数为正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