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1,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漏下
气结
客气
火气
归元
小海
御药
心下
七情
回阳
虚劳
发泄
真阳
郑声
积聚
《漢語大詞典》:漏下
(1).漏刻(古计时器)的水面已经下落。指时间已晚。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谭九》:“风度蒲牢,都城漏下矣。荒野寂寥,保无有暴客相值。”
(2).中医妇科病名。妇女经行淋漓不断,古人以屋漏喻此症状,故名。
《國語辭典》:气结(氣結)  拼音:qì jié
1.形容心情郁闷。《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何处酆都?长吁。气结成云雾。」
2.中医上指气在体内留蓄不行、积结一处,称为「气结」。
《國語辭典》:客气(客氣)  拼音:kè qi
表现谦虚礼让的态度。《红楼梦》第八九回:「黛玉经才写完,站起来道:『简慢了。』宝玉笑道:『妹妹还是这么客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同你从小儿就在一起的,不要客气,我也不许你客气。」
《國語辭典》:火气(火氣)  拼音:huǒ qì
1.中医上指可引起发炎、红肿、烦躁等症状的病因。
2.脾气不佳,遇事容易动怒。如:「他今天火气特别大,你可别招惹他。」
《國語辭典》:归元(歸元)  拼音:guī yuán
元,首也。归元用以比喻被杀了头。唐。陈鸿《长恨传》:「明年,大凶归元,大驾还都。」也作「归寂」。
《漢語大詞典》:小海
(1).见“ 小海唱 ”。
(2).海洋近陆地边缘部分或内陆广阔的湖泊。新唐书·西域传下·波斯:“其国三面阻山,北濒小海。” 宋 杨万里 《题南海东庙》诗:“大海更在小海东,西庙不如东庙雄。” 元 马祖常 《杨花宛转曲》:“石桥横直人家好,小海白鱼跳碧藻。”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徐太尉 赴 广南 ,渡小海,於浅水中得一琉璃瓶。”
(3).中医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小海喉齦肿痛痊。”注:“小海穴,主治咽喉、牙齦肿痛等症。”
《漢語大詞典》:小海唱
古代 吴 人悼念 伍子胥 的歌曲。晋书·隐逸传·夏统:“ 伍子胥 諫 吴王 ,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亦省称“ 小海 ”。 宋 苏轼 《复次放鱼前韵答赵承议陈教授》:“为君更唤木肠儿,脚扣两舷歌《小海》。” 清 王士禛 《与董苍水彭骏孙小饮叶子吉学士斋同限箇字寄诸乾一进士》诗:“未须木石笑 吴 儿,《小海》歌成我当和。”
《漢語大詞典》:御药(御藥)
(1).皇帝用的药。隋书·秦王俊传:“帝闻而悯之,赐以御药。” 唐 韩翃 《谢赐口脂表》:“恭尝御药,心则和平。”新唐书·百官志二:“﹝尚药局﹞掌和御药,诊视。”
(2).官名。掌禁中医药并兼管礼文。 宋 李纲 《建炎行序》:“是晚,召对内殿,叙陈国家祸故,上嗣位慰天人之望。泣谢首被选用,顾才力不堪,弗敢当,乞遴择足以副公议者,上慰劳久之,即遣御药押赴都堂治事。” 元 陆友 墨史·李廷珪:“ 熙寧 间, 李舜举 御药为 林子中 言:‘禁中墨无 廷珪 成挺者。’”按,宋史·宦者传二载, 李舜举 “在御药院十四年”。参见“ 御药院 ”。
《漢語大詞典》:御药院(御藥院)
官署名。掌禁中医药,后兼管礼文。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京邑馆阁·御药院:“ 唐 尚药局有内药院, 宋朝 太宗 至道 三年,又置御药院於禁中也。《东京记》曰,掌合和御药。”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勾当御药院 阎士良 闻之,遽见上。”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御药院掌礼文:“御药院本以按验祕方,合和御药为职,今兼受行典礼,及贡举事。”
《國語辭典》:心下  拼音:xīn xià
1.心中、心里。《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心下快活,思量这人也是个好汉,未免出来与他厮见。」《红楼梦》第六一回:「听如此一说,心下便有些活动起来。」
2.中医指胃部。如:「心下痞满」。
《國語辭典》:七情  拼音:qī qíng
1.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感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宋。苏轼〈睡乡记〉:「昏然不生七情,茫然不交万事。」
2.中医上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精神状态,为内伤病因。
《漢語大詞典》:回阳(回陽)
中医学名词。使衰微的阳气复苏。《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伤损出血》:“或元气内脱不能摄血,用独参汤加炮姜以回阳,如不应,急加附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你这喇生生回阳附子较争些。”
《國語辭典》:虚劳(虛勞)  拼音:xū láo
中医指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病久失养,正气损伤,久虚不复,所表现的各种虚弱症候,皆属虚劳范围。此皆由积渐而成。
《國語辭典》:发泄(發泄)  拼音:fā xiè
发散出来。《礼记。月令》:「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也作「发泄」。
《國語辭典》:发泄(發洩)  拼音:fā xiè
放散出来。如:「唱唱歌可以发泄苦闷。」《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只聂慕政一肚子的闷气,没有能发泄得出。」也作「发泄」。
《漢語大詞典》:真阳(真陽)
又称“肾阳”、“元阳”。中医学名词。中医认为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以人体脏器与功能来说,阴指脏器实质,阳指脏器的功能活动,二者也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真阳寓于命门之中,为先天之真火,是肾生理功能的动力,亦可说是人体热能的源泉。真阴则与真阳相对而言,指肾的阴液(包括肾所藏的精),是真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桂枝去芍药汤”集注引 沈宗明 曰:“若脉促胸满,而微恶寒,乃虚而跼踖,阳气欲脱,又非阳实之比,所以加附子固护真阳也。”
《國語辭典》:郑声(鄭聲)  拼音:zhèng shēng
郑国的音乐多淫声,为靡靡之音。故称淫荡不雅正的音乐为「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罢倡乐,绝郑声。」也称为「郑音」。
《國語辭典》:郑音(鄭音)  拼音:zhèng yīn
郑国的音乐多淫声,为靡靡之音。故称淫荡不雅正的音乐为「郑音」。《礼记。乐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也称为「郑声」。
分類:音乐俗乐
《國語辭典》:积聚(積聚)  拼音:jī jù
1.累积聚集。《儒林外史》第一回:「我也积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
2.累积聚集的财物。《红楼梦》第四七回:「家里是没有的积聚的,纵有几个钱来,随手就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