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1,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寸关尺
祛痰
清热
伤食
胎气
实火
厥冷
九针
闷瞀
销渴
子烦
重舌
肿毒
脱阴
郁火
《漢語大詞典》:寸关尺(寸關尺)
中医切脉三部部位名。桡骨茎突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难经·十八难》:“脉有三部九候。三部者,寸、关、尺也。” 晋 王叔和 《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國語辭典》:祛痰  拼音:qū tán
去除痰液或生痰病因的方法。《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治法当先以顺气祛痰为主。」
《漢語大詞典》:清热
中医指用寒凉药物清除内热。例如:清热解毒;清热化痰。
《國語辭典》:伤食(傷食)  拼音:shāng shí
中医上指平素消化受纳功能不佳,或因饮食过量、过食生冷食物等等原因,导致以恶心、厌食、嗳气酸腐,以及脘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胃肠积滞性疾病。《西游记》第三三回:「沙僧道:『打寒噤想是伤食病发了。』」《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这还是吴府尹恐他伤食,酌中定下的规矩。」也称为「食积」、「宿食」。
《國語辭典》:胎气(胎氣)  拼音:tāi qì
妇女在怀孕期间所显现的一些外在现象,如初期的恶心、呕吐或晚期下肢浮肿等。《红楼梦》第六九回:「已是三月庚信不行,又常作呕酸,恐是胎气。」
《國語辭典》:实火(實火)  拼音:shí huǒ
中医上指邪热盛引起肝、胆、胃肠的实證或热證。有高热、口乾渴、烦躁、头痛、口苦、便秘、尿黄赤、舌苔厚黄、脉象有力等现象。
《漢語大詞典》:厥冷
中医学名词。手足厥冷,也叫“手足逆冷”、“四逆”。指手足四肢由下而上冷至肘膝的症状。有寒热之分。可见于伤寒、厥证、疝等病症。参阅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敦煌曲子词·定风波》:“阴毒伤寒脉又微,四支(肢)厥冷猒难依(医)。”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 角哀 再欲上前劝解时,但见 伯桃 神色已变,四肢厥冷,口不能言。”红楼梦第九五回:“不料此回甚属利害,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
《国语辞典》:九针(九针)  拼音:jiǔ zhēn
中医针灸用具,依针的形状、用法,分为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九种。
《國語辭典》:闷瞀(悶瞀)  拼音:mèn mào
心中烦乱。《楚辞。屈原。九章。惜诵》:「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南朝宋。鲍照〈绍古辞〉七首之七:「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闼。」
《漢語大詞典》:销渴(銷渴)
即消渴。中医学病名。因口渴、易饥、尿多、消瘦,故名。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亦有指急性热病中口渴多饮为销渴者。《花月痕》第四一回:“病非销渴,远山底事重描?”
《漢語大詞典》:子烦(子煩)
中医学病名。指妇女妊娠期中出现的烦躁心悸的病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子烦证治》:“孕妇时烦名子烦,胎热乘心知母痊。”注:“孕妇别无他证,惟时时心烦者,名曰子烦,由胎中鬱热上乘於心也。”
《國語辭典》:重舌  拼音:chóng shé
1.通达外语并能翻译者。《文选。张衡。东京赋》:「重舌之人九译,佥稽首而来王。」
2.中医指舌下生舌的病。
《國語辭典》:舌人  拼音:shé rén
翻译语言的人。
《漢語大詞典》:肿毒(腫毒)
各种毒疮的通称。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一匣,治诸疮肿毒坌气痛。”按,中医称既不像疽,又不像痈,也不像疔的毒疮为无名肿毒。
《国语辞典》:脱阴(脱阴)  拼音:tuō yīn
中医上指精血严重损耗,以致突然视力减弱的病变。如肝、肾二脏受到亏损而功能不全,会产生耳鸣、视力不清、长期高烧等症状。
《国语辞典》:郁火(郁火)  拼音:yù huǒ
中医上指阳气积结不散,而使脏腑内热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