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3,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国籍
家底
徵用
独白
情量
母语
霸术
围攻
晚期
苦果
诗选
七辅
连颈
私独
私臆
《國語辭典》:国籍(國籍)  拼音:guó jí
1.广义指权利之主体或客体隶属于某一国家的关系而言。如自然人、法人、船舶、航空器等,均有其国籍。
2.狭义仅指自然人,个人隶属于某一国家的关系而言。近世各国,均有其国籍法,必须取得某国的国籍,方为某国的国民。
3.国家的典籍。《魏书。卷六二。列传。李彪》:「今求都下乞一静处,综理国籍,以终前志。」
《漢語大詞典》:家底
(1).古代 勃泥国 的计量单位,一家底合二十两。宋史·外国传五·勃泥:“ 太平兴国 二年,其王 向打 遣使 施弩 、副使 蒲亚里 、判官 哥心 等賫表贡大片龙脑一家底,第二等八家底,第三等十一家底、米龙脑二十家底、苍龙脑二十家底,凡一家底并二十两。”
(2).指家中长期积累的财产。 崔璇 《在区委会里》:“人家 刘洪文 他们的底垫多厚,我们才积了多少家底?”《人民文学》1981年第6期:“他家五间大瓦房,家底厚实。”
(3).借指个人学识的底子。 吴晗 《再谈神仙会和百家争鸣》:“我这样说,决不是夸大,而是认真了解自己的家底。”
《漢語大詞典》:徵用
1.征召任用。史记·儒林传序:“ 孝惠 、 吕后 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 孝文 时颇徵用,然 孝文帝 本好刑名之言。” 张守节 正义:“言 孝文 稍用文学之士居位。”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若有秀异,可特徵用。” 宋 叶适 《〈归愚翁文集〉序》:“﹝ 郑伯英 ﹞既任 秀州 判官,遂以亲辞,终其身二十餘年不復仕,朝庭亦卒不徵用。”参见“ 徵庸 ”。
2.引用。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上:“徵舅氏事,必用 渭阳 ,前辈名公,往往亦然。兹失於识,岂可轻相承耶?审诗文当悟,皆不可徵用也。”
3.国家依法将个人或集体所有的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收归公用。如:市政府决定,今后征用农田建房要严格控制。
《漢語大詞典》:徵庸
谓被征召任用。《书·舜典》:“ 舜 生三十徵庸。” 孔 传:“言其始见试用。” 蔡沉 集传:“徵,召也。 舜 生三十年, 尧 乃召用。” 明 何景明 《寄赠王子衡》诗:“文彩惊流辈,徵庸忆往年。”
分類:征召
《國語辭典》:独白(獨白)  拼音:dú bái
戏剧中人物向观众单独道出个人内心感受,或即将发生之事的一段台词。沿用至电影、小说中,则成为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如:「这部电影中女主角有一段独白十分感人。」
《漢語大詞典》:情量
指个人的标准。 明 袁宏道 《广庄·逍遥游》:“竖儒所谓大小,皆就情量所及言之耳,大於我者,即谓之大。” 明 袁宏道 《广庄·逍遥游》:“不以一己之情量与大小争,斯无往而不逍遥矣。”
分類:个人标准
《國語辭典》:母语(母語)  拼音:mǔ yǔ
1.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是由一种原始的语言发展出来的,此原始语言犹如这些语言的母亲,因此称为「母语」。如拉丁语是法语、义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的原始母语。也称为「基础语」、「原始语」。
2.俗称乡土语言。如:「我的母语是客家话。」
《国语辞典》:霸术(霸术)  拼音:bà shù
争夺个人利益的谋略与手段。如:「他只是一个善于运用霸术,以满足政治欲望的政客罢了。」
《國語辭典》:围攻(圍攻)  拼音:wéi gōng
1.包围攻击。《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入朝歌鹿肠山苍岩谷口,讨干毒。围攻五日,破之。」
2.众人合力抨击、纠责某人。如:「他在公司里因遭到同仁们的围攻,所以不得不辞职。」
《國語辭典》:晚期  拼音:wǎn qí
年代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最后的阶段。
《國語辭典》:苦果  拼音:kǔ guǒ
比喻痛苦的结果。如:「没想到他的初恋,尝到的竟是爱情的苦果。」
《國語辭典》:诗选(詩選)  拼音:shī xuǎn
挑选较优良、较有名气的诗,编辑而成的书册。如:「这本诗集所选收的诗大部分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
《漢語大詞典》:七辅(七輔)
传说辅助 黄帝 的七个人: 风后 、 天老 、 五圣 、 知命 、 窥纪 、 地典 、 力墨 (亦作 力牧 )。见旧题 晋 陶潜 《集圣贤群辅录》上。
《漢語大詞典》:连颈(連頸)
犹言一个人挨一个人。晋书·愍帝纪论:“将相王侯连颈以受戮,后嬪妃主虏辱於戎卒。”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下:“将相大臣,连颈受戮。” 宋 秦观 《李固论》:“党錮之士如 李膺 、 杜密 、 范滂 之徒,至连颈就诛而无愠色。”
分類:个人
《漢語大詞典》:私独(私獨)
谓为个人处境谋划。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年:“主上矜愍 豫州 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民之力,使有所庇以济其患;而 豫州 私独饰情,愆德堕好。” 胡三省 注:“私独,谓私其一己之所独也。”
《漢語大詞典》:私臆
个人的主观猜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辅臣掌都察院:“ 张寅 即妖贼 李福达 ,人人知之……虽 永嘉 以一时私臆,且邀上命,刻《钦明大狱録》以钳天下,而是非终不可灭。” 清 徐芳 《〈书影〉序》:“﹝吾﹞可听其荒略失据以私臆袒而左右之乎?” 章炳麟 《吊伊藤博文赋》:“遗华袞之褒荣兮,亦一家之私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