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分类词汇(续上)
招魂幡
纸幡儿
吊者大悦
悬棺葬
葛茀
鳞施
《国语辞典》:招魂幡(招魂幡)  拼音:zhāo hún fān
丧葬时,在灵柩旁侧或屋外悬挂的小旗,称为「招魂幡」。其作用本为识别死者,阴阳家则从而附会,以为死者之魂魄悠扬于天空,识此以为归。
《国语辞典》:纸幡儿(纸幡儿)  拼音:zhǐ fān ér
长形的纸旗。斋醮或丧葬时置于队伍前引导灵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四出》:「奔行程,哀哀不曾住声,各不定珠泪如倾。挑著个纸幡儿,招展痛苦伤情。」
《国语辞典》:吊者大悦(吊者大悦)  拼音:diào zhě dà yuè
丧葬尽礼,参加丧礼的人非常悦服。《孟子。滕文公上》:「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国语辞典》:悬棺葬(悬棺葬)  拼音:xuán guān zàng
古代一种盛行于中国西南方少数民族的特殊丧葬形式。分布遍及四川、云南、贵州、江西、福建等十三省。特点为将棺材放置在陡峭的山崖中,棺材的一半或全部暴露在崖外,有如悬挂在半空中,故称为「悬棺葬」。
《漢語大詞典》:葛茀
古代丧葬时引棺用的葛绳。左传·宣公八年:“冬,葬 敬嬴 ,旱无麻,始用葛茀。” 杜预 注:“,茀,所以引柩,殯则有之,以备火,葬则以下柩。”
分類:丧葬
《漢語大詞典》:鳞施(鱗施)
古代贵族丧葬时给死者穿戴的玉衣。用玉片串缀而成,施于死者之体如鱼鳞状,故名。吕氏春秋·节丧:“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 高诱 注:“鳞施,施玉於死者之体如鱼鳞也。”《淮南子·齐俗训》:“非不能竭国麋民,虚府殫财,含珠鳞施,纶组节束,追送死也,以为穷民絶业而无益於槁骨腐肉也,故葬薶足以收敛盖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