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赙马(賻馬)
赠与丧家治办丧事的马。礼记·少仪:“賻马与其币、大白兵车不入庙门。” 孔颖达 疏:“以马助生营丧曰賻马。”
《漢語大詞典》:赗吊(賵弔)
谓送车马等助办丧事并致哀悼。新唐书·李皋传:“ 淮西 平,乃请护丧归 东都 ,帝走中人賵弔。”
《漢語大詞典》:赗遗(賵遺)
(1).因助办丧事而赠送的财物。后汉书·羊续传:“遗言薄敛,不受賵遗。”新唐书·陆贽传:“俄以丧解官,客 东都 。诸方賵遗一不取。”
(2).谓因助办丧事而以财物相赠。新唐书·奸臣传上·李义府:“ 高陵 令不胜劳而死。公卿争賵遗。”
《漢語大詞典》:赗助(賵助)
为助办丧事而赠送的财物。北史·薛胄传:“州里賵助,一无所受。”
《漢語大詞典》:防丧(防喪)
谓主持丧事。 前蜀 冯鉴 《续事始》:“ 黄帝 周游时,元妃 嫘祖 死於道,令次妃 嫫姆 护监,因置 方相氏 以护丧,亦曰防丧。”
《漢語大詞典》:花鼓棒
旧时 杭州 谓僧人为丧事人家作法乐时抛弄鼓棒。 元 李有 《古杭杂记》:“杭 州市 肆,有丧之家,命僧作为佛事……花鼓棒者,谓每举法乐,则一僧以三四鼓棒在手轮转抛弄,诸妇人竞观之以为乐。”
《國語辭典》:殡仪馆(殯儀館)  拼音:bìn yí guǎn
专门经营祭奠、殡殓及埋葬死人等事宜的场所。
《漢語大詞典》:递孝(遞孝)
指 满 族办丧事时,亲友送孝布、孝带之类的物品给丧家。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按今礼讲,你只看内三旗的那些人家,遇见父母大事,无论亲戚朋友跟前都有个递孝接孝的礼。”
《漢語大詞典》:崇丧(崇喪)
隆重地治理丧事。史记·孔子世家:“ 晏婴 进曰:‘……崇丧遂意,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
《國語辭典》:吃死饭(吃死飯)  拼音:chī sǐ fàn
不事生产,靠既有的财赀过日。《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然除了读书的吃死饭,一家之中,出气多,进气少。」
《漢語大詞典》:闹丧(鬧喪)
(1).旧时办丧事所用的鼓乐。 清 杭世骏 《质疑·礼记》:“后世遇丧用乐,名曰闹丧。”
(2).谓人死之后死者亲属找种种理由向丧主搅闹。 老舍 《牛天赐传》十六:“有两个办法可以避免闹丧:爸多给他们钱,或是爸坚持到底。”
《漢語大詞典》:平安醮
旧时为一般祈福消灾举行的“打醮”仪式,与因病或因丧事延请僧道诵经祈祷的“打醮”有别。红楼梦第二八回:“昨儿贵妃打发 夏太监 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 清虚观 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
《漢語大詞典》:声钟给赙(聲鍾給賻)
鸣钟致赙。本谓办理丧事,亦为死亡的婉辞。 宋 岳珂 桯史·秦桧死报:“﹝ 赵汾 就逮,自分必死。﹞既而狱吏皆来贺,即日脱械出,则 檜 声钟给賻矣。”
《國語辭典》:热丧(熱喪)  拼音:rè sāng
刚遭遇丧事。通常在丧亲的一百天内,称为「热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可惜我在上海往返了三次,两次是有事,匆匆便行;一次为的是丁忧,还在热丧里面,不便出来逛逛。」
分類:遭丧丧事
《漢語大詞典》:烧埋银(燒埋銀)
亦称“ 烧埋钱 ”。 办理丧事、安葬死者的钱。元史·刑法志四:“诸杀人者死,仍於家属徵烧埋银五十两给苦主,无银者徵中统钞一十锭。”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四折:“我不问你要烧埋钱还好哩,你又来讨我女儿骨殖。”红楼梦第七八回:“谁知他哥嫂见他一咽气便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 王夫人 闻知,便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亦省称“ 烧埋 ”。《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病者官给医药,死者给烧埋中统钞二十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