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37—后43 【介绍】: 东汉会稽馀姚人,字子陵,一名遵。少有高名,与刘秀同学。及秀即帝位,变姓名隐居。聘至京师,与光武帝相处如昔。光武欲其出仕,答以“士故有志,何至相逼乎!”除谏议大夫,不就,归,耕于富春山。
全后汉文·卷二十七
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少与光武同游学。及即位,三聘乃至。除谏议大夫,不屈,退耕富春山。建武十七年,复特徵,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自称钓鳌客。颇有文才而性狂傲。安史乱后任棣州司户。《封氏闻见记》卷一〇录其事迹,并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明律篇
法闻。陕西严氏子。楚庄王之裔。以谥为姓。避汉讳严。代庄也。师七岁。事禅德辉公。十有五薙染。二十受具戒。游汴汝河洛间。甚久。从大德温公。学法华。般若。唯识。因明。及四分律。温以师任重道远。托以弘传之寄。因对佛。灼肌然指。庸表克诚。又刺血书经。隐台山。不踰阃者六年。读大藏经五千卷三过。行业大进。帝师闻师说法。顾谓其徒曰。孰谓汉地乃有此人耶。未几辉致书。勖以兼善无忘乡梓。师遂抗锡而西。既至。耆老驩呼曰。吾乡之人。得所师而承教矣。寻以安西王命。居城南之义善寺。唐初。神僧杜顺。示迹地也。道大振。天子闻之。被徵。诏居大原教寺。授荣禄大夫大司徒。迁普庆兰若。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司徒银章一品。赐辽世金书戒本。王公大臣。皆仰止高风。犹景星凤凰。无不从师受教者。延祐四年三月。跏趺而逝。以闻。上恻然。赐币数万缗以葬。诏大臣护丧。有司备仪卫旌盖送之。世寿五十八。僧腊四十三。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法闻,姓严氏,陜西人,号曰“实相圆明光教律师”。初西安王奉藩秦陇,逖听高风,延至西安城南义善寺。于是邠岐泾渭,缁侣云集。自春徂冬,讲筵不绝,负簦从学者盖千数焉。玄德上闻,徵诣阙廷,诏居太原教寺,赐辽世金书戒本,求戒者皆从之若归。一时王公大臣莫不瞻仰丰裁,思接光采,比之景星凤皇,见瑞明时,倾慕之沈,于斯可睹。
严光祖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严光祖,又称秦光祖,福建福州府闽县人,进士出身。建文四年,福建壬午乡试中举。永乐二年(1404年),登甲申科进士。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撰永乐大典。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九十八
严光禄,字石帆,桐城人。贡生,候选训导。有《石帆诗钞》。
《漢語大詞典》:钓濑(釣瀨)
(1).水边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三反而后至……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2).特指 严光 垂钓处。后亦喻隐士隐居处。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钓瀨疏坟籍,耕巖进弈棋。”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长沙 才子远, 钓瀨 客星悬。”
《漢語大詞典》:双台(雙臺)
(1).指 东汉 高士 严光 隐居钓鱼处之两座高台。在今 浙江 富阳 。 唐 方干 《思桐庐旧居便送鉴上人》诗:“林中夜半双臺月,洲上春深九里花。”原注:“ 严光 钓臺渚有东西臺。”
(2).借指高士隐居之处。 元 杨维桢 《追和鲜于公寄山斋先生钓石》:“星滩分得小双臺,不染东皇半点埃。”
《漢語大詞典》:严陵濑(嚴陵瀨)
在 浙江 桐庐县 南,相传为 东汉 严光 隐居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除为諫议大夫,不屈,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自县( 桐庐县 )至 於潜 ,凡十有六瀨,第二是 严陵瀨 ,瀨带山,山下有一石室, 汉 光武帝 时 严子陵 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严州 有 严光 钓瀨,名 严陵瀨 。”
《漢語大詞典》:加腹
东汉 严光 与 光武帝 刘秀 少时同游学。 秀 即帝位后, 光 变姓名隐遁。 秀 派人觅访,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因共偃卧, 光 以足加帝腹上。事详《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遂用为典实。 清 吴伟业 《读宋谢翱西台恸哭记》诗:“安能期故人,共卧容加腹。” 清 赵翼 《严滩》诗:“披裘跡近衒,加腹气非傲。”
《国语辞典》:箭驰(箭驰)  拼音:jiàn chí
像飞箭一般奔驰。《文选。张衡。南都赋》:「总括趋欱,箭驰风疾。」唐。方干〈暮发七里滩夜泊严光台下〉诗:「一瞬即七里,箭驰犹是难。」
《国语辞典》:羊裘垂钓(羊裘垂钓)  拼音:yáng qiú chuí diào
东汉严光少时与光武帝同学,当光武即位后,光乃变换姓名,身披羊裘垂钓隐居。典出《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后借指隐者或隐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