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两轮朱
 

《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列传·杨敞·杨恽〉~2895~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张湛


《后汉书》卷三十一《张湛传》
「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馀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例句

夷陵旧人吏,犹诵两岐歌。 司空曙 送夔州班使君

典故
两歧麦秀
 

《艺文类聚》卷五十〈职官部六·太守〉~903~
《汉书》曰:郡守,秦官。掌理其郡,秩二千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又曰:张堪,字君淑。试守蜀郡太守,迁渔阳太守。开治稻田八千馀顷,教民种田,百姓以殷富。童谣歌云:「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为。」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典故
两绶

相关人物
金日磾


《汉书》卷六十八《金日磾传》
「日磾两子,赏、建,俱侍中,与昭帝略同年,共卧起。赏为奉车、建驸马都尉。及赏嗣侯,佩两绶,上谓霍将军曰:『金氏兄弟两人不可使俱两绶邪?』霍光对曰:『赏自嗣父为侯耳。」上笑曰:『侯不在我与将军乎?』光曰:『先帝之约,有功乃得封侯。』时年俱八九岁。」

例句

两绶藏不见,落花何处期。 杜牧 少年行

典故 
相关人物
苏轼
 
苏辙


《豫章集》卷三〈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
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少小看飞腾,中年嗟远屏。风撼鹡鸰枝,波寒鸿雁影。天不椓斯文,俱来集台省。日月黄道明,桃李春昼永。时平少犴狱,地禁绝蛙黾。颇怀修故事,文会陈果茗。当时群玉府,人物殊秀整。下直马阗阗,杯盘具俄顷。共醉凌波袜,谁窥投辖井。天网极恢疏,道山非簿领。何曾归闭门,灯火生寒冷。欲观太平象,复古望公等。贱子托后车,当烦煮汤饼。
《鹤林玉露》卷之二〈二苏〉~33~
朱文公云:「二苏以精深敏妙之文,煽倾危变幻之习。」又云:「早拾苏张之绪馀,晚醉佛老之糟粕。」余谓此文公二十八字弹文也。自程苏相攻,其徒各右其师。孝宗最重大苏之文,御制序赞,特赠太师,学者翕然诵读。所谓人传元祐之学,家有眉山之书,盖纪实也。文公每与其徒言,苏氏之学,坏人心术,学校尤宜禁绝。编楚辞后语,坡公诸赋皆不取,惟收胡麻赋,以其文类橘颂。编名臣言行录,于坡公议论,所取甚少。
典故
两头娘子


《唐摭言》卷五〈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
杨汝士尚书镇东川,其子如温及第。汝士开家宴相贺,营妓咸集。汝士命人与红绫一匹。诗曰:「郎君得意及青春,蜀国将军又不贫,一曲高歌绫一匹,两头娘子谢夫人。」
典故
两丸日月
 
心兵语阱
 
日月跳丸
 
跳丸日月
 
跳丸乌兔
 
霜风入梧桐


《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六〈秋怀诗十一首〉
〈秋怀诗十一首〉其九:「霜风侵梧桐,众叶著树乾。空阶一片下,琤若摧琅玕。谓是夜气灭,望舒霣其团。青冥无依倚,飞辙危难安。惊起出户视,倚楹久汍澜。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迷复不计远,为君驻尘鞍。」
典故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内篇·卷三上《大宗师》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例句

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 韩愈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之一

典故
两忘身世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242~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例句

性与时相远,身将世两忘。寄名朝士籍,寓兴少年场。 白居易 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韵因招梦得宾客兼呈思黯奇章公

典故
两翁相对清如鹄


《苏轼诗集》卷二十三〈别子由三首兼别迟〉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二:「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典故
相关人物
谢灵运
 
谢朓


《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列传〉~743~
祖伐长安,骠骑将军道怜居守,版为咨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又为世子中军咨议,黄门侍郎。奉使慰劳高祖于彭城,作撰征赋。……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踰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
《南齐书》卷四十七〈谢朓列传〉~825~
子隆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讷,启让不当,不见许。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咨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朓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

例句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杜甫 解闷十二首

典故
相关人物
谢瞻
 
谢灵运


《宋书》卷五十六〈谢瞻列传〉~558~
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
典故
两足如霜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四〈浣纱石上女〉
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四〈越女词五首〉【案:越中书所见也。】
〈越女词五首〉其一:「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典故  
人琴痛
 
叹人琴
 
子敬亡
 
子敬琴
 
子敬与琴亡
 
子敬遗琴
 
殁后知音少
 
琴残子敬床
 
琴声断
 
痛绝人琴
 
碎琴哭灵床
 
灵床琴弦断

相关人物
王徽之(字子猷)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伤逝〉~645~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馀亦卒。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王徽之〉~204~
后为黄门侍郎,弃官东归,与献之俱病笃。时有术人云:「人命应终,而有生人乐代者,则死者可生。」徽之谓曰:「吾才位不如弟,请以馀年代之。」术者曰:「代死者,以己年有馀,得以足亡者耳。今君与弟算俱尽,何代也!」未几,献之卒,徽之奔丧不哭,直上灵坐,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馀亦卒。子桢之。

简释

人琴两亡:指悼念亲友。唐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人琴遂两亡,白云失处所。”


例句

相如只谢病,子敬忽云亡。 张九龄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

徒闻子敬遗琴在,不见相如驷马归。 戴叔伦 吊畅当

碧窗月落琴声断,华表云深鹤梦长。 戴叔伦 哭朱放

季江留被在,子敬与琴亡。 窦蒙 题弟暨述书赋后

变化竟无常,人琴遂两亡。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典故
绿杨两家春

相关人物
张融
 
陆慧晓


《南史》卷四十八《陆慧晓传》
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点叹曰:「此池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让。」及武陵王晔守会稽,上为精选僚吏,以慧晓为征虏功曹,与府参军沛国刘琎同从述职。琎清介士也,行至吴,谓人曰:「吾闻张融与慧晓并宅,其间有水,此必有异味。」故命驾往酌而饮之。曰:「饮此水,则鄙吝之萌尽矣。」

例句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白居易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國語辭典》:朱轮(朱輪)  拼音:zhū lún
红色的车轮。指显贵者所乘的车。《文选。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居陪华幄,出从朱轮。」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漢語大詞典》:两岐歌(兩岐歌)
赞美吏治清明、岁和年丰的歌。 唐 包何 《和孟虔州闲斋即事》诗:“麦秋今欲至,君听两岐歌。” 唐 司空曙 《送夔州班使君》诗:“夷陵旧人吏,犹诵两岐歌。”参见“ 两岐 ”。
《漢語大詞典》:两岐(兩岐)
亦作“ 两歧 ”。
(1).分为两支。后汉书·张堪传:“﹝ 张堪 ﹞拜 渔阳 太守……乃於 狐奴 开稻田八千餘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 唐 吕温 《道州观野火》诗:“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2).指两个分岔。 南朝 齐 谢朓 《将游湘水寻句溪》诗:“瑟汩泻长淀,潺湲赴两岐。” 宋 陆游 《雪作》诗:“飞蝗扫地无遗种,瑞麦连云有两歧。” 明 李东阳 《周公神道碑》:“麦有两岐,芝有三秀。”
(3).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南朝 齐 谢朓 《答张齐兴》诗:“子肃两岐功,我滞三冬职。”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北堂已足夸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4).借指麦子。 南朝 梁 沈约 《留真人东山还》诗:“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5).指特异之禾稼。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是知美稼千箱,两岐爰少;繁絃九变,大护殊稀。”
(6).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宋史·王觌传:“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歧遂分,党论滋炽。” 张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第一节:“而 湘 赣 代表均已先后到 鄂 , 粤 代表 黄 君 克强 亦本在 汉阳 ,故復电催各省迅即派员赴 鄂 ,以免两歧。”
《國語辭典》:麦秀两歧(麥秀兩歧)  拼音:mài xiù liǎng qí
麦结双穗。为丰年的吉兆。《宋史。卷六四。五行志。火志下》:「闰六月,资州麦秀两歧。」也作「麦穗两歧」。
《漢語大詞典》:两苏(兩蘇)
宋 代文学家 苏轼 和 苏辙 兄弟的合称。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己未九日同季弟子侄饮》词:“不羡两 苏 并二 宋 ,愿弟兄、岁岁同吹帽。”宋史·巢谷传:“ 谷 独慨然自 眉山 诵言欲徒步访两 苏 。”
《漢語大詞典》:苏二(蘇二)
指 苏轼 。 宋 黄庭坚 《避暑李氏园》诗之二:“题诗未有惊人句,会唤 謫仙 、 苏二 来。” 宋 杨伯岩 《臆乘·行第》:“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 山谷 称 东坡 为 苏 二。”参阅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东坡行二
分類:苏轼
《漢語大詞典》:两忘(兩忘)
(1).两者一起忘记。庄子·大宗师:“与其誉 尧 而非 桀 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唐 白居易 《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韵》:“性与时相远,身将世两忘。” 元 倪瓒 《听袁员外弹琴》诗:“两忘絃与手,流泉松吹声。”
(2).特指物我、身世两者一起忘记。《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梁武帝 《连珠》:“是以弘道归於兼济,至德由乎两忘。”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揆拙迷三雀,劳生昧两忘。”
《漢語大詞典》:两谢(兩謝)
指 南朝 宋 文学家 谢灵运 与其族弟 谢惠连 ,也并称“大小谢”。二人均以诗赋著名。 宋 苏舜钦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览君《古风》之章句,两 谢 不足以下顾。”
《國語辭典》:人琴俱亡  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
晋王献之死,徽之拿他的琴来弹,久不成调,遂有人琴俱亡之叹。见《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后用作伤悼友人去世之辞。清。王鹏运〈彊村词序〉:「而人琴俱亡,赏音阒然。」也作「人琴俱杳」。
《漢語大詞典》:人琴两亡(人琴兩亡)
见“ 人琴俱亡 ”。
《國語辭典》:人琴俱亡  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
晋王献之死,徽之拿他的琴来弹,久不成调,遂有人琴俱亡之叹。见《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后用作伤悼友人去世之辞。清。王鹏运〈彊村词序〉:「而人琴俱亡,赏音阒然。」也作「人琴俱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