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两面刀(两面刀)  拼音:liǎng miàn dāo
比喻阴险狡猾,善耍两面手法。《金瓶梅》第二○回:「他自吃人在他根前那等花丽狐哨,乔龙画虎的两面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國語辭典》:厚度  拼音:hòu dù
扁平物体两面之间的距离。如:「这本书的厚度大约十公分。」
《漢語大詞典》:阴阳两面
当面一套背后另一套,耍两面手法。例如:特别是那个阴阳两面的马之悦,跟村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明来,又跟外地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暗往。
《漢語大詞典》:针衣(針衣)
亦作“鍼衣”。 藏针线用。用细竹条编成帘状,两面蒙上绮,拦腰缝一丝带,可以折转,把针线等包在里面。 马王堆 汉 墓有出土。 唐兰 《长沙马王堆汉轪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遣策考释》:“针衣就是袠,出土针衣两件与两个茀同在一个小奁里。长16厘米,宽8.8厘米,把细竹编成帘状,两面蒙上绮,拦腰缝一丝带,一件白缘,一件赤缘,可以折转,把针线等包在里面。”
分類:针线两面
《國語辭典》:镋钯(钂鈀)  拼音:tǎng bǎ
武器名。一种多刃长兵器。创于明代。长七尺六寸,重五斤。上有利刃,横以弯股,刃用两锋,中有一脊,是最锐利的兵器。
《漢語大詞典》:一举两全(一舉兩全)
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西游记》第五四回:“这叫做‘假亲脱网’之计。岂非一举两全之美也?”
《国语辞典》: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德俄互不侵犯条约)  拼音:dé é hù bù qīn fàn tiáo yuē
二次大战初希特勒在发动侵略欧洲行动前为避免两面受敌,西元一九三九年八月,在莫斯科签订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并订有秘密瓜分波兰的协定,而此即第二世界大战爆发的信号。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德俄战争爆发后废止。
《国语辞典》:执两用中(执两用中)  拼音:zhí liǎng yòng zhōng
掌握过与不及的两面情况,而取其中道。语本《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意谓处理事物应不偏不倚,谨守中庸之道而不趋极端。
《国语辞典》:叶面对称(叶面对称)  拼音:yè miàn duì chèng
可分为两种:(1)叶面上下两面对称。此种叶片通常直立生长于空中,两面均受日光照射,而使叶片两面对称。(2)叶片左右两边对称。叶片主脉位于叶片正中央,两侧构造形状大致相似。
《国语辞典》:穿带印(穿带印)  拼音:chuān dài yìn
一种两面都刻有印文,左右有孔可拴纽带的印章。通常一面刻名字,另一面刻字号、吉语或画像。汉魏时代较为流行。
《国语辞典》:闷表(闷表)  拼音:mèn biǎo
两面都有盖的怀表。也作「闷表」。
《国语辞典》:烙烧饼(烙烧饼)  拼音:lào shāo bǐng
烙烧饼时两面反覆翻过。比喻重复累赘,没有新的内容。如:「每次开会都是老调重弹,活像烙烧饼。」
《国语辞典》:蜡烛相(蜡烛相)  拼音:là zhú xiàng
1.比喻处在当事人中间、两面不讨好的人。如:「夹在两个朋友的争执中间,觉得自己好像蜡烛相。」
2.比喻自我牺牲,却得不到肯定的人。如:「他为了补贴家计而放弃学业,却得不到弟妹的尊重,简直就是个蜡烛相。」
《漢語大詞典》:法蓝绒(法藍絨)
[英flanne]一种毛织品。正反两面都有绒毛,质地柔软,适宜做春秋两季的服装。 老舍 《二马》第三段八:“﹝ 保罗 ﹞上身穿着件天蓝的褂子,下边一条法兰绒的宽腿裤子。”
《國語辭典》:呼卢喝雉(呼盧喝雉)  拼音:hū lú hè zhì
古代用五木骰赌博,一面黑色,上刻牛犊;一面白色,上刻雉鸡。卢、雉皆为骰子的花色名,一掷五骰若皆全黑,为最大,称为「卢」;四黑一白,次之,称为「雉」。呼卢喝雉形容赌博时的呼声,亦指赌博。《野叟曝言》第一五回:「自从嗣了进门,丧事一毫不管,终日呼卢喝雉。」也作「喝雉呼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