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两栖(兩棲)  拼音:liǎng qī
1.能够生活或活动于水中和陆上。如青蛙为两栖动物。
2.比喻兼属于两个团体或跨越两种不同性质行业的人。如:「他既是政府官员,又是著名的学者,可算是学官两栖,表现不凡。」
《漢語大詞典》:通用两栖攻击舰
输送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实施登陆作战的军舰。配载登陆艇、两栖车辆、直升机等。兼有两栖攻击舰和运输舰的作战能力。
《国语辞典》:两栖演员(两栖演员)  拼音:liǎng qī yǎn yuán
大陆地区指能在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中表演的演员。
《国语辞典》:两栖作战(两栖作战)  拼音:liǎng qī zuò zhàn
由陆海空军的联合部队,以舰艇或直升机的运输工具载送,向敌海岸所发起之一种登陆攻击。其目的通常在求取获得一立足地区,以求进一步实施大规模之陆上作战,获取一海军或空军之前进基地,及阻止某一地区为敌所利用。
《国语辞典》:两栖部队(两栖部队)  拼音:liǎng qī bù duì
执行两栖作战的部队。参见「两栖作战」条。指在海上或陆上都可以作战的海军陆战队。
《国语辞典》:两栖类动物(两栖类动物)  拼音:liǎng qī lèi dòng wù
能够同时生活在水中和陆地动物的统称。属脊椎动物,通常为变温动物。卵多产于水中,幼体用鳃呼吸,长成以后,可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和皮肤呼吸。通常没有鳞片及爪,皮肤光滑、潮湿。可分为无尾类、有尾类、无足类三类。如青蛙、蟾蜍、蝾螈等。
《漢語大詞典》:两栖动物(兩棲動物)
脊椎动物的一纲,通常没有鳞和甲,皮肤无毛,四肢有趾,没有爪,体温随着气温的高低而改变,卵生。幼时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长大时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和皮肤呼吸。如两栖纲中无足目的鱼螈、用尾目的大鲵和无尾目的蟾蜍、青蛙等。
《漢語大詞典》:两栖类(兩棲類)
即两栖纲。动物学用语。参见“ 两栖动物 ”。
《漢語大詞典》:两栖动物(兩棲動物)
脊椎动物的一纲,通常没有鳞和甲,皮肤无毛,四肢有趾,没有爪,体温随着气温的高低而改变,卵生。幼时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长大时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和皮肤呼吸。如两栖纲中无足目的鱼螈、用尾目的大鲵和无尾目的蟾蜍、青蛙等。
《漢語大詞典》:两栖植物(兩棲植物)
即能在陆地上又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如两栖蓼。
《漢語大詞典》:中国林蛙
又称“哈士蟆”。两栖纲,蛙科。背部土灰色,散有黄色和红色斑点。眼后有深色三角斑。栖息于阴湿的山坡树丛和溪流中。分布于中国北部。雌蛙输卵管的干制品为哈士蟆油,是一种滋补品。
《漢語大詞典》:髭蟾
亦称“ 鬍子蟾 ”。 我国特产动物。两栖纲,锄足蟾科。体长可达10厘米。身体背、面均呈蓝褐色,亦有灰色。眼色特殊,上半呈蓝绿色,下半深褐色。雄蟾上颌边缘有黑色角质刺,雌蟾上颌边缘有米色小点。头部扁宽,前肢长于后肢,趾间有蹼。生活于山地溪流附近的草丛、树洞、石缝等处,捕食昆虫、蛞蝓、蜗牛等。主要产于 四川 峨眉山 。
《国语辞典》:先遣作战(先遣作战)  拼音:xiān qiǎn zuò zhàn
军事上联合两栖特遣部队,在主力到达目标区以前,先完成登陆地区的攻击所实施的作战。其实施范围有:一、实施水中侦察。二、摧毁敌岸各种设战施。三、探扫各接近航路及登陆地区的水雷。四、清除水中及海滩各项障碍物。
《国语辞典》:赤蛙  拼音:chì wā
动物名。两栖纲赤蛙科。头大,外鼻孔接近吻端,背部赤褐,体侧微黄,腹白,颔骨有齿,舌尖呈二分叉。常居于湿地,产卵于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