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嘎嘎
亦作“嘠嘎”。 一种儿童玩具,两头尖,中间大。《三侠五义》第五四回:“原来里面是个嘎嘎形儿,全无抓手,用油灰抹亮,惟独当中却有一缝,望时可以见天。 展爷 明白叫通天窟。”
《国语辞典》:同命鸟(同命鸟)  拼音:tóng mìng niǎo
1.佛经中所称之雪山神鸟。此鸟一身两头,人面禽形,生死同命,故称为「同命鸟」。也作「命命鸟」、「共命鸟」、「生生鸟」。
2.比喻有共生共死体认的鸟类或伙伴。如:「小桃冠鹦鹉是一种同命鸟,一只被捕,常引来一大群同类共同被捕。」
《國語辭典》:拐子  拼音:guǎi zi
1.瘸腿的人。如:「那个拐子总是站在路口卖口香糖。」
2.用诈术骗取人口或财物的人。《红楼梦》第四回:「这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
3.拐杖。如:「他拄著拐子,一跛一跛的走著。」
4.手肘。如:「比赛时他以拐子撞人而犯规。」
《國語辭典》:小头(小頭)  拼音:xiǎo tóu
1.头部较小。《淮南子。地形》:「其人兑形小头,隆鼻大口。」
2.指数量少或比例小。如:「这次利润你占大头,我占小头。」《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有半。」
《國語辭典》:担儿(擔兒)  拼音:dàn ér
行李或货物。《水浒传》第一二回:「众头领叫一个小喽啰,把昨夜担儿挑了,一齐都送下山来。」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本要冷一碗热一碗灌的那厮醉了,挑了担儿就走,谁想他倒灌的我醉了也。」也作「担子」。
《漢語大詞典》:拘绳(抅繩)
两头有搭钩的绳子。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只有这一个放下他那抅绳匾担立在道旁,明明是个打柴的了。”
分類:两头绳子
《漢語大詞典》:翚甍
两头上翘,状如鸟飞的屋脊。 明 李东阳 《题〈清明上河图〉》诗:“城中万屋翬甍起,百货千商集成蚁。”参见“ 翬飞 ”。
《國語辭典》:翚飞(翬飛)  拼音:huī fēi
比喻宫殿的壮观华丽。《文选。王巾。头陁寺碑文》:「丹刻翚飞,轮奂离立。」
《國語辭典》:刚子(剛子)  拼音:gāng zi
方才、刚刚。《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我家有来,刚子赶狄爷到半月前边,叫我打发了。」
《漢語大詞典》:一担挑(一擔挑)
一担有两头,故用以指两种人或物有相连的关系。(1)形容财产不多。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我想着‘想治疮不能怕挖肉’,卖!就想起来卖地。心里想着:‘终究是不够一担挑了’,再去 周口 赶一趟,捞他一家伙,万一走点运气,就挣回来了。”(2)指连襟。姐妹的丈夫。
《漢語大詞典》:小要
(1).细腰。要,“ 腰 ”的古字。墨子·兼爱下:“昔 荆灵王 好小要,当 灵王 之身, 荆 国之士,饭不踰乎一,固据而后兴,扶垣而后行。”
(2).古深衣之衽(两旁前后幅缝合之处,即腰部衣身最狭之外)。《礼记·玉藻》“衽当旁” 汉 郑玄 注:“衽,谓裳幅所交裂也。凡衽者,或杀而下,或杀而上,是以小要取名焉。”
(3).古代合棺之木。两边各三枚,两头各二枚。又名“衽”。礼记·檀弓上“棺束,缩(直)二,衡(横)三。衽,每束一” 唐 孔颖达 疏:“衽,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既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及两头合际处作坎形,则以小要连之,令固棺并相对…… 汉 时,呼衽为小要也。”
《漢語大詞典》:渔笱(漁笱)
一种竹制渔具。笼形而长,两头有口,口小腹大,进口插逆向竹片,鱼得入而不得出。 明 文徵明 《题渔隐图》诗:“游鱼瀺灂乐深藪,不谓人间有渔笱。”
《漢語大詞典》:亚腰(亞腰)
形容中间细两头粗的样子。《西游记》第二七回:“可怜把个 行者 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
分類:中间两头
《國語辭典》:腰部  拼音:yāo bù
人体胯骨以上,肋骨以下的部位。如:「旗袍的合身剪裁,完全衬托出她腰部纤细的曲线美。」
《國語辭典》:搭膊  拼音:dā bó
1.一种长形布袋。参见「搭连」条。《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见一个后生,头戴万头巾,身穿直缝宽衫,背上驮了一个搭膊,里面却是铜钱。」《水浒传》第二六回:「叫士兵解搭膊来,背接绑了这老狗,捲了口词,藏在怀里。」
2.背褡、背心。元。李文蔚《燕青博鱼。楔子》:「则我这白毡帽半抢风,则我这破搭膊,落可的权遮雨,谁会住半霎儿程途。」
《漢語大詞典》:吕公绦(吕公縧)
(1).衣带名。两头有五色丝绦,传说八仙中的 吕洞宾 常用之,故名。《水浒传》第九十回:“﹝ 许贯忠 ﹞繫一条杂彩吕公绦,着一双方头青布履。”《西游记》第二五回:“穿一领百衲袍,繫一条吕公绦。”《明珠缘》第四六回:“ 良卿 走出来看时,只见那道士:穿一领百衲袍,繫一条吕公绦。手摇麈尾,渔鼓轻敲。”
(2).刑具名。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图文襄公厚德:“又燬 明 代镇抚司酷刑,如吕公绦、红绣鞋诸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