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三丞
宋史富直柔传故事签书有以员外郎为之而无三丞为之者中书言非旧典时直柔为奉议郎乃特迁朝奉郎自是寄禄官三丞除二府者迁员外郎自直柔始
《漢語大詞典》:聋丞(聾丞)
汉书·循吏传·黄霸:“ 许丞 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 霸 曰:‘ 许丞 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后遂以“聋丞”为地方副佐之称。 宋 苏轼 《初到杭州寄子由》诗之一:“迟钝终须投劾去,使君何日换聋丞。” 宋 陆游 《锦亭》诗:“乐哉今从 石湖公 ,大度不计聋丞聋。” 清 贝青乔 《军中杂诔》诗:“如何为国捐躯者,只是聋丞醉尉多。”
分類:为地
《漢語大詞典》:邑丞
(1).县丞。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才难》:“ 王 ( 王方 )则官终於郡吏, 杨 ( 杨亨 )则官止於邑丞。”
(2).管理公主事务的官吏。
《漢語大詞典》:守丞
辅助郡守县令的主要官吏。史记·陈涉世家:“攻 陈 , 陈 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譙门中。”汉书·陈胜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守丞,谓郡丞之居守者。一曰郡守之丞,故曰守丞。” 汉 《仓颉庙碑侧》:“ 衙 守丞 临晋 张畴 字 元德 ,五百。” 衙 , 左冯翊 的属县。一说为郡守丞,或守狱官之丞。或郡邸守邸之丞。参阅汉书·丙吉传 颜师古 注、 王先谦 补注。
《漢語大詞典》:右丞相
丞相之一。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例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分類:丞相仆射
《漢語大詞典》:丞辅(丞輔)
辅助。《吕氏春秋·介立》:“有龙于飞,周徧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 高诱 注:“丞,佐也;辅,相也。”汉书·淮南衡山王传赞:“不务遵蕃臣职以丞辅天子,而剸怀邪辟之计,谋为畔逆。”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退之用丞辅字:“《田氏先庙碑铭》:‘讫其外庸,可作丞辅。’”
分類:辅助
《骈字类编》:二丞
晋书职官志御史中丞本秦官也秦时御史大夫有二丞其一御史丞其一为御史中丞汉因之元寿二年中丞出外为御史台主历汉东京至晋因其制以中丞为台主
又宋史百官志汉制丞郎见二丞呼曰左君右君左小学绀珠二丞尚书 丞右丞
《漢語大詞典》:家丞
官名。 汉 代太子家令的辅佐官。诸侯国亦设此职。主管家事。历代相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詔书独藏 魏其 家,家丞封。”后汉书·朱晖传:“ 永平 初, 显宗 舅 新阳侯 阴就 慕 暉 贤,自往候之, 暉 避不见。復遣家丞致礼, 暉 遂闭门不受。”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胄子除华紱,家丞具急装。敕须离禁闥,手为换衣裳。”
《漢語大詞典》:丞史
丞及史。 秦 汉 时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助理官。 汉 时,丞相有两长史,御史有两丞,合称丞史。太守以下的郡丞、长史等佐官,亦总称丞史。史记·袁盎传:“ 鼂错 谓丞史曰:‘夫 袁盎 多受 吴王 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百官表》御史大夫有两丞。丞史,丞及史也。”汉书·汲黯传:“﹝ 黯 ﹞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细苛。”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择郡丞及史任之也。 郑当时 为大司农,官属丞史,亦是也。”
《漢語大詞典》:后丞(後丞)
古代天子四辅之一。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按, 汉 贾谊 《新书·保傅》作道、辅、拂、承。 王莽 托古改制,乃置四辅三公,其一为后承。为皇帝前后重臣。 晋 潘岳 《乘舆箴》:“左辅右弼,前疑后丞。一日万机,业业兢兢。”周书·宣帝纪:“初置四辅官……大司马 隋国公 杨坚 为大后丞。” 唐 李白 《明堂赋》:“前疑后丞,正仪躅以出入。”
分類:四辅帝王
《韵府拾遗 质韵》:丞一
见上
《漢語大詞典》:丞掾
属官的泛称。汉书·韩延寿传:“丞掾皆以为方春月,可壹出劝农桑。”后汉书·马援传:“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 宋 王安石 《闻和甫补池掾》诗:“才华汝尚为丞掾,老懒吾今合钓耕。”
分類:属官
《韵府拾遗 个韵》:丞佐
杜氏通典郡之佐吏秦汉有丞尉丞以佐守尉典武职
《漢語大詞典》:丞属(丞屬)
属官。 晋 潘岳 《西征赋》:“丞属号而守闕,人百身以纳赎。”
分類:属官
《骈字类编》:两丞(两丞)
汉书百官公卿表见五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