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51,分1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东皋
东下
东湖
辽东
东观
东阳
东华
东路
东园
浙东
墙东
东城
东郭
东京
京东
《國語辭典》:东皋(東皋)  拼音:dōng gāo
1.明代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1639~1695)俗姓蒋,名兴畴,讲经之馀,兼及中国古琴、书画及治印技巧。死后其徒辑其传谱,收十五曲,称为《东皋琴谱》。
2.东方的田野或高地。多指归隐后的耕地。《文选。阮籍。奏记诣蒋公》:「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
《國語辭典》:东下(東下)  拼音:dōng xià
往东而行。《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汉王借兵东下。」《文选。鲍照。代君子有所思》:「西出登雀台,东下望云阙。」
《漢語大詞典》:东湖(東湖)
湖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东郊,为 杨汊湖 、 汤林湖 、 郭郑湖 、 喻家湖 、 牛巢湖 等的总称。全部面积8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3平方公里。碧波万顷,山容水态,为著名风景区。其四周:湖南,山峦吐秀,在 洪山 、 磨山 、 珞珈山 一带有科学研究机构、植物园和武汉大学等;湖东,丛林含翠,建有疗养院、休养所;湖北,芦荻苍莽,渔舍井然;湖西为游览中心,建有运动场、博物馆和纪念 屈原 的 行吟阁 、纪念 太平天囯 女战士的 九女墩 ,以及 鲁迅广场 等;湖中心则有高耸的 湖光阁 。
《國語辭典》:辽东(遼東)  拼音:liáo dōng
郡名。秦置。位于今辽宁省东南部,辽河以东的区域。
《國語辭典》:东观(東觀)  拼音:dōng guàn
东汉时皇家藏书楼,在洛阳南宫,也是宫中著述和修史的地方。《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唐。章怀太子。注:「洛阳宫殿名曰:『南宫有东观。』」
《漢語大詞典》:东阳(東陽)
(1).古邑名。 春秋 鲁 地。在今 山东省 费县 境。左传·哀公八年:“ 吴 师克 东阳 而进,舍於 五梧 。”
(2).古邑名。 春秋 齐 地。在今 山东省 临胊县 境。左传·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东阳 而遂围 莱 。” 杜预 注:“ 东阳 , 齐 竟上邑。”
(3).古邑名。 战国 楚 地。在今 江苏省 盱眙县 境。国语·楚语上:“若资 东阳 之盗使杀之,其可乎?” 韦昭 注:“ 东阳 , 楚 北邑。”
(4).古地区名。 春秋 晋 地。相当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东 邢台 、 邯郸 一带。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吴 略 东阳 。” 杜预 注:“ 东阳 , 晋 之 山 东邑, 魏郡 广平 以北。”
(5).古地区名。 战国 赵 地。韩非子·初见秦:“以 代 、 上党 不战而毕为 秦 矣, 东阳 、 河 外不战而毕反为 齐 矣。” 陈奇猷 集释引 鲍彪 曰:“ 东阳 属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
(6).指 汉 东阳侯 张相如 。汉书·贾谊传:“於是天子议以 谊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东阳侯 、 冯敬 之属尽害之。” 颜师古 注:“ 东阳侯 , 张相如 也。” 唐 皮日休 《悼贾》:“上既悦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与 东阳 ,道既摈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
(7).指 南朝 梁 沈约 。因其曾为 东阳 守,故称。 宋 曹组 《蓦山溪·梅》词:“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 东阳 也,试问花知否?” 元 袁易 《台城路》词:“风流渐懒,但诗恼 东阳 ,病添 中散 。”参见“ 东阳销瘦 ”。
(8).复姓。 南朝 宋 有 东阳无疑 。
《漢語大詞典》:东阳销瘦(東陽銷瘦)
梁书·沈约传:“﹝ 沈约 ﹞ 永明 末,出守 东阳 ……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原谓 沈约 因操劳日渐消瘦,后以“东阳销瘦”为形容体瘦的典故。 宋 贺铸 《满江红·伤春回》词:“谁念 东阳 销瘦骨,更堪白苧衣衫薄。”亦作“ 东阳瘦体 ”、“ 东阳瘦 ”。 元 乔吉 《双调行香子·题情》套曲:“ 东阳 瘦体, 潘岳 苍颜,我怕春归,愁日永,捱更阑。”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又塞上咏雪花》词:“谁怜辛苦 东阳 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漢語大詞典》:东华(東華)
(1).传说仙人 东王公 又称 东华帝君 ,省称“东华”。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四:“西龟初定籙, 东华 已校名。”云笈七籤卷四八:“削灭九阴气,记上 东华 名。” 明 张居正 《应制白鹤吟》之四:“金简忽传天上字, 东华 初纪大椿年。”参见“ 东王公 ”。
(2). 明 清 时中枢官署设在宫城 东华门 内,因以借称中央官署。 明 袁宏道 《途中怀大兄》诗:“一自直 东华 ,先鸡每戒睡。”
(3).泛指朝廷。 清 龚自珍 《送南归者》诗:“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 东华 事可哀。”
(4).见“ 东华门 ”。
《國語辭典》:东王公(東王公)  拼音:dōng wáng gōng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东华帝君。领导男仙,常与领导女仙的西王母并称。见汉。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也称为「木公」、「东王父」。
《國語辭典》:东华门(東華門)  拼音:dōng huá mén
泛称京城的东门。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今学士初拜,自东华门入,至左承天门下马待诏。」
《國語辭典》:东路(東路)  拼音:dōng lù
往东方的路。后多用以指归乡的路。《文选。曹植。洛神赋》:「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文选。王粲。赠蔡子笃诗》:「瞻望东路,惨怆增叹,率彼江流,爰逝靡期。」
《漢語大詞典》:东园(東園)
(1).泛指园圃。 晋 陶潜 《停云》诗之三:“东园之树,枝条再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七:“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草草言非谬,似 庄周 ,东园蝴蝶两悠悠。”
(2).园名。在 江苏省 仪征市 东。 宋 施昌言 建。 欧阳修 作《真州东园记》, 蔡襄 书,后人称园、记、书为三绝。
(3).官署名。 秦 汉 置。掌管陵墓内器物、葬具的制造与供应,属少府。后汉书·皇后纪下·孝崇匽皇后:“﹝ 匽后 ﹞ 元嘉 二年崩,以帝弟 平原王 石 为丧主,歛以东园画梓寿器、玉匣、饭含之具。”参见“ 东园祕器 ”、“ 东园温明 ”。
(4).指 汉 孝宣王皇后 陵墓。因位于 宣帝 陵东,故称。汉书·外戚传上·孝宣王皇后:“ 邛成太后 凡立四十九年,年七十餘, 永始 元年崩,合葬 杜陵 ,称 东园 。” 颜师古 注:“虽同塋兆而别为坟, 王后 陵次 宣帝 陵东,故曰 东园 也。”
《国语辞典》:浙东(浙东)  拼音:zhè dōng
浙江省浙江以东的地区。为清代宁、绍、台、金、衢、严、温、处等府地。
分类:浙江地区
《漢語大詞典》:墙东(牆東)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 君公 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 王君公 。’”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 北周 庾信 《和乐仪同苦热》:“寂寥人事屏,还得隐墙东。” 唐 王维 《登楼歌》:“执戟疲於下位,老夫好隐兮墙东。” 宋 黄庭坚 《次韵谢公定王世弼赠答二绝句》之二:“ 王 谢 风流看二妙,病夫直欲卧墙东。”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沧浪何地稳?晞髮问墙东。”
分類:隐居
《骈字类编》:东城(东城)
唐 李白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唐 杜甫 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 东城抱春岑,江阁邻石面。
唐 钱起 送河南陆少府 东城社日催巢燕,上苑秋声散御梨。
唐 韩翃 送陈明府赴淮南 黄鸟绵蛮芳树,紫骝躞蹀东城。
分类:东城
《國語辭典》:东郭(東郭)  拼音:dōng guō
1.东边的外城。明。孙仁孺《东郭记》第二二出:「家僮,可把礼物摆下,早出了东郭,到此墦间也。」
2.复姓。如春秋时齐有东郭书。
《漢語大詞典》:东郭逡(東郭逡)
(1).良兔名。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2).泛指良兔。
《國語辭典》:东京(東京)  拼音:dōng jīng
1.汉时称洛阳为「东京」。如张衡有东京赋。《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
2.宋时称开封为「东京」。
3.城市名。(Tokyo)日本的首都,旧称为「江户」。位于关东平原上,临东京湾,为日本政治、经济与交通中心,是日本的第一大都市,也是世界航空线的中心之一。
《韵府拾遗 东韵》:京东(京东)
辽史地理志太祖破蓟州掠潞县民布于京东与渤海人杂处
分类: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