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垄种羊(壟種羊)
我国古代传说产于 拂菻国 (指 东罗马帝国 及其所属 西亚 、 地中海 沿岸一带)的一种羊。旧唐书·西戎传·拂菻:“有羊羔生於土中,其国人候其欲萌,乃筑墙以院之,防外兽所食也。然其脐与地连,割之则死,唯人著甲走马及击鼓以骇之,其羔惊鸣而脐絶,便逐水草。” 元 刘郁 西使记:“壠种羊出 西海 ,以羊脐种土中,溉以水,闻雷而生,脐系地中,及长,惊以木,脐断便行,囓草,至秋可食,脐内復有种。”后用以为典。 元 耶律楚材 《西域河中十咏》之十:“救旱河为雨,无衣壠种羊。”
《国语辞典》: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  拼音:bài zhàn tíng dì guó
东罗马帝国。西元三二四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旁建立新首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古名拜占庭,所以东罗马帝国也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在宗教上信奉希腊正教,文化上不仅继承了希腊文化,更创造了拜占庭文化。其帝国于一四五三年被鄂图曼土耳其人灭亡。
《国语辞典》:拜占庭文化  拼音:bài zhàn tíng wén huà
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化。系以希腊文化为根基而发展出的高度文化,其中包括文学、音乐、建筑、雕刻等各方面,而文学作品以希腊语为主,形成以贵族为中心的贵族文学,深受东方文化及基督教的影响。音乐方面以希腊语单音圣歌为主。美术上是以首都为中心及其邻地发展出来的初期基督教美术。绘画上以嵌瓷壁画装饰教堂为特色。雕刻则强调象徵性的精神表现。建筑采综合性风格,圆顶、拱廊,形成特有的拜占庭建筑,以圣苏非亚教堂最具代表性。
《国语辞典》:查士丁尼法典  拼音:zhā shì dīng ní fǎ diǎn
西元五二八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命法学家特里波尼(Tribonian)等编纂的汇编式法典,于西元五三四年完成。法典内容为东罗马帝国时期的皇帝敕令、权威法学家的法律解释,以及作为法律学生学习法学的入门教材等。该法奠定了后世民法的基础,为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又称为「民法大全」。
《国语辞典》:查士丁尼一世  拼音:zhā shì dīng ní yī shì
人名。(西元483~565)东罗马皇帝,西元五二七年即位。励精图治,征服汪达尔、东哥德诸族,兼并义大利、阿非利加。命学者编纂罗马法典,并提倡文艺、美术。
《漢語大詞典》:查士丁尼
(justinianus,483-565)东罗马帝国皇帝。在位时,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意大利东哥特王国,领土扩大。下令纂成《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总称《国法大全》),为罗马法的重要典籍,对后世法律影响很大。
《漢語大詞典》:卑赞廷式
卑赞廷也译作拜占廷就是东罗马帝国(395—1453)。拜占廷式建筑是罗马帝国晚期和近东埃及叙利亚等地的建筑艺术的结合,特点是中央有大圆顶,内部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多用于教堂建筑。例如: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朱自清《欧游杂记·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