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龙翼(龍翼)
(1).帝王的辅相。后汉书·班固传下:“若夫上稽乾则,降承龙翼,而炳诸典謨,以冠德卓踪者,莫崇乎 陶唐 。” 李贤 注:“龙翼,谓 稷 契 等,为 尧 之羽翼。”一说,此指龙图、河图。文选·班固〈典引〉 李善 注:“翼,法也。言 陶唐 上能考天之则,下能承龙之法也。龙法,龙图也。” 南朝 梁 沈约 《尚书右仆射范云墓铭》:“合契兴王,匪劳物色,乘风鬱起,化成龙翼。” 夏曾佑 《送汪毅白》诗:“江湖断梗藩龙翼,一槎生平负典坟。”
(2).指东南方。龙,指东方苍龙七星;翼,代表南方朱鸟七星。 南唐 陈陶 《步虚引》:“朝天半夜闻玉鸡,星斗离离碍龙翼。”
《漢語大詞典》:苍帝(蒼帝)
传说中主东方之神。史记·天官书:“ 苍帝 行德,天门为之开。” 张守节 正义:“ 苍帝 ,东方 灵威仰 之帝也。”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应雷軿而出豫, 苍帝 其时。” 宋 高似孙 纬略·云扶日:“《洛书》曰: 苍帝 起,青云扶日; 赤帝 起,赤云扶日。”
分類:中主东方
《漢語大詞典》:震维(震維)
震,指东方。维,地维,指地。震维,东方之地。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华亭 冠冕, 穀水 絃歌。震维徙族, 燕 垂从官,塞入 飞狐 ,关连鸣 雁 。” 唐 韦元旦 《早朝》诗:“震维芳月季,宸极众星尊。”参见“ 震方 ”。
分類:东方地维
《漢語大詞典》:震方
(1).东方。《梁书·武帝纪下》:“前代因袭,有乖礼制,可於震方,简求沃野。” 唐 刘禹锡 《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诗:“震方天籟动,寅位帝车回。”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此处安葬,按那龙脉,正自震方而来,定主宗祧延绵。”
(2).地震方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禨祥·圣主徵应:“内灵臺奏 泰山 震方,此青宫不安之象。”
《漢語大詞典》:青炜(青煒)
古代五行说指东方青色的光华。引申为春天。汉书·王莽传中:“青煒登平,考景以晷。”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言青阳之气始升而上,以成万物也。”参见“ 赤煒 ”。
《漢語大詞典》:赤炜(赤煒)
(1).古代五行说指南方赤色盛阳之气的光华。《汉书·王莽传中》:“南岳太傅典致时奥,赤煒颂平,考声以律。”
(2).赤色与火、夏天相配,因亦引申指夏天。 宋 林景熙 《会严陵邵德芳同舍邀宿玄同斋道旧有作》诗:“市槐梦忽醒,乔柯落风雨。何人斧为薪,遗根尚依土。缅怀赤煒初,鬱若翠蛟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二:“乙卯春, 柴 读书 孤山 ,余寄札云:‘秋将至矣,颇欲掩帷……’ 柴 答云:‘赤煒未来,青春可爱。’”
《漢語大詞典》:木帝
(1).指木星。太平御览卷五引汉武故事:“ 西王母 使者至, 东方朔 死。上问使者。对曰:‘ 朔 是木帝精,为岁星,下游人中,以观天下,非陛下臣也。’”参见“ 木星 ”。
(2).即 伏羲 ,又名 太皥 ,为管理春天的东方之帝。因其以木德称王,故名“木帝”。 唐 李商隐 《隋宫守岁》诗:“消息东郊木帝迴,宫中行乐有新梅。” 宋 邹浩 《四柏赋》:“及夫时运遄往,木帝无为,骤雨滂沱以涤荡,狂飈奔腾而折摧。”参阅吕氏春秋·孟春纪《淮南子·天文训》。一说,木帝即东方青帝,名“灵威仰”。见 隋 萧吉 五行大义·论五帝
《國語辭典》:木星  拼音:mù xīng
行星名。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目前已知有六十馀颗卫星,有行星环。属于类木行星,大气成分主要为氢和氦,外观可看到平行于赤道,呈现红、棕、黄、白色各异的宽广云带,另有大气气旋造成的大红斑。古时分周天为十二次,木星每岁行经一次,十二岁而一周天,用以纪年,故也称为「福星」、「岁星」。
《漢語大詞典》:东荒(東荒)
东方极远之处。 唐 阎宽 《春宵览月》诗:“月生东荒外,天云收夕阴。”
《漢語大詞典》:监德(監德)
岁星正月晨现于东方,谓之“监德”。史记·天官书:“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色苍苍有光。” 司马贞 索隐:“岁星正月晨见东方之名。” 北周 庾信 《思旧铭》序:“岁在摄提,星居监德, 梁 故 观寧侯 萧永 卒,呜呼哀哉!”
《漢語大詞典》:龙星(龍星)
星名。东方苍龙七宿的统称。七宿中的任何一宿,也可称为龙星。《左传·桓公五年》“龙见而雩” 汉 服虔 注:“龙,角、亢也,谓四月昏龙星体见,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雩祭以求雨也。” 晋 傅玄 《阳春赋》:“虚心定乎昏中,龙星正乎春辰。”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简文帝 《慈觉寺碑序》:“龙星启曜,璧月仪天。”
《國語辭典》:侧匿(側匿)  拼音:cè nì
1.古代天文学上指朔日而初月见于东方。亦可形容畏缩犹豫,迟疑不进。《周礼。春官。保章氏》:「日月之变动」句下汉。郑玄。注:「日有薄食晕珥,月有盈亏朓侧匿之变。」《宋书。卷二三。天文志。序》:「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侧匿。侧匿,迟不敢进也。」
2.形容阴邪奸私。三国魏。阮籍元父赋〉:「故其人民,侧匿颇僻,隐蔽不公。」
《國語辭典》:角宿  拼音:jué xiù
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为东方苍龙七宿之首宿,有星二,属室女座。
《漢語大詞典》:朒朓
旧历月初月见于东方和月末月见于西方。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朒朓警闕,朏魄示冲。” 唐 杨宏真 《月中桂树赋》:“春冬无清浄之景,朒朓闕婆娑之状。” 清 曹寅 《雨夕偶怀桐皋僧》诗:“千秋磐陀石,潮汐应朒朓。”
《漢語大詞典》:寄象
(1).古时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孔颖达 疏:“‘达其志,通其欲’者,谓帝王立此传语之人,晓达五方之志,通达五方之欲,使相领解。其通传东方之语官谓之曰寄,言传寄外内言语;通传南方语官谓之曰象者,言放象外内之言。” 明 归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圣法道,道法天,君子之道。所以考三王而不谬,建天地而不悖,质鬼神而无疑,俟后圣而不惑者此也。不然……以相諭则不得其志,亦寄象鞮译之音而已,何重于王者之文!”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
(2).寄托物象。 南朝 宋 郑道子 《神不灭论》:“悟夫理精於形,神妙於理;寄象传心,粗举其证,庶鉴诸将悟,遂有功於滞惑焉。”
《漢語大詞典》:东裔(東裔)
东方边远地区。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躬破於 徐方 ,地夺於 吕布 ,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公孙渊 承籍父兄,世居东裔。”
《漢語大詞典》:氐房
星宿名。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三宿及第四宿。后汉书·苏竟传:“镇星绕带天街,岁星不舍氐房。”参见“ 二十八宿 ”、“ 氐宿 ”。
《漢語大詞典》:日母
太阳。亦指东方日出之处。文选·枚乘〈七发〉:“流揽无穷,归神日母。” 李善 注:“调流观览而穷,然后归神至日所出也。《春秋内事》云:‘日者,阳德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