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琅琊山(琅琊山)  拼音:láng yé shān
山名:(1)在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2)在今安徽省滁县西南。也作「琅邪山」、「琅琊山」。
《国语辞典》:闽语(闽语)  拼音:mín yǔ
汉语方言之一。大陆地区福建、浙江南部、海南岛、广东东南及台湾一带所使用的方言,包括闽北话与闽南话、闽东话等。
《国语辞典》:梅县(梅县)  拼音:méi xiàn
县名。旧称为「嘉应州」。在广东省境东北,蕉岭县东南,因濒梅江北岸,故称为「梅县」。有煤、木材、竹等资源,农产以稻、甘蔗、薯类为主,为著名侨乡。
《国语辞典》:皮岛(皮岛)  拼音:pí dǎo
岛名。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南黄海中,今属北韩。地多险塞,易于扼守,明朝末年毛文龙曾驻守于此。
《漢語大詞典》:二韭
指 浙江省 象山县 东南一百里海中的 韭山列岛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远东则 天台 、 桐栢 , 方石 、 太平 , 二韭 、 四明 , 五奥 、 三菁 。”
《国语辞典》:诸暨县(诸暨县)  拼音:zhū jì xiàn
县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南、浦阳江西北岸,浙赣铁路经此。因境内有诸山、暨浦而得名。
《国语辞典》:宣城县(宣城县)  拼音:xuān chéng xiàn
县名。位于安徽省芜湖县东南,濒水阳江西岸,京赣铁路经过,以产宣纸著名。
《漢語大詞典》:的博
山名。在 四川省 理县 东南。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寄辞收 的博 ,端坐扫搀抢。” 宋 陆游 《书愤》诗之二:“远戍十年临 的博 ,壮图万里战 皋兰 。”
《漢語大詞典》:大洪山
又称山。在湖北省中部偏北。西北东南走向,长达150千米。同名主峰,海拔1055米。风景优美,林木苍翠。有九十六峰、九十一岩、四十二湖、五十二溪及百洞十瀑、七寺九庙五道观。附近还有烈山、擂鼓墩等名胜古迹。
《漢語大詞典》:试剑石(試劍石)
(1).石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 。传说 秦王 或 吴王 试剑于此。见 宋 范成大 吴郡志·虎邱
(2).石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北固山 。相传 三国 时 孙权 、 刘备 试剑于此。
(3).石名。在 江苏省 铜山县 东南 汉高祖庙 , 宋 苏轼 有铭。
(4).石名。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 伏波山 还珠洞 (也称 伏波岩 )内,相传 汉 马援 试剑于此。
(5).石名。在 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 西山 (即 樊山 )上,相传 三国 孙权 试剑于此。
(6).石名。在 湖南省 平江县 东 道岩山 上,相传 许旌阳 试剑于此。
《国语辞典》:永嘉县(永嘉县)  拼音:yǒng jiā xiàn
县名。在浙江省境东南,东临东海,滨瓯江南岸,输出以木材、瓯绸、药品及烟草等为主。
《国语辞典》:辍耕录(辍耕录)  拼音:chuò gēng lù
书名。明代陶宗仪撰,三十卷。记元代之法令制度及至正末年东南兵乱事。纪录颇详,所考订书画、文艺亦多足备参證。
《国语辞典》:江宁县(江宁县)  拼音:jiāng níng xiàn
县名。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宁为江宁、上元两县,江宁府治;今将城市附近地划入南京市。境内多丘陵,农产不丰富。
《国语辞典》:莒县(莒县)  拼音:jǔ xiàn
位于山东省东南的一县。
《漢語大詞典》:南海神
南方之神。庙在 广东省 广州市 东南。隋书·礼仪志二:“ 开皇 十四年闰十月,詔…… 东海 於 会稽县 界, 南海 於 南海镇 南,并近海立祠。”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海於天地间,为物最鉅,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 河伯 之上,号为 祝融 。”参阅通典·吉礼五。参见“ 祝融 ”。
《國語辭典》:祝融  拼音:zhù róng
1.火神。《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其神祝融。」汉。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后用以指火或火灾。如:「因祝融肆虐,这些人顿时无家可归。」
2.南方之神或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唐。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