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丛林
丛生的林木
分类:丛林
《國語辭典》:丛林(叢林)  拼音:cóng lín
1.丛密的树林。如:「越战期间,越共善用丛林战术,使得美军伤亡惨重。」
2.佛教用语:(1)比喻生死轮回。《长阿含经》卷五:「何等生二足尊,何等出丛林苦。」(2)寺院道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又升了一个数丈的高坡,坡侧隐隐见有个丛林。」
《漢語大詞典》:芳丛(芳叢)
丛生的繁花。 唐 刘宪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鶯藏嫩叶歌相唤,蝶碍芳丛舞不前。” 宋 晏殊 《凤衔杯》词:“凭朱槛,把金卮。对芳丛、惆悵多时。” 清 黄鷟来 《冬日送程与山归新安》诗:“故园有芳丛,归思动紫蕨。”
分類:丛生繁花
《國語辭典》:花丛(花叢)  拼音:huā cóng
1.丛集而生的花木。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兀那花丛里一个撮角亭子,亭子上结下个蜘蛛罗网。」
2.比喻妓院。《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刘齐礼初入花丛,手舞足蹈,也不知如何是好。」
《國語辭典》:丛祠(叢祠)  拼音:cóng cí
丛林中的神祠。《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唐。柳宗元〈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诗:「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
分類:丛林神庙
《國語辭典》:蚕丛(蠶叢)  拼音:cán cóng
1.人名。相传为蜀王的先祖,教民蚕桑。《佩文韵府。卷一。东韵。引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
2.泛指蜀地、蜀道。唐。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儒林外史》第三七回:「用劳用力,不辞虎窟之中;远水远山,又入蚕丛之境。」
《漢語大詞典》:蚕丛路(蠶叢路)
指 蜀 道。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蚕丛路,崎嶇不易行。” 清 沈绍姬 《司马懿故居》诗:“掀髯西指蚕丛路,丞相祠堂尚 锦官 。”亦省作“ 蚕丛 ”。 清 袁枚 续诗品·取径:“幽径蚕丛,是谁开创?” 清 赵翼 《水城》诗:“百里蚕丛尽,孤城带碧川。”
分類:
《漢語大詞典》:丛丛
(1).聚集貌。尚书大传卷一下:“於时八风循通,卿云藂藂。”
(2).众多貌。 汉 贾谊 《新书·修政下》:“天下壙壙,一人有之;万民藂藂,一人理之。”
《高级汉语词典》:丛丛  拼音:cóng cóng
聚集貌
《骈字类编》:一丛(一丛)
唐 卢纶 冬晓呈邻里 空阶一丛叶,华室四邻霜。
唐 白居易 见紫薇花忆微之 一丛暗澹将何比,浅碧笼裙衬紫巾。
唐 王涯 宫词三十首 其七 一丛高鬓绿云光,官样轻轻淡淡黄。
唐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其十七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唐 牛殳 琵琶行 夜深霜露锁空庙,零落一丛斑竹风。
分类:一丛
《韵府拾遗 纸韵》:丛里(丛里)
任华诗郎官丛里作狂歌
《國語辭典》:丛生(叢生)  拼音:cóng shēng
1.树木聚集在一处生长。如:「草木丛生」。汉。刘安〈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謇连卷兮枝相缭。」
2.形容很多事物同时发生。如:「百弊丛生」。《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
《漢語大詞典》:桂丛(桂叢)
(1).桂树林。多指隐居之地。 明 林云凤 《题申维久蕉隐》诗:“招隐曾闻有桂丛,君今何事隐蕉中。”
(2).指月宫。 唐 李商隐 《和友人戏赠》之一:“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冯浩 注:“桂丛,指月殿。”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听何处奏钧天,想近着桂丛边。”
《高级汉语词典》:丛薄
丛生的杂草
《國語辭典》:丛薄(叢薄)  拼音:cóng bó
草木丛杂的地方。《淮南子。齐俗》:「深林丛薄,虎豹之所乐也。」也称为「丛莽」。
《漢語大詞典》:丛篁(叢篁)
丛生的竹子。 唐 宋之问 《泛镜湖南溪》诗:“沓嶂开天小,丛篁夹路迷。” 宋 陈与义 《纵步至董氏园亭》诗之二:“自移一榻西窗下,要近丛篁听雨声。”
分類:丛生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