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仟眠
(1).昏暗不明貌。
(2).草木丛生貌。 汉 王逸 《九思·悼乱》:“菅蒯兮壄莽,雚苇兮仟眠。”
《漢語大詞典》:山箐
(1).山中大竹林。元史·塔海帖木儿传:“ 塔海帖木儿 以四百人追至山箐中,大败之,擒 阿蒙 以归。” 明 无名氏 《招捕总录》:“ 奚卜薛 遣其部落 阿侯 拒战,败,逃入山箐。”
(2).指丛生竹子的山谷。彝族史诗《梅葛》第一部二:“兄妹在高山顶上滚石磨,哥在这山滚上扇,妹在那山滚下扇。滚到山箐底,上扇下扇合拢来。”
《漢語大詞典》:窠丛(窠叢)
灌木之类的丛生枝干。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倒捻子,窠丛不大,叶如苦李,花似蜀葵,小而深紫。”
《漢語大詞典》:麦门冬(麥門冬)
亦作“ 麦虋冬 ”。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丛生,初夏开紫色小花,总状花序,果实裂开露出种子。块根略呈纺锤形,可入药,为滋养强壮剂,又有镇咳、祛痰、利尿等作用。也叫麦门、麦冬。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麦鬚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鬚,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
《漢語大詞典》:笋城(筍城)
谓其地山峰尖峭密集,如春笋丛生。 清 魏源 《黄山诸谷·松谷五龙潭》诗:“诸峯如笋城,古寺专其窔。”
《漢語大詞典》:竹义(竹義)
谓竹丛生不相离异。比喻有情义。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竹义:“ 太液池 岸有竹数十丛,牙笋未尝相离,密密如栽也。帝因与诸王闲步於竹间,帝谓诸王曰:‘人世父子兄弟尚有离心离意,此竹宗本不相疏。人有怀贰心生离间之意,覩此可以为鑑。’诸王皆唯唯,帝呼为竹义。”
《漢語大詞典》:榛蒯
丛生的蒯草。 清 顾炎武 《楼桑庙》诗:“遗像缠风尘,荒碑委榛蒯。”
分類:丛生
《漢語大詞典》:蓁薮(蓁藪)
荆棘丛生之地。文选·曹冏〈六代论〉:“宗庙焚为灰烬,宫室变为蓁藪。” 刘良 注:“蓁藪谓草木荒也。”
《漢語大詞典》:凤尾竹(鳳尾竹)
竹的一种。秆丛生,枝细而柔软,叶子密生,摇摇如凤尾,故名。 元 李衎 《竹谱详录·凤尾竹》:“凤尾竹,生 江西 。一如筀竹,但下边枝叶稀少,至梢则繁茂,摇摇如凤尾,故得此名。”
《漢語大詞典》:丛葆(叢葆)
丛生而茂盛的草。 明 宋濂 《示吕生》诗:“俯视佔毕徒,孤篁出丛葆。”
分類:丛生茂盛
《漢語大詞典》:积葛(積葛)
谓葛草丛生。《楚辞·王褒〈九怀·思忠〉》:“悲皇丘兮积葛,众体错兮交纷。” 王逸 注:“言己见美大之丘,葛草缘之而生,交错茂盛。”
分類:草丛丛生
《國語辭典》:鹧鸪菜(鷓鴣菜)  拼音:zhè gū cài
植物名。红藻类藤松藻科海人草属。丛生于海底岩石间。藻体圆柱状,叉状分枝,有长枝、短枝之分,长枝粗大,可逐年伸长,色紫黑,乾燥后变成青黄褐色,食之可驱蛔虫。也称为「海人草」。
《漢語大詞典》:攒芜(攢蕪)
荒草丛生。《梁书·张缵传》:“息 铜山 而繫缆,访 叔文 之灵宇;得旧名而犹存,皆攒芜而积楚。”
《漢語大詞典》:攒蔚(攢蔚)
草木丛生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 诸葛亮 之死也,遗令葬於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惟深松茂柏,攒蔚川阜,莫知墓塋所在。”
分類:草木丛生
《漢語大詞典》:酥油草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稠密丛生,外稃具短芒。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等地。为羊最喜食的牧草。秆可作造纸原料。也称羊茅。 碧野 《天山景物记》:“在这直径三四丈宽的一圈沁绿的酥油草丛里,发现像夏天夜空里的繁星似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