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封口  拼音:fēng kǒu
1.封闭张开之处。如:「寄信前,记得要封口啊!」
2.闭口不露实情,或使人不得吐露实情。如:「这件事千万要封口,别再声张了。」
《漢語大詞典》:韬秘(韜祕)
隐藏不露。 明 宋濂 《郑景彝传》:“ 景彝 亦自韜祕,絶不与人交。”
分類:隐藏不露
《漢語大詞典》:诡伏(詭伏)
奸诈而隐藏不露。《南齐书·王晏传》:“频授蕃任,輒辞请不行,事似谦虚,情实诡伏。”隋书·东夷传·高丽:“性多诡伏。” 元 虞集 《王诚之墓志铭》:“疑似之踪,诡伏之姦,孰死孰生,一决以天。”
《漢語大詞典》:晦密
秘藏不露。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为乡人轻视而得者:“乡人 汪遵 者,幼为小吏……然善为歌诗,而深晦密。”
分類:秘藏不露
《漢語大詞典》:内秀
谓秀异之质藏而不露。 草明 《乘风破浪》第十二章:“ 邵云端 注意到这个人外表虽然有点羞涩,可是接近人时却是率真情深。她知道这是个内秀的人。” 刘绍棠 《蛾眉》一:“ 唐春早 心灵内秀,敏而好学,学而不厌。”
分類:秀异不露
《漢語大詞典》:贵籍(貴籍)
矜持贵重,含忍不露。籍,通“ 藉 ”。 明 归有光 《怀竹说》:“为太常子孙者,必慎而言,顾而行,深自贵籍。若持重宝焉,惟恐失之,斯善怀矣。”
《漢語大詞典》:涵畜
意思或感情含而不露。 清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然务为穷理尽性之学,真知文之精意,而未尝专用力,故简洁涵畜,不及 惜抱 。”
《漢語大詞典》:暗堡
隐蔽不露的地堡。 杨笑影 《赤子之心》:“狡猾的敌人把暗堡设在炮火射击的死角上,远程炮打不到它。”
分類:隐蔽不露
《國語辭典》:暗礁  拼音:àn jiāo
1.未露出于海面的礁石。舟船误触,往往破沉。《文明小史》第五二回:「忽然天崩地塌的一声响亮,把饶鸿生吓得直跳跳起来,说:『不好了!怕是船触了暗礁了!』」
2.比喻隐藏的阻碍。如:「人生的旅途上,处处充满著暗礁,只要有信心去面对,必能逢凶化吉,否极泰来。」
《漢語大詞典》:韬蓄(韜蓄)
隐藏不露。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平生所韜蓄,到死不开豁。” 明 唐顺之 《封知府朱公墓志铭》:“岂公善韜蓄,以为既隐矣,不欲以言自文耶?”
分類:隐藏不露
《漢語大詞典》:摈迹(擯跡)
息影,不露面。谓被排斥不用。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 金彦行 安节 为諫官,尝陈其事于 会 之疏中,二人摈跡累年。”
《漢語大詞典》:臧器
谓隐藏器识,不露才能。汉书·魏相传:“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 颜师古 注:“《易·繫辞下》云:‘君子臧器於身,待时而动。’言不显见其材能。”今本《易·繫辞下》作“藏器”。
《漢語大詞典》:衡库(衡庫)
秤与仓库。比喻心中有数而不露于外。管子·七法:“衡库者,天子之礼也。” 尹知章 注:“衡者,所以平轻重;库者,所以藏宝物,不令外知者也。言王者用心,常当準平天下,既知轻重审用于心,无令长耳目者所得,此则天子之礼然也。”
分類:仓库不露
《漢語大詞典》:引短推长(引短推長)
谓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显人之长。 明 李贽 《读史·〈曹公二首〉之二》:“况 沈 谢 引短推长, 僧虔 秃笔自免, 孝标 空续《辨命》哉?”
《國語辭典》:退藏于密(退藏於密)  拼音:tuì cáng yú mì
退隐藏身,不使人知,而使才能存养于内。《易经。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