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名不正,则言不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拼音:míng bù zhèng,zé yán bù shùn
语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义不正当则道理讲不通。《儒林外史》第五回:「赵氏定要披麻戴孝,两位舅爷断然不肯道:『名不正,则言不顺。』」
《国语辞典》:音问两绝(音问两绝)  拼音:yīn wèn liǎng jué
音讯断绝,不通书信。也作「音问杳然」。
《国语辞典》:音问杳然(音问杳然)  拼音:yīn wèn yǎo rán
不通书信与音讯。《杨家将演义》第二三回:「是时真宗在魏府,与众臣悬望救兵消息,音问杳然。」也作「音问两绝」。
《国语辞典》:比手式  拼音:bǐ shǒu shì
因言语不通,故用手作出某些动作藉以沟通。《文明小史》第五十回:「像我们安徽省这些翻译,一听法国话,全成了锯了嘴的葫芦,到那时候,我还是和他比手式,还是不理他呢?」也作「比手势」。
《国语辞典》:不上路  拼音:bù shàng lù
1.不出发。如:「时间这么晚了,还不上路,什么时候才能到学校?」
2.不通情理、不给面子。如:「这个人这么不上路,很难沟通!」
3.不懂、不明白。如:「老师讲解很多遍,我就是不上路。」
《国语辞典》:打紧板(打紧板)  拼音:dǎ jǐn bǎn
变得固执而不通人情。《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这一提起儿,又把他那斩钢截铁的心肠,赛雪欺霜的面孔,给提回来,更打了紧板了。」
《国语辞典》:彆扭  拼音:biè niu
1.执拗、不顺心。如:「他的脾气很彆扭。」
2.不通顺、不流畅。如:「这个句子念起来有点彆扭。」
3.意见不合而吵闹或赌气。如:「他们俩又闹彆扭了。」也作「彆拗」。
4.尴尬、难为情。如:「你不要这个样子,让别人看到了怪彆扭的。」
《国语辞典》:拗蛮(拗蛮)  拼音:ào mán
个性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媳妇是东京人,大伯是山东拗蛮,老媳妇没兴嫁得此畜生,全不晓事。」
《国语辞典》:嗌塞  拼音:yì sè
咽喉阻塞不通。
《国语辞典》:淋溲  拼音:lín sōu
中医上指尿道发炎使小便不通畅点滴而出,称为「淋溲」。
《国语辞典》:不通闻问(不通闻问)  拼音:bù tōng wén wèn
互相不通消息。
分类:不通消息
《国语辞典》:大煠八块(大煠八块)  拼音:dà yè bā kuài
原指呆板不通的八股文。后用以形容分尸案的手法或凶手的残暴。
《国语辞典》:不中相与(不中相与)  拼音:bù zhòng xiāng yǔ
不够交情、不通情理。《照世杯。卷三。走安南玉马换猩绒》:「这位客官好不中相与,口角这样轻薄!」
《国语辞典》:辞巧理拙(辞巧理拙)  拼音:cí qiǎo lǐ zhuó
用辞巧妙,道理却不通达。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诸子》:「公孙子白马孤犊,辞巧理拙,魏牟比之鸮鸟,非妄贬也。」
《國語辭典》:狗屁不通  拼音:gǒu pì bù tōng
比喻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如:「他的文章狗屁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