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转胞(轉胞)
(1).中医妇科病症名。症状是小溲淋沥、急迫频数或点滴不通,脐下急痛。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
(2).语出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畧转,乃起耳。”后以“转胞”指憋尿。 清 朱彝尊 《曹先生溶挽诗六十四韵》:“饮罢题连轴,谭深坐转胞。”
《漢語大詞典》:滞执(滯執)
固执;不通达。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利:“明旨再三申嘱,徒付空言,盖北人滞执偏见,难以理喻如此。” 清 恽敬 《光孝寺碑铭》:“两 汉 之言滞执,滞执久亦生厌,而浮图之宗乘得入。”
《国语辞典》:死文字  拼音:sǐ wén zì
已经废弃不通行的文字。也称为「死字」。
《漢語大詞典》:粘滞(粘滯)
(1).拘泥不通达。《朱子全书》卷十八:“若须要解如何是不怨天,如何是不尤人,如何是下学,如何是上达,便粘滞了。”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儒林外史:“作者本写得支离, 啸山 评似粘滞。”
(2).不爽利的样子。 欧阳山 《三家巷》三一:“他还是从前那样温和,那样缓慢,那样粘滞。” 钱锺书 《围城》六:“害羞脸红和打呵欠或口吃一样有传染性,情况粘滞,仿佛像穿橡皮鞋走泥淖,踏不下而又拔不出。”
《漢語大詞典》:阂塞(閡塞)
阻隔不通。 梁启超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欧洲 人自十五世纪以来,与隔海之 亚美利加 及 印度 交通频数,已非一日。而於陆地接壤之 亚细亚 及 亚非利加 内地,反阂塞而疏逖之。”
分類:阻隔不通
《漢語大詞典》:鄙蔽
蔽固,不通达。 三国 魏 曹丕 《让禅表》:“臣虽鄙蔽,敢忘守节,以当大命,不胜至愿。”
分類:不通通达
《漢語大詞典》:盘摺(盤摺)
犹佶屈。曲折而不通畅。 宋 叶适 《〈周会卿诗〉序》:“ 周会卿 诗本与 潘德久 齐称,盘摺生语有若天设, 德久 甚畏之。”
《漢語大詞典》:忤往
谓阻碍不通。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理积则神无忤往,事感则悦情斯来。”
分類:阻碍不通
《漢語大詞典》:症噎(癥噎)
腹中结块,食塞咽喉。喻淤滞不通。 明 李东阳 《送平江伯陈公总督修河兼柬刘都宪时雍》诗:“极知国计须元气,乍可因时治癥噎;比闻水发舟已通,暂遣丁归待农輟。”
《漢語大詞典》:滞疐(滯疐)
谓阻碍不通。 宋 梅尧臣 《送史供奉汴口都大》诗:“积淫或暴涨,旱暵或滞疐。”
分類:阻碍不通
《漢語大詞典》:湛滞(湛滯)
沉滞;沉积不通。吕氏春秋·慎人:“水潦川泽之湛滞壅塞可通者, 禹 尽为之,人也。”
《漢語大詞典》:郁闭(鬱閉)
阻塞不通。《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外治法》:“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阻塞不通。管子·五辅:“通鬱闭,填津梁。” 尹知章 注:“鬱闭,亦谓川瀆有遏塞者。”庄子·刻意:“水之性不襍则清,莫动则平,鬱闭而不流,亦不能清。” 成玄英 疏:“拥鬱而闭塞之。”
《國語辭典》:淤血  拼音:yū xiě
血液凝滞不通或凝聚不流通的血。《红楼梦》第三四回:「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也作「瘀血」。
《國語辭典》:淤阏(淤閼)  拼音:yū è
水流不通。《新唐书。卷一六○。孟简传》:「州有孟渎,久淤阏。」
分類:水流不通
《漢語大詞典》:鼻鼽
鼻塞不通。《素问·脉解篇》:“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於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汉 王充 论衡·祀义:“凡能歆者,口鼻通也。使鼻鼽不通,口钳不开,则不能歆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下·鼻:“鼻鼽,流清涕,是脑受风寒,包热在内。”
分類:鼻塞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