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挟生儿(挟生儿)  拼音:xié shēng ér
不认识,面生不熟。《西游记》第二九回:「若是大王拿住,还审问审问,只恐小妖儿捉了,不分好歹,挟生儿伤了你的性命。」
分类:不认认识
《國語辭典》:浮皮潦草  拼音:fú pí liáo cǎo
做事不认真、不仔细。也作「肤皮潦草」。
《漢語大詞典》:肤皮潦草
形容不认真、不仔细,草率从事,也作“浮皮潦草”
《漢語大詞典》:含忽
(1).犹含糊。马虎;不认真。 老舍 《骆驼祥子》一:“象他赁的那辆……值一百出头;若是漆工与铜活含忽一点呢,一百元便可以打住。”
(2).犹含糊。示弱。 老舍 《二马》第二段十:“虽然他的腿弯着一点,可是走起路来,一点不含忽……不但不扭,并且走得飞快。”
《國語辭典》:不伏烧埋(不伏燒埋)  拼音:bù fú shāo mái
烧埋,元代对于负命案责任的人,除判决刑罚外,另外必须付给苦主赔偿金,作为死者烧埋的费用。后以不伏烧埋比喻不服罪、不甘心。元。李直夫《虎头牌》第四折:「便死也只吃杯淡酒何伤害?到底个不伏烧埋。」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你待教我从实取责,我又不敢当厅抵赖,恰待分说,又道咱家不伏烧埋。」也作「不服烧埋」。
《國語辭典》:不耻下问(不恥下問)  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新唐书。卷一六二。列传。独孤及》:「然则多闻阙疑,不耻下问,圣人之心也。」《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宗旨何如?」
《國語辭典》:不以为然(不以為然)  拼音:bù yǐ wéi rán
不认为是这样。表示不同意。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四:「宣和初,徽宗有意征辽,蔡元长、郑达夫不以为然。」《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到底也没有一个人说一句閒话,并没有半点不以为然的意思。」
《國語辭典》:粗心大意  拼音:cū xīn dà yì
做事草率,不细心。《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她怎得出来?』」
《漢語大詞典》:哪位
要求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中确指某一个人。例如:你们哪位要茶,哪位要柠檬水。
特指 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有礼貌地说明不认识对方。例如:失敬得很,您是哪位?
《漢語大詞典》:使佯
方言。谓不认真或装腔作势。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十二章:“快把子弹退出来,莫太使佯了!”
《國語辭典》:麻麻糊糊  拼音:má ma hú hú
1.迷糊不清醒。《西游记》第七八回:「那老军猛然惊觉,麻麻糊糊的睁开眼,看见行者,连忙跪下磕头。」
2.勉强将就。也作「麻麻呼呼」、「马马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