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错误(錯誤)  拼音:cuò wù
不对、不正确。唐。王睿〈三惑论〉:「过谬错误,莫得知矣。」唐。皮日休 襄州春游诗:「映柳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
《國語辭典》:失仪(失儀)  拼音:shī yí
礼貌或仪态上有所疏失。《南齐书。卷三六。谢超宗传》:「为人仗才使酒,多所陵忽,……以失仪出为南郡王中军司马。」《西游记》第八五回:「主公,望赦臣等失仪之罪!」
《國語辭典》:乱道(亂道)  拼音:luàn dào
1.胡说。如:「不可乱道他人长短。」也作「乱说」。
2.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言论或主张。《汉书。卷八一。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國語辭典》:不衷  拼音:bù zhōng
1.不善。《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君若惠保敝邑,无亢不衷,以奖乱人,孤之望也。」
2.不当。《左传。昭公十六年》:「子产怒曰:『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颇类。』」
3.无法获得轻重之间的平衡。《资治通鉴。卷一三七。齐纪三。武帝永明八年》:「凡铸钱,与其不衷,宁重无轻。」
《国语辞典》:不觚  拼音:bù gū
比喻名实不符,或不合礼制。《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漢語大詞典》:觚不觚
比喻事物名实不符。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何晏 集解:“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 朱熹 集注:“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四分论:“《续汉志》云:‘在天成度,在宪成日,凡三百六十五日小餘不及四分日之一,则减四分也。’是古人命度未有觚不觚,不依日而散分於各宿者。”
《國語辭典》:变例(變例)  拼音:biàn lì
1.原则以外的例外。如:「『本纪』依史书体例为帝王的传记,但仍有不是帝王的变例,如〈项羽本纪〉、〈吕后本纪〉。」
2.演变的规则。如:「语音儿化有许多变例。」
《漢語大詞典》:亡实(亡實)
不符合事实。汉书·高帝纪下:“虚言亡实之名,非所取也。”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诞谩败事,而巽懦则有餘;浮躁大言,而矜夸之亡实。”
《國語辭典》:假象  拼音:jiǎ xiàng
与事物本质不相符的虚伪表象。如:「近来房地产的交易看似又活络起来,其实那只不过是财团炒作的假象。」
《漢語大詞典》:辟名
谓库存财物与帐面不符。指因钱财物资短缺而造假帐,以无作有或以少作多。周礼·天官·宰夫:“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詔冢宰而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 郑玄 注:“辟名,诈为书,以空作见,文书与实不相应也。” 孙诒让 正义:“盖辟者,差戾之言,以空作见,即汉书·食货志所谓‘多张空簿,府臧不实’。若是,则财用物等与实差戾不相应,故谓之辟名。”
《國語辭典》:违反(違反)  拼音:wéi fǎn
违背、不合。汉。王充《论衡。问孔》:「夫攻子贡之短,可言赐不好道德而货殖焉,何必言不受命,与前言富贵在天相违反也。」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又引左氏公羊以解此传,文遇违反,斯害也已。」也作「违背」。
《漢語大詞典》:渝滥(渝濫)
犹泛滥。喻行事不符合原则、制度。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謚灵繆,为幸已多;犹曰祖宗,孰云其可?而史臣载削,曾无辨明;每有所书,必存庙号。何以申劝沮之义,杜渝滥之源者乎?”旧唐书·睿宗纪:“比者赃贿不息,渝滥公行,放心未寧,禁犯无惧。”
《国语辞典》:不称心(不称心)  拼音:bù chèng xīn
不如意,不符合心意。《红楼梦》第六五回:「吃著肥鹅,又宰肥鸭。或不称心,连桌一推;衣裳不如意,不论绫缎新整,便用剪刀剪碎。」《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所谓『不安其室』者,不过因衣服饮食不称心,在家吵闹,七子所以自认不是。」
《漢語大詞典》:反异(反異)
(1).反常奇异。指不符当时经师正统的学说。后汉书·范升传:“今《费》《左》二学,无有本师,而多反异,先帝前世,有疑於此,故《京氏》虽立,輒復见废。”
(2).谓已招认,而又翻供。《明律·刑律·断狱》:“主守教囚反异。”
《國語辭典》:鸡眼(雞眼)  拼音:jī yǎn
因角质层增生形成的小圆硬块,样子像鸡的眼睛,故称为「鸡眼」。常出现于足趾及足底前端,多因穿著过紧的鞋子或足骨原来就有畸形,使足部皮肤长期受刺激而引起,常因疼痛而影响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