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有所不知  拼音:yǒu suǒ bù zhī
不知道、不了解。《儒林外史》第一回:「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
《国语辞典》:得福不知  拼音:dé fú bù zhī
拥有福气却不知珍惜。比喻不知好歹。《文明小史》第二○回:「你不要得福不知,有了这个馆地,我劝你忍耐些时,骑马寻马,你自己想想,无论如何,一个月总得几块钱的束脩。」
《国语辞典》:蝉不知雪(蝉不知雪)  拼音:chán bù zhī xuě
蝉夏生而秋死,终生未曾见雪,故不知雪。比喻见闻浅薄。汉。桓宽《盐铁论。相剌》:「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国语辞典》:不知所言  拼音:bù zhī suǒ yán
言语模糊或内容空洞,无法得知意旨为何。如:「他东扯西扯,说了半天,不知所言。」也作「不知所云」。
《国语辞典》:不知所喻  拼音:bù zhī suǒ yù
不知道用甚么言语来说明;无法用言语形容。唐。李商隐〈上尚书范阳公启〉:「感佩私恩,不知所喻。」
《国语辞典》:不知通变(不知通变)  拼音:bù zhī tōng biàn
不晓得顺应时势的变迁而作改变。如:「这个人真是死脑筋,丝毫不知通变。」
《国语辞典》:不知下落  拼音:bù zhī xià luò
不知去处,毫无信息。《水浒传》第八七回:「李金吾亦被他那里一个秦明一棍打死,军卒四散逃走,不知下落。」《儒林外史》第一六回:「你又去得不知下落。你娘想著,一场两场的哭!」
《国语辞典》:不知皂白(不知皂白)  拼音:bù zhī zào bái
不辨黑白。比喻人不辨是非情由。「皂」文献异文作「皂」。《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还错认做家里夫妻做事一般,不知一个皂白,凭他轻薄。」也作「不分皂白」。
《国语辞典》:不知怎的  拼音:bù zhī zěn de
不晓得怎么回事。《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他初时也爱学几桩武艺,后来不知怎的,好弄玄虚,勾人烧丹炼汞。」
《国语辞典》:不知世务(不知世务)  拼音:bù zhī shì wù
不了解现实状况。《通俗编。品目》引《盐铁论》:「孟子守旧术,不知世务。」也作「不习世务」、「不晓世务」。
《国语辞典》:不知世事  拼音:bù zhī shì shì
不懂世俗礼义等事。《红楼梦》第四八回:「天天又说我不知世事,这个也不知,那个也不学;如今我发狠把那些没要紧的都断了,如今要成人立事,学习著买卖,又不准我了。」
《国语辞典》:不知去向  拼音:bù zhī qù xiàng
不知道去那里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急回身寻时,那马散了缰,也不知那里去了。仆人躲避,一发不知去向。」《儒林外史》第一回:「秦老道:『他虽是这里人,只是久矣不知去向了。』」
《国语辞典》:不知不罪  拼音:bù zhī bù zuì
不是故意或不知情之下所做的错事,就不加以责怪。如:「不知不罪,你放心,我不会怪你的。」也作「不知者不做罪」、「不知者不罪」。
《国语辞典》:不知大体(不知大体)  拼音:bù zhī dà tǐ
大体,重要的道理。不知大体指缺少远见,观察事情只从小处著眼,无法综观大局。《汉书。卷四八。贾谊传》:「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也作「不识大体」。
《国语辞典》:不知丁董  拼音:bù zhī dīng dǒng
汉吕布曾事丁原、董卓,皆叛而杀之。后曹操缚吕布,又欲缓缚,刘备乃以前事相警告。见后《汉书。卷七五。吕布传》。后比喻不知前车之鉴。
分类: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