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打鸡骂狗(打鷄駡狗)
比喻旁敲侧击地漫骂,以发泄对某个人的不满。 鲁迅 《彷徨·肥皂》:“你今天怎么尽闹脾气,连吃饭时候也是打鸡骂狗的。” 李纳 《姑母》:“她的儿媳从来不肯帮她--儿媳家有田有地有铺子,嫁到姑母家总不如意,成天打鸡骂狗的。”
《國語辭典》:闹风潮(鬧風潮)  拼音:nào fēng cháo
因有所不满而引发的群众运动,如罢工、学潮等。
《國語辭典》:闹意见(鬧意見)  拼音:nào yì jian
因意见不合而起争执。如:「你们两个要多为大局著想,别动不动就闹意见。」
《國語辭典》:闹情绪(鬧情緒)  拼音:nào qíng xù
因工作、学习、生理等各方面的不适而引起心情不好,所反映出情绪不稳的情况。如:「由于工作繁重、身体不适,导致他常闹情绪出差错。」
《漢語大詞典》:声声气气(聲聲氣氣)
犹言絮絮叨叨。表示不满。《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你且丢下,替他烧烧罢,你晓的五娘嘴头子,又惹的声声气气的。”
《漢語大詞典》:甩闲话(甩閑話)
方言。讲不满意的话。 老舍 《茶馆》第一幕:“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漢語大詞典》:少年犯
犯了罪并被判了刑的少年。在我国,少年犯的年龄为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少年在生理和智力上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容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和引诱,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少年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专设未成年犯管教所,对他们执行刑罚。
《漢語大詞典》:欿视(欿視)
对自己不满意,认为不足。语本孟子·尽心上:“如其自视欿然。” 明 李东阳 《明故封承德郎户部主事许公墓志铭》:“ 蜀 人购词翰者,越郡歷邑至,屨接户外。然公恒自欿视,未尝恃以骄人,人益多之。”
《漢語大詞典》:夹生话(夾生話)
方言。怨言,不满意的话。 茹志鹃 《妯娌》:“要说坏吧,她们却又你帮我带孩子,我帮你洗衣裳,碰到 大兰子 ‘害娃娃’重了,在家歇个一天半天的,也没听 红英 说过半句夹生话。”
《漢語大詞典》:撂下脸(撂下臉)
拉下脸。表示生气或不满。红楼梦第二一回:“ 黛玉 登时急了,撂下脸来説道:‘你説什么?’” 巴金 《春》二一:“‘我说不去就不去!’ 觉民 突然撂下脸来粗声答着。”
分類:生气不满
《國語辭典》:鲁连蹈海(魯連蹈海)  拼音:lǔ lián dào hǎi
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周游列国到赵国时,正逢秦兵围赵都邯郸。魏王因惧秦而派辛垣衍劝说赵王尊秦为帝。鲁仲连和他激辩,并义正词严的表示:宁愿跳海而死,也不做暴秦的臣民。典出《战国策。赵策三》。后比喻宁死也不受强敌屈辱的节操。清。吴伟业〈东莱行〉:「鲁连蹈海非求名,鸱夷一舸宁逃生。」
《國語辭典》:鲁连(魯連)  拼音:lǔ lián
战国时齐人鲁仲连。参见「鲁仲连」条。